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为什么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平庸的历史虚无主义作品?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文素臣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8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孙皓晖的原著作品也再度走红。这部篇幅达500万字的大部头小说,确实能唬住些涉世未深的后浪。
|虽然只是平庸之作,但其在都平台的评分也达到了8.7分 图源于网络
可惜的是,正如被宣传话术层层美化的秦皇朝,只是个众叛亲离、二世而亡的暴虐政权一样,包裹在华丽噱头之下的《大秦帝国》,亦只是个乡土情结上头、同学术研究成果背道而驰的平庸之作。
干瘪单调的写作技法
对初读孙皓晖作品的人而言,作为《大秦帝国》开篇的《黑色裂变》还是颇具吸引力的。
|根据《黑色裂变》衍生出的《大秦帝国之裂变》也有9.3分 图源于网络
弱者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逆袭成功的情节安排,毕竟能激起无数打工人的思想共鸣,也一直是各路作家屡试不爽的码字套路,连名满天下的金庸先生也未能免俗。
但有心的读者若继续翻阅下去,就不免心生狐疑,逐渐察觉到每一部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模子翻刻出来的。
作为反动势力的六国旧权贵,总是装腔作势不懂装懂,或腐化堕落生活糜烂,给全书增加了不少劲爆桥段。如《黑色裂变》中的反面典型魏惠王,寝宫“具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布置有形状不可描述的铜柱和卷边铜花盘。其弟公子卬志大才疏,虽痴迷音律却对治国大道一窍不通。
|《大秦帝国》中的反派多为外强中干的酒色之徒 图源于网络
再比如这个系列的第三部《金戈铁马》里的大反派齐湣王,靠出些“龙生九子,这九子却都是甚个名字”之类的无聊问题,来显摆才学。被乐毅大军杀得大败的齐将触子,要在就寝前和“俊美的少年军仆”亲热。
相比之下楚怀王要直男许多,常在玩弄侍女时“将胸脯咬得出血”、“狠狠咂得小半个时辰”。《铁血文明》卷内的赵国上层尤其会玩,赵悼襄王赵偃在和宠妃欢好时,让近臣韩仓“胡天胡地卷入了进去”,随后赵国权臣郭开又“贯穿了韩仓女儿般的身体”。
居于伟光正一方的大秦君臣,和部分用于平衡剧情的六国先进个人,则始终贴着事业为先、性格豪放、不拘礼法、简朴重情的标签。还时不时冒出几句接地气的脏话土语,遭遇几段令人无语的离奇经历。
|孙皓晖笔下的秦国君臣带有强烈的基层老干部色彩 图源于网络
身为秦孝公兄长和秦军大将的嬴虔,及手握秦国权柄的樗里疾、魏冉,虽出身高贵,言谈举止却神似梁山好汉,满口“直娘贼”、“他娘的”等秦国国骂。
而《黑色裂变》中的秦孝公,身为天潢贵胄却跟“比他大六岁的一个宫女”生下了太子嬴驷,随后宫女为不拖累后嗣离奇出走。孝公贵为一国之君,竟也念及旧情、多年不娶,至秦国崛起又身染重病后才大婚。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大秦帝国》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考虑到嬴渠梁创业艰难,一度为凑钱化解六国灭秦的阴谋而将老娘头钗都搭了出去,根本泡不到娇生惯养的六国公主,故作风朴素些倒还可以理解。
可《铁血文明》中权势财富早已今非昔比、又肩负统一天下重担的嬴政,居然完全不考虑联姻背后的政治较量,宣布“秦王妻女,非天下民女不娶”、“秦王不立后”,愣把一众宗族长老感动地如乡野老夫般大喊“好后生!嬴氏打天下!不做窝里罩!”
|在《大秦赋》中,嬴政“为了后世”郑重宣布:“大秦永不立后” 图源于网络
秦惠文王嬴驷的履历最为神奇。贵为“国之根本”的储君,他竟因闯了祸而被君父惩罚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活脱脱变成一个“精瘦结实,肤色粗黑,地道一个苦行农事的农学士子”,并在上山下乡途中,邂逅了名叫黑枣的村姑。
离别之日女方突然殉情,感动地嬴驷断指明志,随后因劳累失血而昏厥。幸好君父一直秘密派人暗加保护,他的断指才又神奇地接在一起。
|秦惠文王被写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图为富大龙饰演的秦惠文王 图源于网络
熟悉中国文学的人都会记得,曹雪芹曾在《红楼梦》第54回中,借贾母之口对烂大街的才子佳人类作品大加嘲讽。他吐槽穷酸文人们,根本没见过钟鸣鼎食之家的架势,只会进行低端意淫,弄得男主不似丈夫才子,女主不似大家闺秀。
同理,《大秦帝国》的写作手法,虽会给刚入坑者带来新鲜感,却难免会令老读者兴味索然,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围观一帮似曾相识的基层老干部,穿着古装玩cosplay。
对此,作者在字里行间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都是老秦人嘛,自然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但正是这贯穿全书的“老秦人”意象,暴露了《大秦帝国》另一重大缺陷。
背离事实与学术的“老秦人”形象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者有进行加工想象的自由。但现实或严肃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是要以真凭实据为根基,不能彻底放飞自我。这是《李自成》、《金瓯缺》历久弥新的原因,也是抗日神剧饱受诟病的根由。
《大秦帝国》题记自诩“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自我定位显然是历史类严肃读物。无奈全书考据功底堪称拙劣,根本圆不了吹出去的牛皮。
|孙皓晖的考证功底相当拙劣 图源于网络
秦帝国是孙皓晖在书序《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中钦点的文明之根,而作为大秦统治基础的“老秦人”,更是他最无法割舍的执念。尽管明眼人不难发现,所谓“老秦人”原型就是当代关中平原上的淳朴农民,作者依然为让家乡父老的艺术形象看起来更饱满,而堆砌了大量“善意的谎言”。
在物质方面,南朝裴骃的《史记集解》早已记载,秦在升为诸侯前就“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身为秦俑学权威的王学理先生,则在1994年出版的《秦俑专题研究》中指出,至秦始皇时秦军仍主要使用铜兵器,骑兵比例仅为百分之二。
考虑到孙皓晖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大秦帝国》,至2001年才出版首卷作品,故上述材料都是他可以借鉴的重要参考。
但他不仅常将秦军武士写得身披铁甲手执铁兵,还断言老秦人曾在西周末年靠五万骑兵,将大闹丰镐、令中原车兵闻风丧胆的戎狄杀得尸横遍野。这使人不能不疑窦丛生,难道作者心中的华夏文明正源,就是这如回鹘、沙陀翻版的马背部族吗?
|保卫周王室的秦人,在孙皓晖笔下更似保卫李唐的沙陀 图源于网络
让秦军拥有汉代以后的装备,仍不能令作者满足。
先秦史泰斗杨宽先生在经典著作《战国史》中,早已考证越国乃楚怀王而非楚威王所灭,至于白起夺取鄢郢的进军路线,是自汉江北岸南下,由陆路破楚。
但在《国命纵横》和《金戈铁马》卷中,作者不仅将灭越大功记到楚威王头上、称白起自巴蜀出发由水路破郢,还煞有介事地让五代时期的猛火油穿越回战国、成为老秦人的利器,并一本正经地给秦军舰船配上了一千年后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插图。
试问,如果有写手如法炮制,打着严肃历史的大旗让契丹人装备千年后的坦克战车,能有多大几率不会被举报封号?
在精神方面,为令老秦人显得更正气凛然,作者发明了更多荒诞不经的伪史。《史记·秦始皇本纪》明言秦始皇在灭赵后“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南越列传》则白纸黑字的记载,秦二世时任嚣和赵佗密谋割据岭南,随后“诛秦所置长吏”。
但为了不玷污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和老秦人团结爱国的高尚人设,孙皓晖在《铁血文明》卷中,愣把破邯郸后屠杀旧仇的锅甩给了赵高,并称赵佗闭关自守不北上靖乱是奉秦始皇密旨,好为华夏文明长据岭南保留火种!
|南越国割据一方,被《大秦帝国》写成奉旨独立 图源于网络
为洗白秦的暴政形象,成长于新中国曲折探索时期、深受儒法斗争话语体系熏陶的作者,更是绞尽脑汁苦心孤诣。不仅在书尾的《祭秦论》中称法家是基于爱民和公义的法治,还捏造了张仪怒斥孟子等桥段,疯狂嘲讽儒家。这给孙皓晖招来了权威学者的炮轰。
已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曾点名批评孙氏那漏洞百出的洗地文章,不少《大秦帝国》的粉丝对此常愤愤不平。
但他们根本不会明白,王老先生作为宽厚长者,只是蜻蜓点水、根本没有发力!因为孙皓晖言之凿凿的“法家”,是战国时子虚乌有的概念。
汉代人为方便总结先秦学术,才将商鞅韩非等看似观点接近、实则无明确师承关系或严密组织的流派归为一类,命名为“法家”,且司马迁又曾钦点韩非“归本于黄老”。
故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厉声断言“中国古代只有法理学,只有法治的学说,并无所谓法家。”连这点常识都不具备的人,不过是地地道道的思想史门外汉罢了。
深知自身斤两的孙氏,亦有开脱转进的终极策略。
在《祭秦论》中他诡辩称,大秦帝国珍贵的文书档案早被反秦武装焚毁,遗留下的史料或残缺不全或不足为信,暗示自己的种种捏造是合理的。但苍天有眼,日渐出土的简牍与考古材料,恰恰给替暴秦发明历史的行为判了死刑。
|出土简牍提高了捏造历史的难度 图源于网络
早在20世纪70年代,高敏先生就在《云梦秦简初探》中指出,秦国依旧存在不可小视的奴隶制残余,只不过朝廷对奴隶的剥削方式,变得理性了些。而从云梦秦简的《为吏之道》篇来看,秦统治阶层存在明显的儒法杂糅倾向,并不对儒家弃之如敝履。
这些早已是学界共识的成果,并未在《大秦帝国》书中得到多少体现。最为尴尬的是,考古材料证明,战国实为“老秦人”的消亡阶段。
滕铭予在《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中指出,原本别具一格的秦式青铜礼器与日用物品,在战国中后期或被三晋风格的物品取代,或逐渐失去了自身特点。
换言之,恰恰是商鞅变法使“老秦人”丧失了原有精神风貌与审美倾向。若战国七雄中真有所谓中华文明正源,也只能是秦国拼命抄袭山寨的三晋。
历史虚无主义的作品为何会流行?
在揭下《大秦帝国》并不神秘的面纱后,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何这类作品会大行其道,甚至被无辜群众奉为圣经?
其原因自然是复杂的,有国人根深蒂固的大一统崇拜因素,有对历史缺乏敬畏的因素,也有时代风气愈发浮躁的因素。但从技术角度上讲,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宣传话术同严肃学术的脱节。
|宣传话术同中国史学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图源于网络
不论文理,任何负责任的学者都要面对繁重的科研教学与调研交流任务,不少人甚至因此不生子女、毕生单身,根本没多少工夫和老百姓互动。而普通民众在养家糊口之余,也基本没有条件靠自学去迈过知识门槛、步入学术殿堂。
在如此大背景下,沟通大社会与象牙塔的重任,基本只能由宣传系统承担。但其实际表现,仍存有巨大的上进空间。
如中国史学界早已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概念提出质疑。武汉大学的冯天瑜教授,在十几年前就出版了《“封建”考论》一书,反对将秦至清的社会形态命名为“封建社会”。
东北师范大学的赵轶峰教授,则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的观点。至于曾广泛流传的“资本主义萌芽”概念,也早已被李伯重先生指明为一种主观“情节”而非客观史实。
但有几个国人能通过看似繁荣的互联网技术,获得这些信息?在这些攸关重大的问题上,国人尚不能及时获得知识更新,更何况既冷门枯燥又佶屈聱牙的秦简研究?也就难怪大量国人对秦的认知程度,仍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袁隆平几乎是网民唯一了解的农学家 图源于网络
史学毕竟不怎么实用,他人漠不关心也能理解。但诸多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学科,亦和大众关系隔膜。
|由左至右:吴绍骙、周开达、赵洪璋、杨守仁 图源于网络
如大量中国农学家为实现粮食增产奉献了一生光阴,其中包括扎根河南的玉米育种专家吴绍骙先生、立足西北的小麦育种学家赵洪璋先生,以及在水稻育种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周开达院士与杨守仁先生。
但无数网民在刷留言弹幕时,除了句“都怪袁隆平让人吃得太饱了”之外,还能提到谁呢?
比起学术成果,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显然更受媒体青睐。无数传媒爱把北美的特朗普支持者视作反智分子,嬉笑怒骂嘲讽调侃无所不用其极,仿佛世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资本操控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
似乎在其眼中,为赚取几捆白菜的流量而一味关注外国政要、漠视本国学术研究状况,就是反对资本的控制;死守陈词滥调、忽略知识更新,就是不反智的体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