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最常用的辨伪方法大揭秘!
铸镜配铅一是为改善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二是在金属凝固的后期,填补枝晶间的大量显微缩孔,以减少显微收缩。三是可适当降低高锡青铜的硬脆性,延长镜的使用年限。最 后一点值得注意,高锡青铜铸镜虽有诸般好处,但其质地脆而易摔破,加铅后便可减少脆性。
各个历史时期铜镜纹饰的变化,反映出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文化差异对铜镜纹饰的影响,铜镜的制作工艺水准,也体现了生产技能的发展与提高,但这显然也不是绝 对的,譬如唐以后,铜镜的制作无论是工艺还是文化内涵都开始走下坡路,其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肯定大于技术方面的因素。
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用铜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约3000-4000年前,而在商周时期,铜镜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铜镜才开始用来整理妆容,但此时的铜镜还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只有诸侯权贵才能享用,等铜镜走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西汉时期的事情了。
铜镜拍卖历史很短,由于知识含量高,据藏家距离较远,所以一般拍卖公司很少涉足,本世纪在开始出现在拍卖场上。2010年,一面战国猴子喜鹊铜镜一举拍出了550多万元的天价,一跃成为中国铜镜拍卖的新贵。之后,铜镜拍卖价格屡屡刷新纪录。
铜镜形小而价低,其镜背的装饰艺术在汉唐时期甚为发达,宋代仿制汉唐铜镜的主要目的不一定是为了牟取高利,主要是受当时崇古敬古思潮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汉唐时期那些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布局雅观、铭饰丰富铜镜的喜爱心理,延请工匠,以古铜镜为模式仿铸。金代仿铸古铜镜的方法与宋相似,不仅仅仿制汉镜、唐镜中的精品,而且还仿造宋镜中的精品。
铜镜铸造的历史到了宋辽金时期,学术界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是铜镜发展的衰落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显然有一定的艺术局限。实际上宋辽金铜镜较前朝在艺术风格,制造工艺和金属配比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变,但不可否认也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特色,由于金属配比发生了变化,磨镜就更为必要。宋镜在成型后, 第 一次开光即应加涂反光材料, 之后也需要时常打磨以便保养。明朝的《天工开物》便记载着:“凡铸镜, 模用灰沙, 铜用锡和, 开面成光, 则水银附体而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青铜器收藏中铜镜是不容忽视的。古代的铜镜制造是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铜镜做为历史文物,除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处,其经济价值也很可观。在2010年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700万元成 交,两年后这件铜镜价格翻倍,以1495万高价再次成 交,其升值速度之快令人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