小肠腑脉论

小肠腑,受心主管,舌是它的外在征象。心与小肠相合,小肠是受盛之腑,称为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宽二寸四分《难经》《甲乙经》说:“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小肠的后部附于脊骨,左向右环绕,层层折叠连接回肠,与回肠相接部分的外侧附着于脐的上方,再回运环绕十六曲,正常情况下能盛水谷二斗四升,其中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食物,而与二十四节气相应。如果人的唇厚,且人中长,就可以推断他的小肠功能较强。

如果小肠发生病变,就会小腹痛,腰脊疼痛而牵引睾丸,严重时往后动,且耳前发热,或非常寒冷,只有肩上部热,以及小手指和次指之间热,或脉滑,这是小肠病变的临床表现。

小腹牵引睾丸和腰脊疼痛,上冲心脏,病邪在小肠的,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于心系。如果气盛,就引起厥逆,上冲肠胃,牵动肝肺,到育散开,又在脐纠结。所以必 须通过灸刺肓原以散小肠的病邪,通过刺太阴经上的穴位来帮助小肠康复,通过灸刺阴经上的穴位来使小肠中的病邪下泻出去,通过取下巨虚来消除其病邪,再通过按 压小肠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来调节它。

左手关前寸口部脉象阳绝的,表明没有小肠脉,会发生脐痹的病苦,小腹中有疝 瘕,五月时就会冷上攻心,其治疗应在手厥阴心包经上取穴,在刺掌后横纹中向里行一分处。

左手关前寸口脉象阳实的,是小肠实的症候,会发生心下急的病苦,以及热痹,小 肠内热,小便赤黄,这种病的治疗应在手太阳小肠经上取穴,刺手小指外侧本节凹陷 中。

小肠有寒,病人下体沉重,便带脓血,有热,必定会生痔疮。

小肠有宿食,会常在傍晚发热,第二天又停止。

小肠胀的,小 腹隆起胀满,会牵引腹部疼痛。

心脏先受病,随即传给小肠,且心咳不停的,则其气与咳一同吐出。

逆气侵入小肠,就会梦见聚集的城市街道。

心与脉相应,皮肤厚的人脉也厚,脉厚的人小肠也厚;皮肤薄的人脉也薄,脉薄的 人小肠也薄;皮肤弛缓的人脉也弛缓,脉弛缓的人小肠大而长;皮肤薄而脉形细小的 人,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曲屈的人,其小肠多纠结。

扁鹊说“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所以表清里浊,清者实,浊者虚”,所 以食物下去后,肠实而胃虚,所以腑实而不满。实则被热所伤,发热就张口,口因此会 生疮;虚则被寒所伤,发寒就会便泄脓血,或发里水,其病根在小肠,会先从腹起病。小肠患了不治的绝症,六日后就会死。怎样得知呢?看病人的头发直竖如干麻,不能屈伸, 且自汗不止的即是患了这种绝症。

手太阳经脉发生病变时,就会咽喉痛、下颌肿,不能回头看,肩膀像脱落了似的,前 肢像折断了一样。手太阳经脉主管液所生的疾病,会引起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前肢、肘、臂外后侧疼痛等。

(0)

相关推荐

  • 《手太阳手少阴之正与四合》

    首先解题:题目中的"手太阳",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指的是手少阴心经:此二经所对应的,恰好是人体互为表里的一对脏器.至于其中的"正" ...

  • 《灵枢经脉篇第十》经脉之是动则病……

    黄贵生老师笔课: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q ...

  • 小肠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 ...

  • 《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 ...

  • 【补虚调中防风丸】 脉虚,惊跳不定,乍来乍去,小肠腑寒

    补虚调中防风丸--<千金>卷十三 [处方]防风3两,桂心3两,通草3两,茯神3两,远志3两,甘草3两,人参3两,麦门冬3两,白石英3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 卷十四 小肠腑方

    <篇名>卷十四小肠腑方 属性:(凡七类) <目录>卷十四小肠腑方 <篇名>小肠腑脉论第一 属性:(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 ...

  • 膀胱腑脉论

    膀胱主肾,耳朵是膀胱色诊的器官,肾气在膀胱中聚合,膀胱是津液之腑,称为水曹掾,名为玉海,共重九两二铢,向左回旋上下叠积,纵宽九寸,能贮存九升九合津液,两边相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膀胱主管津液漏泄. ...

  • 胃腑脉论。

    胃腑,是受脾主管的,口唇是其外候.脾合气于胃,胃受纳水与谷,号称仓库守内啬吏.胃重二斤十四两,回盘屈,长二尺六寸,宽约一尺五寸,直径约五寸,可以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胃中随时留有二斗谷.一斗五升水.如果脸 ...

  • 胆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难经>云胆者清净之腑.<甲乙>云中精之腑.)号将军,决曹吏.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贮水.精汁二合 ...

  • 胆腑脉论第一胆腑,受肝主管,肝合气于胆。...

    胆腑,受肝主管,肝合气于胆.胆为中清之腑(<难经>说:胆为清净之腑:<甲乙 经>说:胆为中精之腑),胆与肝同是主持疏泄的,也称为将军之官,对各脏腑有调节制 约的作用.其重9.3 ...

  • 胃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重二斤十四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广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