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旧赋 | 南阳汉画馆:引魂升仙与不死仙境

两汉之际的南阳,风云际会,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高光时刻。西汉时,南阳郡治宛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故而司马迁称宛为“亦一都会也”。西汉末年,王莽“为新都候,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并由此登上新朝的宝座。东汉伊始,南阳更是开国皇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史有“帝乡”“南都”之称,《后汉书》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当时的南阳郡更是“王侯将相,宅第相望”,一时间“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一代文豪张衡更是饱含深情的抒发这座养育他的故乡,写就名赋《南都赋》,称赞南阳“於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礼制文虎下的丧葬艺术,是汉代墓室,地面祠堂,墓祠石阙等建筑上带有雕刻内容的构建。从西汉初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他随着汉代社会的兴盛而产生,随着汉代的灭亡而消失,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流行近四个世纪之久,成为两汉艺术的精华,更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
汉画像石分布广泛,其东起连云港海滨,西到甘肃、四川一带,北到陕北榆林,南至浙江海宁,云南昭通。考古学家按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划分为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区;河南南阳,鄂西北区;陕北-晋西北区;四川、重庆区;河南郑州、洛阳区五个区域分布。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上述五个区域绝非偶然,这与当时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阳得以留存有丰富的汉代画像石刻,其规模更是在全国首屈一指。
汉代统治者渴求升仙,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死之丹药。武帝每次东巡海上,齐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云至。茂陵的营建,更是开一代厚葬之风。当时的汉人普遍信奉“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的观念,“谓死如生。闵死独葬,魂孤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匮,故作偶人以侍尸柩,多藏食物,以歆精魂。”正是由于汉代统治者惧怕死亡,又相信死后有鬼神,于是“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思想便在社会上层流行起来,“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或至刻金镂玉,檽梓楩柟,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很多人“积浸流至,或破家尽业以充死棺”,“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
汉人这场轰轰烈烈的厚葬运动,还反映了当时人们期盼死后能够引魂升仙,并进入不死仙境的美好愿望。这是一种朴素的愿望,虽然人们并不能真正达到,但是带入墓室的却是他们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并以金钱雕成墓室翻译了他们的渴望。

存放南阳汉画像石的汉画馆更是海内最早创建的专题展馆。早在1935年,在南阳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员公署和南阳县政府共同筹建了一座专门收藏陈列汉代画像石的博物馆,名曰汉画馆,当时的南阳县长罗震专门撰写了《南阳汉画馆创修记》:二十三年夏,余奉命督察宛隶行政,见诸石散存,日就损毁,思有以保存之。乃命李科长丹五、吴局长重辉、王馆长恒超,从事访查搜拓,除访房、桥梁无法拆换者不计外,共得百十八石。诸石既集,复命教育局设计,鸠工筑室于教育馆后院,名曰‘汉画馆’。

时至今日,南阳汉画馆依然是全国创建最早,收藏汉画像石最多的专题博物馆,是全国一级博物馆。

南阳汉画馆最为精彩的当属“许阿瞿画像石”。此石出土于南阳市东关李相公庄,刻画了一位死于东汉建宁三年的儿童形象。这块石头应该是以前一个祠堂的构建,后来用于一座年代较晚的墓葬中。画面分为上下两栏,这位儿童出现在上栏,坐在榻上,显示了其高贵的身份。右侧刻其姓名,三名圆脸男孩或行或奔,来到许阿瞿跟前。三人皆穿肚兜,头上的两个圆形发髻应是“总角”,其发型服饰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下栏描绘一规模更大的乐舞场面,其中两位乐师演奏琴与萧,一男杂技与一舞女和乐表演。画像一侧是一段以汉代赞体写成的诔文。
其文曰:“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谒见先祖,念子营营,三增仗火,皆往吊亲,瞿不识之,啼泣东西,久乃随逐(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感□□□,□壬五月,不□晚甘。羸劣瘦□,投财连(联)篇(翩),冀子长哉,□□□□,□□□此,□□土尘,立起□埽,以快往人。”从铭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墓主名叫许阿瞿,年仅五岁不幸于东汉建宁三年(即公元170年)三月十八日就夭折了,全家极为悲伤。
这一画像石在汉代艺术中有着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汉代丧葬建筑中的大部分人物出自历史文献中的说教性故事,但这一画像却是当时一位真实的儿童“肖像”。许的父母定做这一画像石以表达丧子之痛,诔文将这种悲痛用父母的口吻直接诉说给他们的儿子。这与一篇汉代乐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

这首乐府与诔文都表达了一种对孩子的怜爱之情和由此产生的恐惧。一个失去父母保护的孩子,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巫鸿认为,对夭折的孩子在阴间的灵魂,父母不得不借助宗教的手段给予呵护,所以许的父母为他们亡故的儿子建立了祠堂,并把它委托给家庭的祖先照顾。但是,父母总有亡故的哪一天,这之后,他的孩子由谁进行照顾呢?于是父母只能寻找代理人:可以是继母、亲戚、朋友或是仆人。然而,这些代理人是否真的那么可靠和信任?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将监护人对孤儿的责任说一成一种严肃的社会义务。并非巧合的是,大量的汉画像表现了孤儿的命运。但是,巫鸿先生认为,这些画像石与许不同,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公义”,而非父母的“私爱”。

南阳是余之故乡,汉画馆更是去了无数次。每次看到许阿瞿画像石,都不禁为之感动不已,那是一个父母亡子之痛,那是一双亲人对孩子无限的“私爱”:不仅在人间,更在世界的另一端——延续着这种无私的爱。这像极了我的母亲,为了爱我,可以不顾一切。这是一种看似最为自私,却最无私的爱。

深度文旅 | 1.1~5:天下无双,晋东南彩塑壁画古建之旅

谢谢转发
(0)

相关推荐

  • 儿童节:古代儿童有什么娱乐——来看许阿瞿小朋友

    六月是属于孩子们的欢乐月份,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希望能够有一份童心,共度这快乐的月份. 当今的孩子们有很多娱乐方式,那么古代的小朋友是怎么娱乐的呢?今天,我们来看许阿瞿小朋友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 许阿瞿 ...

  • 片石千秋、灵石不言

    前言 了解汉画就从这里开始吧 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的简称.中国在两汉时期盛行在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把神话.传说.想象.思想寄托.生前喜欢等等,都以石为地.以刀代笔,勾描墨线.涂以彩绘, ...

  • 豫·南阳:汉画馆

    去南阳画像馆之前,正值沸沸扬扬画像馆私自拆建事件曝光.到博物馆门前发现竟然没设停车场.看当地车就那么随意停放博物馆门前,鱼也斗胆学了回.许是心虚,在博物馆观展时心神不定.及待逐张检索所拍图片时,上百张 ...

  • 南都旧赋|南阳汉画馆的倾诉

    去过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是我的故乡

  • 南都旧赋:南阳知府衙门

    中原衝要 控制秦关 南阳知府衙门,简言之就是南阳府衙,位于城区民主街.南阳在修复府衙的同时,把周围搞成了访古商业街,还违规重修了府财神庙,现在周围已是一片美食.商业集聚区.财神庙没关的时候,周末在庭院 ...

  • 南都旧赋:15至17世纪的南阳府城

    南阳,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南部,汉水的中游,古称"申吕之国",早在春秋初期,楚国就在此地置邑,称为"宛".后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又被称为"南 ...

  • 南都旧赋 | 家庭的声音:重读许阿瞿画像石

    南阳汉画馆最为精彩的当属"许阿瞿画像石".此石出土于南阳市东关李相公庄,刻画了一位夭折于东汉建宁三年的儿童形象.这块石头应当不属于墓志铭性质,而是归属于一个祠堂的构件.此石被二次利 ...

  • 南都旧赋:杏花山下菩提寺,借我一生

    大明隆庆五年,1571年.这一年,隆庆皇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通贡互市.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纷争不断局面从此基本结束了.大明皇城北京歌舞升平,一片祥和.这一年,距离所谓的" ...

  • 南都旧赋:幽幽党子谷,寂寂香严寺

    香严寺在丹江口水库之畔,仓房镇白崖山党子谷中.自南阳至香严寺,颇费周章.陆路到码头后,要先乘坐渡船穿过近十数公里的水陆,而后再驱车在曲折蜿蜒的山坳里穿行半小时,越过镇所,方才可至.去岁春,油菜花盛开的 ...

  • 南都旧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所有描写诸葛孔明的诗文中,我独爱这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少陵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流浪于蜀中,遇见武侯祠,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大唐,心情一定是悲怆的.因而,少陵与孔明 ...

  • 南都旧赋:万世医宗张仲景

    初见医圣祠大约是在儿时,父亲带着游览的场景渐渐模糊,我已而立,他已远去,唯余此祠依旧,奈何物是人非,平添许多伤心旧事.所以,每次来仲景祠,于我而言,不仅仅是瞻仰先圣,更是怀念父亲. 医圣祠在温凉河畔, ...

  • 南都旧赋:从张衡墓到鄂城寺

    . "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享誉东汉文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