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6:《曲说六经》之《春秋》篇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02 23:00~23:30

为母如何教化子女 曲黎敏:这里边的母亲错误是什么?一开始你就情绪化了,因为你难产你就不喜欢他嘛,你就结怨,所以就说女人的情绪化,有可能会影响生活。

为子如何做人处事 曲黎敏:作为儿子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是不孝,一个是不兄。这个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道德伦理给折磨出来的,这个很难讲啊。

   《国学堂》之《曲说六经》系列,梁冬对话曲黎敏教你如何用《春秋》的智慧为人母,为人子

01

《春秋》开篇-孝悌的历史

   过去几期节目讲到《诗》、《书》、《礼》、《乐》、《易》,本期讲《春秋》。《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六经》之一,传为孔子修定《鲁春秋》而成。按照年月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共十二公的历史大事。全书一万七千字,不叙史实过程,仅据纲目。以一字定褒贬,微言大义,在政治及学术上有着至尊的地位。

    《春秋》是孔子唯一自己写的一本书,而且是讲历史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孔子和老子都是史官,中国人文史哲都是打通的。那么这《春秋》在《六经》中实际上也涉及到一个“道”的层面,就是子女之道,怎么造化子女,以及子女怎么来承载整个家族给自己的任务。所以《春秋》开篇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孔子只说了几个字“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开篇原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夏天,五月,郑庄公在鄢这地方打败了(其弟)。

先简单地把这故事说下,就是郑武公曾经娶了个太太叫武姜,然后生了第一个儿子时是难产,所以叫寤生。所谓寤生的寤是睡眠的意思,有人说这孩子睡着觉就生出来了,寤生就是在睡眠中生产。使得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她就不喜欢这孩子;后来又生了老二,生了老二叫共叔段,然后她就是喜欢这老二,因为老二是顺产,就经常跟自己丈夫提:为什么不立老二为储君。郑武公想来想去还是说不要,还是立老大。但是这里母子间有怨了,因为出生的状态,母亲因情绪有了些隔阂。然后等到这父亲还是坚持把皇位传给郑庄公,就是郑伯,他继位以后,但其母亲的状态仍没改变,父亲是死了就把位置给他。所以剩下家里他们三个人。怎么处理这关系?母亲依旧宠爱老二,然而共叔段从小骄纵,于是就跟哥哥提了很多非分的要求,比如他要求给他一个大城市,但以他的身份不可以要那么大城市,过去古代城市都有要求。就是说权位置多大,就应该给城市的规格有多大,但是共叔段要求就是一定要“京”。京:现河南省荥阳县。“京”在古文里是大的意思,大城市。所以北京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南方最大的城市。

京有大的意思,但以共叔段是不可以占据“京”这么大的城市,然后当时所有的臣子都反对。但这时候郑庄公说:“我不能不给呀,我妈妈宠爱他呀,我妈妈一定要给他,所以我一定要给他。”有人说那不能这么宠爱,就是不能这么娇纵弟弟,将来他会犯错误的,但这时候郑庄公说了一句天底下都知道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由着他自己犯错误,这个就是很黑暗的一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就说孔子为什么不称他为“公”而称他为“”,对其已经有褒贬。这是褒贬,郑伯而不叫郑公,这是很不一样的。

所以为什么说孔子一死了,这《春秋》没有人能看懂了。为什么里边微言大义,藏在里头,看不懂。

(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楚国自称王之后,史书记载还是以楚子称呼,因为楚国本来是子爵。郑国最初封的是伯爵,当时周天子权威尚在,肯定不能称郑侯或者郑公。曲老师这样解释《春秋》有失严谨。同时,“郑伯克段于鄢”关键字在“克”。《公羊传》有说明: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春秋微言大义在这儿呢。——夜未央注

    他本来是个国君,不称其为“君”,因为其缺乏君子所谓的兄长对弟弟的爱护,其没有。后边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最后这弟弟在母亲的宠爱下,决定跟母亲里应外合来打击哥哥,取而代之。所以这时候,哥哥于是就把弟弟打跑了。“段于鄢”。在鄢这城市把弟弟就给打败了,然后同时回来,母亲非常生气,说不及黄泉不相见,说咱俩除非都到地下了再见面。作为哥哥的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是不孝,一个是不兄。孔子借《春秋》首篇传达“孝”、“悌”观。而作为弟弟也是个公子,应该是段公子,但是也没称其为段公子,只称其为段。因为弟弟也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不悌,就是没有做好弟弟,悌:敬爱兄长;还有一个是陷母亲于不义,还是不孝

就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把一段历史讲完了,而且这里也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孔子的态度。为什么说《春秋》微言大义,有意思有意思。

02

孝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伪善的表达

    刚才讲到《春秋》微言大义,短短的六个字里面,又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还反映出了孔子的所有哲学,什么叫义,什么叫孝,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这故事到这儿,到这一步但别忘了郑庄公是一国之君,把母亲打入冷宫这种行为,因为是国君会影响全国,所以知道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对其统治很不利的错误,显得不孝嘛。其实这种不孝是他很情绪化的反应。

    如果一般人也就那么做了,可是其是国君不可以这么做,于是就上演了一出戏。很多的历史故事,不是现在看,好像是当时真发生这么一件事,曲老师个人认为这就是作秀。作了一个什么秀:有一天郑庄公就开始请大臣们吃饭,大臣们都来了,然后其中有一人老往自己兜里放肉,郑庄公就发现了这个细节,就问说“你放肉干嘛啊?”回说:“家有老母,我一定要回去给她吃。”然后郑庄公于是就流眼泪,说:“我也有母亲,可是我没法见她,我们已经把事情做绝了。”然后那个人说:“那没问题呀,我可以帮你把这个折回来。”那个人叫颖考叔,也是非常有名的孝子。颖考叔就说:“我给你出个主意吧!”然后说:“之前不是说‘不及黄泉不相见吗’,那咱们就挖一个洞,挖到黄泉,能见到泉水的地方,然后从那就见你妈一次。”黄泉:原指墓穴,此处指地下的泉水。

于是就挖了个洞,郑庄公就进那个洞里,然后母亲就在里边等着,然后就演出了一幅非常感人的一个母子会。郑庄公一进去洞内,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就是隧道,这不是到黄泉见面了,然后就把母亲接出来。母亲出来也做了一首诗,看古人就是这样,又回到《诗经》了。又出来一首诗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就是快乐啊,真的很舒畅了。就那样的互相表达了情意,母子就又如初了。到此好像这故事就完了。梁冬同学哈哈所以没点文化,都不能做中国古人。

    古代中国人还得随手就得来,“大隧之中”“大隧之外”,然后就这么俩人和好如初了,反正就把这事就折回来了。就是说反正就是让郑庄公然后了一把。其实这个“孝”,曲老师觉得在很大程度上秀了一把。这个“孝”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道德伦理给折磨出来的,这个很难讲呀。

03

《春秋》开篇阴阳之道

    前面是《春秋》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从隐公元年开始记述的。孔子把这事情作为《春秋》的最开始,意味在哪里?曲黎敏老师觉得这里就涉及到《六经》核心架构的问题。现在讲到这儿,已经把《六经》的每部经典的开篇可以说都讲了一遍

    六经》的每个开篇,都有个核心在,就说所谓中国经典,一定是有一根线,把这些经典的、美丽的珠子给串起来,能把这些串起来的,一定是孔子最核心的东西。这个核心说来说去就是“阴阳之道”。《六经》的最核心内容就是:“阴阳之道”。

其实都在阴阳的配属上,比如说作为夫妻:夫为“”,妻为“”;作为母子也是一对阴阳,也有阴阳,父母对自己的影响,贯穿人的一生。都会有个核心点落实到“人”上,就是“人”怎么去应付自己的生活。

比如在家庭中怎么办?在男女关系上如何处理?《诗经》就在讲男女关系,在男女关系上怎么处理?然后到家庭里又怎么处理?

比如在人成熟期,《礼记》中在成熟期的时候,怎么去处理自己的男女之道?该什么时候结婚?该什么时候行冠礼?怎么去成熟

然后到《易经》里,在做人方面,讲做人之道,男人应该怎么做,女人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家庭当中,母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

春秋开篇的其实母亲是有错误,其错误是一开始的情绪化了。因为难产不喜欢这小孩,不喜欢老大就是一系列错误由此而生,一生当中,没完没了跟自己丈夫说老大不好。跟现代社会的继承遗产似的,成天到晚跟其爹说这老大差点把自己折腾死,把这遗产一定要给老二,这样子做就结怨了,妈妈的情绪化,有可能会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男人的情绪化也会影响生活,男人毕竟还理性些,可这种理性也挺可怕的郑庄公的理性“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可怕,等于陷弟弟于不义,等于是看着弟弟去死,这更可怕:“欲毁灭你,先给予你。”

    曲黎敏老师觉得这里在讲的就是都在讲阴阳之道。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做人就是说其实一点也没排斥,做人情绪化的问题,然后再怎么折回来,折回来就是说提高自身的“修为”。就要懂事“礼乐”,要懂和谐之道,不能把事情做绝。

梁冬同学觉得《春秋》把这故事作为开篇故事,其实讲了从生产开始,实际上整个故事的开始,是从生个小孩开始,这特别具有启示性,就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从出生这儿开始的。

这叫“”,叫做“合乎道”,产道也是“”,隧道也是“”。为什么“道”字中间是个“首”字,就是“头”出来的地方称为“道”。

04

孔子为理想整理《六经》

    曲老师花了几周时间,短短地把《诗》、《书》、《礼》、《乐》、《易》、《春秋》每部书的开篇,最开始的就几十个字,讲了之后,其实目的是让大家产生对《六经》的兴趣。接下来请曲老师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给打通和中国文化关联性,做个总结。

    首先,就说孔子整理《六经》,孔子是有他的“悟”道,就是“道一以贯之”的东西。也就是孔子有个核心,为理想整理《六经》,不是乱整理的,《诗》《书》,《礼》《乐》,就是他的规则,早已经定好了。就是孔子非常强调这里面,就是想让人类社会长久地发展,让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它一定要有规则,而这规则的大前提就是他要建立的君子淑女国。就是要后人明白孔子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君子和淑女国

要估价一个文明,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辜鸿铭

辜鸿铭说的: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建了多少高楼,不是说盖了多少房子,它就很有文明了啊,而是看它这个国家,生产,就是培养出了什么样的男人和什么样的女人。事实上,一种文明所和平的男人和女人——人的类型,正好显示出该文明的本质和个性,也显示出该文明的灵魂。—辜鸿铭

    就是说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男人和什么样的女人,这男人是否气宇轩昂,这女人是否温柔敦厚。这个才是一个核心的要点。现在看世界,很多时候可能更多的被外在东西给蒙蔽了,但核心还是人的问题。所以《六经》这里暗含着孔子的理想

那么所谓君子和淑女国是在这里所强调的,《六经》里比如谈到情欲的问题,他强调的是情欲不可以是张扬的,而一定是温和的,要“发乎情,止乎礼”。所以思想也不能是极端的,孔子就是攻乎异端,不能太极端,一定要守中道,而且这中道一定是思无邪端正无邪的,这原则要定好

05

学习《六经》目的不断修正自我

    思想作风要正派,然后说人性一定不是拘束的,而是自觉的。人的自我的自觉一定要有,不是说别人来拘束自己,而是自己内心要求自己自觉的要这样子。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有说“在民”,“亲”就是的意思,是要让这国家的人,重新做人,就是要让其唤醒自觉。包括现在讲了这么半天,其实都是在讲如何唤醒自我的一种自觉,而不是说更加地约束自己,非得怎么怎么样的,这里没有这样的意思。而是要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人要有一定的自觉。

还有一点,不要求彻底觉悟,做人怎么可以彻底觉悟,如果不修道的话,就做不到彻底觉悟,但要承认人性的弱点,要包容人性的弱点,而且自己也要有弱点,自己要清楚。不一定全都改掉,而是说自己要分清楚其阴阳特性:阳性就是强健;阴性就是厚德,柔顺

要根据自己是什么角色,自己要先辨阴阳大道至简最终还是有其最基本的规则,所以自己只能不断地修正自我,不断地接近圣人,而不是让自己做一个圣人。曲老师觉得这是孔子非常伟大的地方,他是让人不断地接近圣人,而且要安享世间给自己的一切,这是曲老师觉得孔子特了不起的。学习《六经》的目的:不断修正自我

06

生活中学习经典国学

    安享世界给自己的一切,比如爱情、家庭、父母、子女都要安享这一切,而自己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所以归根到底中国文化是一个关系学的问题。就是说在这关系里,如何借用自己的付出,来得到最美好的东西。

曲老师觉得孔子对整个中国社会的规划,以及他认可的那种理想状态,就是让每个中国人如何更加地接近圣人的境界。就是说要接近圣人,是一定要有规则的,而这规则就在《六经》里。如何守君子淑女之道,像《诗经》如何守齐家之道,如何做夫妻就是行夫妻之道;然后如何做好一个好男人,做一个好女人;然后在家庭中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孝敬父母等等。曲老师觉得中国的圣人有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在给生活出方子,孔子出的方子就是生活之道。孔子删定《六经》:让普通人接近圣人的状态

    《六经》就是用婆婆妈妈的,鸡头蒜皮的小事儿来告诉人们,让人好理解。比如“郑伯克段于鄢”来理解家庭生活就这么复杂,这么不可预测。就是因为生个孩子,就出了这么件事,就出了这么一堆问题,后边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整个历史都会被改变了,就是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孔子让人们不要放弃细节的。这就是曲老师讲《六经》很核心的内容。曲老师觉得从中国经典入手,一定要清楚所谓的国学到底是什么?国学里谁来给定的规则,又如何掌握这些规则?如何去学习它?

    梁冬同学说学而时习之”,“学”国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去“习”实践,实践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在人之间关系里。和子女、父母、老板、老婆、朋友、股东、客户等等,所有的人和人之间的过程关系过程中,学会一种真正的成长,这种成长是既保持了自己的天性又能够让大家都舒服

所以在过去几周里和曲老师一起去学习、分享了国学经典《六经》梁冬同学在这过程里感受到一种非常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它解决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的所有问题不要企图在生活以外去解决,该怎么解决还怎么解决,还是要回到老老实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婆婆妈妈的事情里面去,关键只不过在这些事情里自己,是不是会有一种全新的态度

   发乎情,止乎礼义。”真是有趣,感谢大家查询、阅读和分享曲说六经》。

完稿于:己亥年 戊辰月 壬午日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