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文件:这些校名不能随便用

“实验”“外语”“双语”“国际”……这些在学校招生宣传中不时能够见到的“扯眼球”字眼,今后不能再被学校拿来随意命名了。未经教育部门同意擅自冠名的学校,相关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学校予以限期整改。

为进一步健全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全市特色化校名与学校内涵建设相匹配,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特色化校名命名导则(2020年版)》(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今后冠以“实验”“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化字样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以下简称学校)必须符合《导则》规定的条件。同时也明确,按照“老生老校名”原则,对学校更名前已入读的在校学生,其毕业证、档案等签章不受更名影响,学校应提前预留。

据了解,成都出台系统性的《特色化校名命名导则》在全国都具有首创性。

 新学校哪些字样不能乱用

与学校办学特色不符容易误导家长的文字不能乱用;校名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登记使用的外文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中文名称涵义一致。

 老学校的校名如何规范

 怎样才能拥有特色化校名?

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要达到相应的条件。部分学校仅仅把“实验”“外语”等字样作为噱头,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而言,实际办学特色并不明显。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有特色化校名

那么今后学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拥有与其办学特色相符合的特色化校名呢?对此,《导则》从办学类型、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场地器材等方面,明确了实验类、外语类、艺术类等特色化校名的命名条件。

以外语类为例

以外语类为例,在教育教学方面,《导则》明确外语特长的指标为:小学毕业时达到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4级、初中毕业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普高毕业时达到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参照外语学院毕业生要求。

同时,要实行小班化(班额不超过30人/班)外语教学,中小学开设2种及以上外语课程,中小学主修外语周课时小学、初中、普高分别达4课时、5课时、6课时及以上。师资队伍方面:校级领导中至少有1名外语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以上外语类教学管理经验者;2个外语小班至少配备1名专职外语教师,各语种至少配备1名有相关学科2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的外籍教师,外语教师原则上应为外语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外籍教师应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Z字签证、工作类居留证件、所在国教师资格证书(或TESOL/TESL/TEFL等国际认可的通用英语教师资格证)并从事其母语国母语教学等。

为何要规范学校命名?

引导新学校特色办学  

倒逼老学校加强内涵建设

据了解,成都出台系统的《导则》规范特色化校名命名的举措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导则》全面整合了从幼儿园到非学历高等教育、从学校到校外培训机构有关特色化校名的命名要求,以确保有理有据,同时分类明确了冠以外语类、实验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字样的校名核定程序,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校名禁止冠以的字样,以正面清单形式分类明确了具体命名条件,这既是对新办学校特色化办学的一种指引,又是倒逼原来的学校提升内涵建设。

校名中没有特色化字样,不一定没办学特色

校名中有特色化字样,一定要名副其实

“教育行政部门历来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支持学校培育外语、艺术、体育等办学特色,创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特色学校。校名中没有特色化字样,不一定学校就没有办学特色;反之,校名中有特色化字样,一定要名副其实。”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市教育局通过《导则》同步下放校名含有特色化字样的核准权,以此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教育行政审批的关系,实现办学许可与学校核名协调统一,促进区(市)县教育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准确理解学校命名的有关条件

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核(更)名申请

避免引发歧义、对公众造成误导的名称

通知要求各区(市)县教育审批部门加强预核名(预先登记)指导,帮助学校举办者准确理解学校命名的有关条件,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核(更)名申请,避免其使用与实际不符或者容易引发歧义、对公众造成误导的名称。特色化校名核(更)名后,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学校围绕办学章程、申报方案及发展规划,推进特色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学校名副其实,取得办学实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