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是老罗和辛巴的卖假货现象,怎么能让你更智慧?
1
王海打假,一月打俩。
看来只要有利益,任何市场都是一片红海。
老罗和辛巴直播卖假货,先后被打假,被迫假一赔三。
好像老罗和辛巴都觉得挺冤,他俩都不知道燕窝和羊毛衫是假的一样。
其实,都是常识问题。
黑龙江出生的辛有志和吉林出生的罗永浩都不是温室里长出来的花花草草,不是目不识韭草的男宝宝,都是个人奋斗出来的老江湖。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还是生活经验都高于常人。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工业品的燕窝汤是糖水,几十块的羊毛衫是化纤。所以,他们认赔也是正常的。
还有一点就是,网红带货,卖的是脸,大家是认脸不认货的。正是因为这张脸大家认,大家才来买。货出事了,脸就要认账,要赔钱。
反之,网红带货既然卖的是脸,而不是货,买货的人也不能太计较。因为这就是一场非理性消费,只要买货人在直播间见的是真辛有志、真罗永浩就不算欺诈,因为网红直播卖的就是脸,至于货只是看脸的奖品,别说是百分之几的燕窝加糖水和有化纤的羊毛衫,就是给你发一瓶空气、一张纸你也得认,因为你们是爱这俩人的,爱是无价的。
当然,你如果是以经销商品定性,那就得一是一、二是二,假一赔三。
2
明星、网红直播带货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就不靠谱。明星、网红要拿产品方的钱,第三方中介公司也要拿钱,产品价格又不能贵,那怎么办呢?产品方只能以次充好,要不这种形式就不存在了,谁卖谁赔,还有人卖了吗?
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是啥新鲜玩意,就是旧社会街头打把式、卖艺的卖狗皮膏药和大粒丸。只不过是直播手段变了,那个时候是现场直播,现在换成了网上、云里。狗皮膏药和大粒丸换成了各种不同门类的商品,有明星一场直播卖几十种产品,大概直播完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卖啥了,怎么还会知道真假。
不过,在旧社会,你在街头卖了狗皮膏药和大粒丸是没法找人赔钱的,因为你本来交的就是智商税,你找人家说理不好使,人家会说:你傻呀?
但现在这种傻就变成了有理,刚好又赶上要整治互联网平台,打击互联网明星,让辛有志和罗永浩赶上了,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罗永浩倒是没啥怕的,本来就欠着几个小目标呢?辛有志两口子就不行,容易让人当成肥鸭子打下来。因为风头不对,草根还想富——那是梦!
再者就是王海这类靠打假挣钱的人,基本上都是欺弱怕硬。
他咋不出来打假疫苗呢?董明珠直播卖格力空气净化器,说有一种格力新产品,抗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100%抗新冠病毒。这么明显的假货王海也不打,因为董明珠说了,钟老实验室检测过,金银潭医院实践过,钟老家用的都是格力抗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现在这个直播的视频也能在网上找到,王海咋不去打呢?因为势力太强大。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通过视频的方式做产品销售是没有问题的,原来的电视购物不也是这么回事吗?但是明星、网红、公众人物的直播带货就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了,因为有公众效应,会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产生非理性的冲动。
如果我们的产品都要靠明星、网红、公众人物的脸去销售,那么,我们的产品质量肯定就和狗皮膏药、大粒丸差不多了。
作为消费者也要有区分产品的质量的能力,不要认脸不认货。虽然有的时候可以赔,但毕竟是少数。当然,如果你喜欢交感情费、智商税那就另当别论了。
3
而大多数时候,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平常人,还是有点生活的智慧的。
“智慧”这个词,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那就是,比如,你夸人的时候,可能会说这个人“有大智慧”,但“智慧”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像很难说清楚。
在一项最新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给“智慧”下了一个定义,说“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
也就是说,你能用推理的方法得出一个结论,并且这个推理是明智的。
当然,这里说的“推理”,不是大侦探福尔摩斯那种逻辑推理,它的意思更广泛,是说你通过自己的理性,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智慧这个词是中国自己的词,古人把判断是非的能力叫智,慧也是智的意义,只不过比智更敏捷。智慧就是有非常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我们把智慧的表象叫聪明。
但智慧不是高智商,智商是先天的,而智慧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而智慧又不是知识,知识是死的经验,而智慧是辨别是非的一套方法,那就是“明智的推理”。
你比如说,老罗一个快五十岁东北人,能不懂羊毛衫吗?不可能,东北冷,打小就穿这东西。老罗这个岁数的东北人年轻时就懂羊毛衫是不是纯毛,一摸一看就知道,所以他说不知道真假,那就是骗人的。再有,不到100块的羊毛衫是纯羊毛的吗?当然不是。这都是能过已有经验进行自我判断之后明智的推理的结果。
相反,你觉得老罗这个人很实在,那你就上当了。以前的经验能推理出,老罗做手机的时候实在过,但因实在而失败了,但无法推理出他现在也实在。
4
日常当中,很多时候考验的都是我们的智慧,并不是一个人智商和知识水平。
比如说,现在有个质量很好,能用很长时间,但价格很贵的名牌包,还有一个质量一般,但价格很便宜的包,你买哪个?再比如,现在可以生二孩了,你生还是不生?像这一类的选择,不是考验你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或者你多掌握些知识就能选择好,这时候需要你考虑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你所处的环境,然后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种选择,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所以心理学家干脆就把它叫做“智慧”。
那智慧需要我们有什么能力呢?
这就需要你要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能从一个更大的视野中看问题;你要有灵活度,能同时考虑不同的观点;你还要善于自我反省,承认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
其实就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研究表明,这种能力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比智商更有用。
研究人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智慧水平。
第一,智识上的谦逊。
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想要合理评估一件事情,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二,超越自我。
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自己可能会当局者迷,如果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更好。
第三,多考虑别人的观点,达成妥协。
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不同观点的利弊,能理解各方立场,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并能做到妥协,妥协非常重要的。
那么,对个体来言,到底是有些人比别人的智慧更多呢?还是面对不同情况,每个人表现的智慧水平也不一样呢?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找了176个志愿者,男女各占一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都不一样,而且这些人都不怎么懂心理学。然后,研究人员给这些人一些酬劳,让他们把自己未来九天的生活都记下来,看看自己在遇到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时候,是不是用了上面说的三个智慧能力。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智慧并不是个人特点。也就是说,大概不是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有智慧,而是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有智慧,面对另一种情况的时候就没有智慧。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说明智慧和智商不一样。
智商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太容易通过训练提高。
而智慧是个体面对不同情况的差异,那智慧也许就是可以学到的,如果我们多熟悉一些不同的局面,也许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使用智慧。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就是当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更有可能使用智慧,也就是说,有别人在场的时候,我们更容易从其他的视角去看问题。
谦虚谨慎,旁观者清,达成妥协,这都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品质。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到这三点,你就是有智慧的人。
用这种方法去看老罗和辛巴以及产品公司和平台,你就不容易产生轻意站队的情绪心理和简单的道德审判,这就说明你有智慧。
智慧还有一层意思是属于佛教的,指修炼或顿悟后拥有的、超越常人的能力,我们喜欢这样理解智慧。但那是不科学的,没有人有超越常人的能力,那是被神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