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六 泻心汤类方治验2

杜丽荣.经方验案三则[J].江西中医药,2007,38(8):18.

注释: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除见于《伤寒论》外,又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原文云:“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吴谦《医宗金鉴》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谓太阳发热、恶寒,与少阳寒热往来等症并见也。若表邪盛,肢节烦痛,则宜与柴胡桂枝汤,两解其表矣。今里热盛而自下利,则当与黄芩汤清之,以和其里也。若呕者,更加半夏、生姜,是清和之中兼降法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是黄芩汤的加味方。太阳与少阳合病,表明热邪趋于里而下迫,故以下利为主症,当以黄芩汤清解半表半里之热邪;若有呕吐者,则加半夏、生姜以止呕。本例所加陈皮、茯苓、木香、槟榔,系健脾理气、消积导滞之品,并未影响主药功效的发挥。

约言:

下利脓血便,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无里急后重,舌红苔腻,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之。

1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呕利痞

治验:

患者,50岁,患胃病已久。近来时常呕吐,胸间痞闷,一见食物便产生恶心感,有时勉强进食少许,有时食下即呕,口微燥,大便溏泄,一日二三次,脉虚数。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之。

方药:

党参15克,干姜9克,黄芩6克,黄连4.5克。水煎服。煎后待稍凉时,分四次服。服1剂后,呕恶泄泻均愈。

来源:

俞长荣.伤寒论汇要分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4:173-174.

注释: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伤寒论》358条,原文云:“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首先我们应当明了这条经文的本义。

“伤寒,本自寒下”,是说原本就有胃寒下利之症,这个时候若患上伤寒,会有“寒格”症,即食入即吐。医者本应用温养法治之,反而“更逆吐下”,使脾胃之气愈败,出现“食入口即吐”,同时也会加重下利之苦。“食入即吐”是中脘虚寒而上焦热郁也。故用芩连清泄上焦之热,用参姜温养中脘之虚寒,组成清上温下之方。柯韵伯说,这个方是半夏泻心汤之变方,“上焦寒格,故用参、姜;心下蓄热,故用芩连;呕家不喜甘,故去甘草;不食则不吐,是心下无水气,故不用姜(生姜)半夏。要知寒热相阻,则为格症;寒热相结,则为痞症。”(《柯韵伯《伤寒论注》)

本例虽非伤寒,但其病机与其类似。原本脾胃虚弱,近时又出现呕吐、痞闷、溏泄等上热下寒证,时有“食下即呕”,为寒热格拒之明证。故选用清上温下之方。药液不热不冷,分四次服用,是含“少少以和之”之意。因上脘痞闷热格,如果顿服,会格拒不入。

约言:

胃病已久,常呕吐,胸间痞闷,有时食下即呕,大便溏泄,脉虚数。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之。

[插图]

刘渡舟(1917-2001)

原名刘荣先,辽宁省营口市人,著名中医学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数十年,为《伤寒论》研究大家。尤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有独到认识。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14.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不止

治验:

女性,成年,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打嗝不断。符合旋覆代赭汤证候。年轻医者以旋覆代赭汤原方治之。令服3剂,效果不显。后请教刘渡舟老师,刘老看其方药,药味不错,但剂量有误,随订正之,服用3剂,病症大减。

方药:

年轻医者原方剂量为: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克,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刘老看了以后,说药物剂量不对。把生姜改为15克,代赭石改为6克。一加一减,疗效大显。

注释:

旋覆代赭汤见于《伤寒论》161条,原文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条为外感误治后的治法。本是外感病,医者却用不正确的汗法,病不除又用吐法,仍不除又用下法,表证解除了,里证却出现了,如心下痞鞭、噫气不除等。这是误治以后伤及胃气,胃气虚弱,导致湿痰阻中,影响气机升降,其证候明显表现为胃气反逆迹象。如果胃气恢复了,胃气下降了,中焦没有湿痰之阻,病症自然消失。年轻医者用的方药也对,但剂量上出了问题。考原方剂量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其生姜用量是代赭石的五倍,大于旋覆花与人参、炙甘草。其代赭石与旋覆花、生姜的比例为1∶3∶5。而年轻医生用的比例却是10∶3∶1。这种剂量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伤及胃气。刘老说:“仲景此方剂量原来如此(指原方剂量),痰饮之气迫于心下,非生姜不可开散,仲景用生姜五两开散痰饮之气,即是此意;代赭石能镇肝逆,用到30克,则直趋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无功,所以经方用量不可不讲求也。”生姜与代赭石均有降逆气的作用,但生姜降逆气而和胃气,代赭石则是镇而不和。仲景用生姜,仅《伤寒论》中就有37方,而代赭石仅有1方;《金匮要略》用生姜41方,而用代赭石亦仅为1方。由此可见,仲景降逆气是以生姜为主,代赭石是在非潜降的前提下才被选用。

约言:

心下痞闷,噫气不止,旋覆代赭汤主之;注意原方用量之比,任意更改,疗效差矣。

1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

治验:

男性,48岁。患慢性胃炎3年,以上腹部痞满,时有呃逆而就诊。刻诊:素体畏寒,手足不温,面色无光泽,剑突下痞满不适,饮食量少,时有呃逆,且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有充血水肿)。HP(-)。曾服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阿莫西林以及香砂六君子丸等药,无持续效果。此胃气素虚,失于和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之。

方药:

厚朴15克,生姜15克,清半夏15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公丁香3克(后下)。服用7剂后,痞满减轻,但他症如故。于上方加刀豆子15克,新会皮6克。继服14剂,诸症消失。

来源:

《毛德西医案(一)》(内部资料)。

注释:

《伤寒论》66条云:“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此条症状与方药虽然比较简单,但在临床上是常用到的,且非常有效的。据临床观察,本方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溃疡病、胃下垂、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但在具体应用时,有人常常将本方的药物用量比例搞颠倒。原方用量为: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折合现在常用量为:厚朴15克、生姜15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总用量为57克。前三味用量占73.6%,后二味用量占26.4%。由此,有学者将此方功效概括为:七消三补。即和降胃气为主,补益中气为辅。如果把用量搞颠倒了,那就失去了原方的立意。如果改为厚朴人参甘草生姜半夏汤,虽然还是原来的五味药,但立方的含义就不一样了。由此,亦说明经方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约言:

胃脘痞满,时有呃逆,口中秽气,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藿香三味方(藿香、佩兰、砂仁)治之。

1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木香、佛手治疗胃手术后腹部痞满

治验:

男性,39岁。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唯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部胀满,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饮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舌白润,脉细弱。此疾与《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对照,病不同而证同,故取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之。

方药:

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炙甘草6克,枳壳6克,佛手10克,广木香6克,生姜3片。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嗳气大减。继服20剂,每隔1~2日服1剂,经治2个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再发作,消化良好。

来源:

陈瑞春.陈瑞春论伤寒[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9.

注释:

手术后的腹胀满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机制是消化功能障碍。西药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胃肠道动力药,作用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而中药里也有胃肠动力药,如大黄、厚朴、陈皮、青皮、麦芽、木香、枳实、半夏等,但需要辨证使用。本例加用木香、佛手两味,“木香理乎气滞”“佛手和中行气”,且两味药性能比较平和,不燥烈,不伤阴,对于中下焦气滞者,都可以使用。

约言:

手术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木香、佛手治之。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三)51、病人一...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三)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 黄芩 桂枝 干姜 牡蛎 栝楼根 炙甘草 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 葛根 柴胡 半夏 ...

  • 日本汉方方剂组成(5)|日本汉方

    日本汉方方剂组成(5) 201.肠痈汤 (ちょうようとう) [集验方] [处方组成] 薏苡仁9,瓜子6,桃仁5,牡丹皮4. [适应症] 实证者的阑尾炎初期,或慢性阑尾炎腹痛,或类似肠痈之疾病. 202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 ...

  •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汇总

    返璞归真读伤寒金匮之附录二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汇总 壹.方证出处索引 一.基本病(用红字标出者为主要理解方证) (一).太阳(13个方证) 桂枝汤.(<伤寒论&g ...

  • 发人深思:只变化了一下药物剂量,即效如桴鼓,中医之玄妙让人叹为观止!!

    中医博大精深,有时一味药之差则疗效大不相同,而有时剂量不同而疗效也会是大不相同,在上周的中医内部学习课堂上,师父张胜兵讲了一例特殊的病例,同样的方子,只是药量进行了变化,而疗效马上显现出来了,真是应了 ...

  • 舌胖考虑太阴里虚,予栀子厚朴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心烦腹满,不能平卧,失眠,正合"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舌胖考虑太阴里虚 ...

  • ​毛德西十一 理中汤类方治验2

    某患两膝酸痛,阴寒加剧,已1年余.予甘草附子汤加牛膝,服8剂痛大减,后取10剂制蜜丸,每服6克,日服2次,服完而愈. 来源: 朱不远.朱颜医案医话选(续)[J].中医杂志,1980(2):15. 注释 ...

  • ​毛德西十 四逆散类方治验

    ​十 四逆散类方治验 1.四逆散加良附丸治疗消化性溃疡 治验: 男性,54岁.患胃.十二指肠溃疡,西药.中成药无所不用,终日胃脘绵绵作痛,有时剧痛,腹胀气滞,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脉缓有力.以四逆散 ...

  • ​毛德西九 四逆汤类方治验

    ​九 四逆汤类方治验 1.四逆汤治疗沉沉而睡 治验: 女性,30余岁.月经期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而沉沉而睡,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脉微细欲绝.当即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针后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 ...

  • 毛德西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2

    也,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治之. 14.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黑豆.车前子等治疗浮肿 治验: 女性,25岁.患全身浮肿4个月,腰以下浮肿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疼酸重,小便短少,大便闭结,四肢厥冷,面色 ...

  • 毛德西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

    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 1.麻黄汤治疗太阳表实证 治验: 男性,50岁.隆冬季节,外出途中不慎冒受风寒,当晚即发高热,体温39.8℃,恶寒甚重,覆盖两双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疼痛,皮肤滚烫,咳嗽 ...

  • ​毛德西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2

    治验: 女性,年五旬.患者经常跌倒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月数发.经西医诊断为"癫痫",多方治疗无效.后求伤寒经方大家李克绍先生诊治.望其舌象,上有一层白砂苔,干而且厚.触其胃部,痞 ...

  • ​毛德西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

    ​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 1.桂枝汤证治验三则 治验: ①杨男,某年夏,先其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遂睡.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甚.次日头汗出,周身汗不多,予桂枝汤. ②王女,无表证,月事 ...

  • ​毛德西四 柴胡汤类方治验

    ​四 柴胡汤类方治验 1.小柴胡汤加大黄治疗经期高热 治验: 女性,34岁.经期因被雨淋,当晚突然高热,体温40.0℃,即服复方磺胺甲[插图]唑片.复方阿司匹林.羚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水等,均无效.汗多 ...

  • 葛根汤类方治验录

    经方医案 葛根汤 1.葛根汤治疗夏日空调感冒 吕志杰治验: 男性,50岁.2日前始觉周身拘紧,无汗,喷嚏,流清涕,曾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药,仍不汗出,且恶风,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