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内经》“少火"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能够耗伤人体的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这一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略作论述,并举病案讨论如下。

1  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

中医认为,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与肺气郁闭、心阳不振、瘀血阻络有关,治疗重在宣通胸阳以开肺气、活血化瘀以通血痹,同时要注重扶助命门之火。心血之通畅既赖心阳之鼓动,亦赖肺气之宣畅,肺气郁闭则心阳失展,血亦因之瘀。故治之每用宣通肺气、活血通痹。使用本法时,用药当轻灵,取“轻能去实”之意,可用蜜炙麻黄开肺气,用量不过6 g;水蛭、全蝎、地龙等逐血痹、搜血络,用量亦不过6 g;桃仁、红花、当归尾、赤白芍、桂枝等养血活血,并配合辛味通络化痰之品,即所谓“气血贵流不贵滞”,同时配合少火生气之法。

案例1:患者,男,38岁,2000年2月23日就诊。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多年,1年前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不能平卧,双下肢萎弱无力,行走不能,伴麻木疼痛,小便黄,舌质紫黯、有水气,苔薄,脉沉涩无力。证属胸阳郁痹,瘀血阻络。治以宣通胸阳、化瘀通络。药用蜜炙麻黄4 g,水蛭3 g,全蝎2 g,地龙6 g,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尾10 g,赤白芍各10g,桂枝5 g,独活4 g,桑寄生12 g,希莶草12 g,白附子5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来诊,心慌、气短、胸闷、不能平卧见减,但见下肢萎弱无力,前方改当归尾为当归炭10g,加制附片3 g、甘草4 g。继进月余,患者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无大碍。遂以2日1剂善后。

按:本病病程日久,系叶天士所述“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候。心居上焦,内寄少阴君火,命火不足则心火亦虚,火不足则寒,寒则胸阳郁痹,故临床可见诸多证候。方中麻黄宣通胸阳以开肺气:虫类药物逐血痹、搜血络;再合桂、附之温,使寒去络通。用制附片3 g者,取“少火生气”之意。

2窦性心动过缓

本病的发生往往与中焦化源不足、命门火衰有关,治疗重在温补中焦以益气血,少火生气以助命火。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生化旺盛,有赖于肾中阳气之温煦。如命火不足。火不暖土,则脾阳亦虚,心阳亦不足,临床可见心动过缓、血压低等一系列机能衰退证候。治疗当温补中焦,兼补命门之火,药可用党参、制附片、黄芪、黄精等,注重补中有通,效果显著。

案例2:患者,男,65岁,2000年5月17日就诊。平素心动过缓,心率45~50次/min,伴健忘,头晕,乏力,小便清,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中焦虚弱,命火不足。治以温补中焦兼助命火。药用党参15 g,熟附片4 g,桂枝6 g,炒白术8 g茯苓12 g,甘草5 g,黄精5 g,赤白芍各10 g,肉苁蓉10 g,黄芪15 g,并以生姜10 g、小红枣5枚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共20余剂,心率增至65次/mi左右,患者身疲、健忘、头晕、乏力等证亦除。

按:本案患者心动过缓,又有身困乏力等,正如李东垣所谓“中焦元气不足”,故治疗重在温补中焦。使用本法时,常结合温补命火。临证补命门之火切不可过,若附子用量大则必不效可能还会导致壮火炽盛,反助贼火伤气之害。另可酌用白芍、黄精等养血益阴之品以资助精血,此阴阳相助之妙用。

3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心阳不足有关,同时大多伴有心悸失眠等症。治疗主以温命火以助心阳,平逆气以定神志。心为神之所居,赖心气心阳之温养,心阴心血之滋养,心阳不足则心利失养,可见失眠、心悸等症。治宜温命火以复其阳,药亦取党参熟附片、桂枝为主体,且药以轻灵味辛为主,取“辛能通络”之义。同时合甘淡之山药以益阴;白蒺藜、天麻定神志。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电图见sT段改变伴有失眠者,可获良效。

案例3:患者,女,67岁,2000年5月31日就诊。证见心悸,头晕,失眠,四肢麻木,大便稀,舌紫,无苔、少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sT段低平。证为命火不足,阳不化津,且气有上逆之势。治以辛温通阳为主,兼降逆气。药用党参12 g,熟附片4 g,桂枝5 g,茯苓10 g,炒苍白术各8 g,甘草4 g,稀莶草15 g,山药12 g,厚朴花5 g,白蒺藜5 g,天麻10 g,并以生姜10 g、小红枣5枚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复诊时,心电图示早搏减,仍心悸。守方加车前子10 g、酸枣仁12 g。共治疗月余,患者除偶见早搏外,余症尽除。

按:本证用药与前法中大体相同,亦取党参、熟附片、桂枝温命门之火而助心阳。所不同者,以厚朴花、炒苍白术同用,于温脾之中有运脾之法,以白蒺藜、天麻与熟附片、桂枝同用,温火之中有降气之法。

4结语

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临证注重补命门之火,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旨,少用附子以温命火,轻用桂枝以温通心阳,为治疗心脏疾病基本用药单元。在此基础上,兼用辛味药活血通络,甘淡之品以补气,顾护人体阴阳水火,组方用药于平淡之中每有奇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6)

    十六附子 附子,辛温之性,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入水府而暖水泻湿,走中宫而除寒温脾,补续将断之阳根.手足厥冷之途,脏腑阴滞之痛,踝膝挛拘,经脉寒瘀,浊阴逆上,回哕噫,提清阳,止于胀满. {附子汤}  ...

  • 肉桂三大功效

    肉桂三大功效  1.补肾阳,暖脾胃.肉桂辛甘大热,属纯阳之品,归肾.脾经,善于峻补命门之火,益火消阴,兼可温中暖胃,以助运化,故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萎尿频,宫寒不孕,腰膝冷痛诸症,可配合 ...

  • “心生血”的临床意义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 ...

  • 对于冠心病,我最痛恨用支架,这完全是将患...

    对于冠心病,我最痛恨用支架,这完全是将患者当牛一样宰.而我用补气药,消除了患者的冠心病后,我明白了:中医再也不可能恢复千年的盛况! 年轻的时候,谁不想在自己的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我的梦想就是用心治好每 ...

  • 『古方新解』《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 ...

  • 『古方新解』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

    有学者认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就是为治疗内伤杂病而设.实际上,内伤病和杂病并不完全等同,<金匮要略>中所治为杂病,与李东垣所构建的"内伤学说"中的内伤 ...

  • 『古方新解』《内经》重阳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初探

    近几年来,中医药书籍与期刊对治未病论述可谓丰富多彩,而从<内经>重阳气理论探讨治未病思想者,寥寥无几.因此,从<内经>重阳气理论探讨治未病思想,将有利于中医治未病学术的深化与拓 ...

  • 『古方新解』《内经》论五脏之通运

    在运用<内经>藏象理论诊治疾病时,要把五脏作为纲,其通运之象作为目,纲举则目张.临床中要把握好五脏与自然界五运六气之关系,把握好人体脏腑与各组织器官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

  • 『古方新解』论火不归原治法

    方书谓下焦之火生于命门,名为阴分之火,又谓之龙雷之火,实肤浅之论也.下焦之火为先天之元阳,生于气海之元气.盖就其能撑持全身论,则为元气:就其能温暖全身论,则为元阳.此气海之元阳,为人生命之本源,无论阴 ...

  • 『古方新解』《内经》误读析疑六则

    摘要:本文对<内经>中的"髀胻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