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不是我太无能,是对手太强大
对于中国的历史迷来说,长平之战可能是世界军事史上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法跨越的巅峰大战。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几乎集中了所有与军事和政治相关的要素,有热血、有激情;有阴谋、有战略;有决断、有战术;有因果、有报应;有刺激、有悬念;有愤怒、有惊叹……
这两天,我在看《大秦帝国之崛起》,与“长平之战”相关的几集,每一集都看了两遍。阅读原著的速度却慢了,不知道孙皓晖老师是如何描述此战的。
先不管他,今天我们就从赵括的角度来,来聊一聊这场改变战国进程的长平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脚步都无法阻止的大背景下。
当时的秦国,宣太后和丞相魏冉相继离开了历史舞台,秦昭襄王真正成了一个独掌权柄的男人,他终于可以彻底“放飞梦想”了。
此时的秦国,就是一个家大业大的土霸王,只要作得不是太过分,偶尔欺负一下邻家女孩,邻居们都是委屈求全的。
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凭实力说话的。只有实力不济的人,才会傻到去踢强者讲道理。
秦国这台战争机器的启动,就像现在的标准化作业一样,只要领导者不是个太无能、瞎折腾的人,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这一次,秦军又来“欺男霸女”了,可把赵国给气坏了,直接硬杠上了秦国。
人老成精的廉颇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和秦军打起了消耗战。
两个国家、近百万的参战者,此外还有无数双盯着战局的眼睛……
沉默的丹水两岸上空,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寂静……
高手对阵,谁先动谁先死!
没想到的是,先撑不住的还是赵国,口头上可以不认输,奈何综合国力不允许。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就是以耕养战、以战养国,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农民和战士。虽说路途远消耗大,但是人家的承受力要强很多。秦军还有个好老板,不遗余力地支持前线,要啥给啥……
刚经过胡服骑射变革的赵国,却有一种身体要被掏空的感觉。赵孝成王坐不住了,朝堂上下都是埋怨廉颇的声音,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民变甚至政变。其实从一开始,他就对廉颇的打法心存疑虑,而如今米缸见底,他必须想法子打破僵局……
就这样,赵括带着赵王的殷切期待和自己的踌躇满志,闪亮登场了。
而秦国九月就像闻到血腥味的狼一样,偷偷地把底牌换成了武安君白起。
有人就纳闷了,这赵王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老糊涂了,竟然派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官二代领军?
这个有必要解释一下:赵括这个人是真有才、有名,也有胆的,只不过因为年轻,资历不足。大家可以看一下小赵同学的简历,绝对有两把刷子的。否则在这个生死关头,他不会作为替换廉颇的第一人选。
我们要明白一点,如果不是整个国家都疯了,草包是不会有机会带几十万人上战场的,没有人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一个草包去当游戏筹码,哪怕这个草包再有关系、再招人喜欢也不行。
赵括上任之后,当即改变廉颇固守的战术,转而强调主动进攻,全线出击。
其实,赵括的战略意图也是迫于无奈,因为赵国经受不起"拖"的代价。他是在赌,赌秦国的底牌不是白起这张王炸……
表面上,双方拼的是主帅的指挥能力。其实,双方拼的是以后勤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了,就看谁能撑到最后。但实际情况是,赵国的综合实力要弱得多。
这样一场“赌局”,赵国无论派谁上场,失败都是注定的。
底牌翻开,小赵在劫难逃了。
白起派出两支奇兵,将赵军的主力部队与后勤补给部队分割包围,截断了赵军主力的粮道。
有人问:40万秦军对40万赵军进行包围,这是在开玩笑吗?
还真不是。打个比方,10个人在野外要围住10个人很难,但10个人要把10个人堵在一间屋子里真不是什么难事。
赵括得知被围后,急忙率军突围,对秦军阵地发起猛攻。
即便自己是王炸,白起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一个不小心,小赵同学就有可能翻盘,撑爆这个包围圈。秦王更是全国总动员,不断增兵增粮,始终没让赵军突出重围。
面对赵军的不断突围,秦军的伤亡是极其惨重的!有多惨?用白起后来对秦昭王的汇报来说就是“伤亡近半,实为惨胜”。
长平大包围,一围就是四十多天。
在这四十多天里,赵括展现出了一个优秀统帅的素质。能在40多天的死亡威胁中保持军心不乱,这本身就是非常牛的统帅能力。而且,赵括能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始终让对面的白起保持高度紧张,这也十分的了不起。
在被围的第四十六天,赵括决定最后一次突围。毕竟已经军中已经有“人吃人”了,再不殊死一搏,不光难逃一死,还会后患无穷。
突围过程中,赵括再次展示出他的优秀军事素质,他将部队分为四个梯队,轮番冲杀,循环往复……
直到秦军射杀赵括后,失去主帅指挥的赵军才放弃抵抗,集体投降。
自此,赵括便落了个千古骂名,还有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
不客气地说,赵国的失败也是注定的,不过是失败的惨重程度不同罢了。
赵括已经打出了最好结果,此战之后,秦国无力再战,赵国有了几十年喘息的机会。
战争拼到最后,拼的全是实力,不能把全部期望都寄托在一个绝世名家的惊天逆袭,亦或是靠着某个智计百出的绝代天才来"打造奇迹",显然是痴人说梦的。
每次谈起这场大战的时候,我的内心里都有一丝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不是为古人而悲春伤秋,而是为今人而深感失望。
现在有很多人用“纸上谈兵”这个笑话式的成语来标签化此战中的赵括,这种肤浅的历史观是对历史最大的不尊重。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
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
深度解析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
2020.12.19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