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读诗:月之故乡|彭邦桢:诗塾课(115)
点击上方↑↑↑ 蓝字“诗塾”关注我们
“ 月之故乡
彭邦祯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一九七七年圣诞夜于纽约
作者简介
彭邦桢(1919-2003),美籍华人,著名诗人。
彭邦桢祖籍湖北黄陂,1919年中秋节生于湖北汉口,幼时曾读三字经、私塾、唐诗、《左传》、《东莱博议》等,并开始写中国古典诗词。少年曾为一戏台的“花鼓戏”作了一幅“花貌足倾城,纵云寻乐一为甚;鼓声能作气,孰谓重敲再必衰”的嵌字联而在乡梓名动一时。1937年抗战爆发,流亡恩施;1939年考取黄埔军校,以诗闻名,享有“黄埔文豪”之称。1940年黄埔军校十六期三总队步科毕业,分发重庆出任少尉排长,并开始接受新文学洗礼,改写白话新诗。曾一度入缅甸作战,1949年赴台,任军中电台台长,1975年旅美,自1976年起连续五年执掌世界诗人资料中心(World Poets Resource Center Inc. U.S.A)“帅印”,2003年逝世于美国。
主要作品有《彭邦桢诗集》、《载着歌的船》、《恋爱小唱》、《花叫》、《月之故乡》、《清商三辑》,评论集《诗的鉴赏》等。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1977年的平安夜,当时诗人经过纽约长岛的一个湖边,看到明月高悬,湖面波光荡漾,他忆及自己28年来的浮萍游离,有家难归,故土难回,不禁悲从中来,遂就着这当空的皓月一气呵成了此诗。
简单平实到极点的语句,无比丰盈而饱满的意境,语言委婉含蓄,质朴深沉,感情真挚感人。
首节天上的月亮与水里的月亮互相对照,语言极简,却韵味无穷。景物与情感,互为正反对照,心境合一,却不多着一字,尽得心机。天上的月亮,水里的月亮,好像是两个时空的场景,一个异国,一个故乡;一个写实的家园,一个心灵的家园;种种联想不一而足,多重意味,留给读者咀嚼。
尾节则进一步强化,将焦点聚焦在故乡的思念上。多一字则冗长,少一字则缺憾。字字珠玑,句句如玉。极简又深邃到人心最柔软处。月亮虽近,近在天边,触摸不着;故乡且远,远在水月,却那么飘渺。无限惆怅自然挥发出来,给人淡淡的,浓浓的哀愁,挥之不去。
整首诗仅两节,九句,五十四字,寥寥数个意象交合,却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幽深的意境,诗人郁积多年的思乡之情、漂泊之苦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那种语言的轻重拿捏、简浅凝练都达到化境。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诗歌最温暖的情怀,中国如是,世界如斯。如此中国的意味,也就有了足够的世界意味。故乡,是我们心里最深厚的,压在最底层的哀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咏叹不绝。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我们的文化的源泉,我们的心灵归宿。
阅读指南
父母读给孩子听全文四岁+ 听
六岁+读全文
让孩子读,父母不用多的讲解,让孩子自己体会,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给孩子以原始的音乐感,旋律性。
不会读的字,父母提示下即可。
诗歌天然的美妙,会吸引孩子一首一首地读下去。在多次的阅读中,体会文字与韵律的美好。
朗读者
朗诵者: 甜甜
配乐曲:月之故乡
作曲/演奏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专辑:炎黄之声
配乐曲选的是刘庄、延生作曲的,根据诗歌《月之故乡》而作的交响曲。此曲深沉质朴,感情真挚。曲调具有浓郁的古典民族风格,显得优美而柔和,深沉而大气。
今天献声者,是五岁的甜甜。她的演绎则显得俏皮和乐观。透露出一股孩子气,将孩子初见明月,水月相印,那种田园趣味烘托出来,显得童稚盎然。消解了原诗中的忧愁意味,赋予了初开视野的欣喜。也颇有一股初生牛犊的味道。
有多少个阅读者,就有多少个理解版本。我们非常欣喜孩子读出了自己的味道和理解。当然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读出新的况味,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静待花开。
阅读,拥有沉默的力量,拥有引领灵魂起飞的力量。而诗歌也拥有绽放的力量,拥有情感温暖的力量。风过留声,雁过留影。每一缕风声,每一道雁影,都在我们心灵里留下涟漪,在我们心田里留下印记。孩子们,让我们绽放,像花儿一样;让我们放声,像鸟儿一样。给我们的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印记。
诗歌就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美好礼物。
愿诗塾能长伴你我左右,共享诗意生活。
支持原创,欢迎转载。并热忱欢迎大小朋友们共享音频视频,诗塾是你读诗荐诗享受诗歌的平台。
诗塾
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
请加微信号:诗塾 或搜索:Poemclass
我们欢迎大小朋友发送音频视频给我们编辑推送
合作/分享请联系 wwwco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