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新语做人篇之六:居功可以,但不能自傲

申不害原是郑国的一个小吏。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后,申不害寄居在堂兄家里,弃“道”从“法”,开始研究新的治国策略。这一研究就是21年。申不害对堂兄说:“日后如果能够东山再起,我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堂兄笑了笑,说:“报答不报答没有关系,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面对魏国大军,韩昭侯与他的大臣们束手无策。这时候,申不害听到消息,急忙去拜见韩昭侯。

韩昭侯听说郑国贱臣申不害求见,便知道一定是为了退兵的事儿。那个时候,韩昭侯还不知道申不害有才能,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见了申不害。申不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凭韩国当前的势力,战必败,败必亡国。魏王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如果能够忍辱负重,俯首称臣,那么,既可以保全韩国,又可以赢得东山再起的机遇。韩昭侯听从了申不害的计谋,亲自到魏国拜见魏王。果然,魏王收兵,两国修好。

俗话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韩昭侯想启用申不害。可是,这个主意遭到了大臣们的竭力反对。于是,韩昭侯便赐给申不害一个县令一类的小官。申不害笑了笑,扬长而去。

申不害回到堂兄家里。堂兄问:“事情成功了吗?”申不害说:“成功了!”堂兄又问:“那韩昭侯赐给你一个啥官?”申不害笑了笑,没有回答。堂兄说:“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时候,不要着急,机会总还是有的!”

果然,事情被申不害的堂兄说中了。仅仅过了一年,到了公元前353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急忙向韩国和齐国求救。韩国与赵国是世交,历来就是友好邻邦。现在,赵国有难,韩国理应出兵相救。可是,魏国是那么强大,韩国刚刚与之修好关系,韩昭侯实在不想引火烧身。困惑中,韩昭侯便想到了申不害,急忙召见了申不害。

申不害向韩昭侯献出了一个“围魏救赵”的计谋。原来,魏国的军队实力强大,如果硬拼,肯定要吃败仗。与其这样,不如联合齐国趁虚攻打魏国。这样,魏国必收兵回国。韩昭侯再次采纳了申不害的计谋。果然,韩齐的军队一到魏国边境,魏国就急忙收兵自救,赵国的危机很快就解除了。

这次,韩昭侯已经彻底看清楚申不害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力排众议,坚决用申不害为相。申不害从堂兄家里搬出来,搬到了丞相官邸,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接着,申不害向韩昭侯献出了惩治官场腐败、重视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治国策略。韩昭侯一一采纳。特别是关于官场用人的原则,申不害一改过去世袭制和唯亲使用制,使用了考核选拔制,达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自此,韩国慢慢强大,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随着韩国的强大,申不害与韩昭侯的友谊也在不断地加深。君臣二人出则同车,宴则同桌,亲密得像亲兄弟一样。申不害的堂兄看到自己的兄弟当了丞相,并且与韩昭侯成了好朋友,便想在朝廷里谋求一官半职。要是在申不害改革前,这个事儿还不够丞相一句话。可是,申不害当了丞相以后,在申不害的建议下,把用人权全部收归韩昭侯所有。这事儿要想办成,还必须找韩昭侯。申不害为了报答堂兄当初的恩情,决定向韩昭侯求情。

韩昭侯听了申不害的请求,马上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复:不可!申不害很失望。他想,自己为韩国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可是,韩昭侯连这个小小的面子也不给,实在是太让人寒心了。要不是我申不害,韩国早就被魏国灭掉了。申不害有了这个思想,便开始表现在工作上。他常常请病假,不去上朝。

韩昭侯知道申不害患的是啥病。这天,韩昭侯亲自来到申不害的家里看望申不害。韩昭侯对躺在病床上的申不害说:“你为韩国做了很多贡献,按理说,你的那个小小的要求我应该答应你!可是,我一想到你教给我的那些用人之道,我就下不了决心。要知道,功劳归功劳,我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坏了你的一世英名呀!”

申不害一听,急忙从床上滚到地上,跪在了韩昭侯的面前,流着泪说:“主公英明,这都是我一时糊涂,请主公治罪!”韩昭侯把申不害搀起来,君臣二人和好如初。

居功可以,但不能自傲。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有了成绩,就可以目空一切,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这样,必将遭到别人的蔑视。

刊发于《才智》、《意林》、《辽宁青年》等刊物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0)

相关推荐

  •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也曾强横一时,后来为何全部衰落

    ▲昔日晋国雄踞北方 春秋末期,一代霸主晋国的大权逐渐落入俗称"六卿"的(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手中,后来几经争斗,智氏.范氏.中行氏先后被消灭,土地城邑也落入韩赵魏三家 ...

  • 第21章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德之容,惟 ...

  • 申不害一心与商鞅较量变法,为什么韩昭侯死后选择自杀?

    对手是努力的动力,是证明成功的有力证据. 两千多年前的申不害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选择变法的国家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韩国,要与在秦国变法的商鞅一决高下. 申不害曾是郑国小吏,因为韩国吞并了郑国,他 ...

  • 战国风云11 韩国之盛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资治通鉴>第二卷 韩昭侯,姬姓,韩氏,名武,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62年到公元前333年在位. 韩国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十:肚 量

    编者按:史说新语做人处事篇第一个系列编辑了10篇,今天是最后一篇.明天将转回淅川地域文化,先刊发一个淅川检察文化系列,之后是<坐禅谷秋韵系列>.十二天后将回到史说新语治国理政篇.史说新语做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九:一只兔子打败一个国家

    西晋建立后,荆州地区成了西晋与东吴两国最长的边境线.因此,两国都非常重视,分别派出重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荆州的边境线上.晋国派出的是羊祜,孙吴派出的是陆抗.两个著名的军事家在荆州的战场上相遇了. 羊祜与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八:良心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俗话说,惺惺惜惺惺.陈梦雷与李光地相互仰慕,亲如兄弟. 康熙12年,陈梦雷与李光地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七:商道

    清朝道光年间,中国商人伍秉鉴与美国商人阿斯特因为一桩生意相遇.相识.相知.他们至诚至信.包容仁慈的经商之道不仅感动了美国,成就了两位世界级的大富豪,并且,这种商道至今仍在美国民间传颂和发扬,不得不令人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五:牵马

    战国时期,魏国国王的弟弟信陵君非常爱才.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信陵君都要想尽千方百计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上,奉为贵宾.据说,他家中的门客多达几百人,每天吃饭都要摆上几十桌,实在是够热闹的啦. 这年春天的一天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四:多烧了一把火

    邓艾出生在三国南阳郡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一边赚钱养家,一边教邓艾识字.母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可是,一些地痞常常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在恐惧中,邓艾染上了口吃的毛病,说话结结巴巴的,就像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三:丈母娘如何选女婿?请看吕公的眼光

    秦朝时候,有位名叫吕叔平的商人.吕叔平不仅富可敌国,而且乐善好施,人们称之为吕公. 吕公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吕雉,小女儿名叫吕媭.两个女儿不仅如花似玉,而且能歌善舞,声名远播.许多富家公子达官贵人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二:最聪明的糊涂

    唐玄宗时期,有一位武将,名叫郭子仪.郭子仪用兵如神,杀敌无数,以身救国20余次,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郭子仪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常常犯糊涂.有时候,糊涂得连他的子孙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儿. 郭子 ...

  • 史说新语做人篇之一:写给皇帝看的家书

    编者按:为适应读者的不同需求,本公众号从即日起,先刊发一组史说新语,以避免长期局限于淅川地域题材.关于淅川的文章还有很多,以后将编组穿插进行. 1811年11月,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府一个小地主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