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5-天才成长手册

天才与常人有哪些差异?天才实际上就保留了儿童的知觉方式。 如何获得内心的自由?要获得自由,就要足够小或者足够大,你能够把所有的东西让你随便穿越。   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而信息的方式就是能量聚合的方式,但是它可以消失。黑洞的本质又是什么?黑洞,是把一些陈旧的老衰的这个星球吸进去,变成能量流。黑洞就是一颗新太阳

画外音:《国学堂》闪耀流火盛夏(2011),探索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带您一起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

01

何谓天才

前两期一直讲一个话题,就是张载所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可不是简单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几句鼓励的话,更重要的是如果从宇宙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就会理解它有很深的玄机。请李子勋老师跟我们讲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什么有一些人似乎能够延续了很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的一些人的知识,中间好像是隔开的。到底天才保留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李子勋老师的观点,天才实际上就保留了儿童的知觉方式,因为儿童去看世界和感知世界 成年人有巨大的不同。不同就在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语言,不知道归纳,不知道分类学,不知道逻辑,不知道运算。儿童是按照生命系统直觉感知存在的,也就是说儿童是由一种朴实的,一种以个别为中心的方式去感觉世界,而不是以组织的方式或者叫分类的方式

也就是说,儿童看任何东西都是个别,一对一的认识事物的。看任何东西,妈妈是妈妈,另外一个哪怕是很像妈妈的妹妹也跟妈妈巨大的不同,孩子会注意到差异。但由于人类开始分类以后,就学会了归纳,比如说这两个杯子,像梁老师喝的和李老师喝的杯子,那么成年人会不关心它的差异。但实际上,两个杯子之间哪怕是机器制造的也有很多的差别儿童就是关注这个差别的,他就知道这个差别在哪儿,但是成年人早就忘了,因为不关心

这两个杯子,如果妈妈说这个是杯子,那么孩子就会认定这是个杯子,但是他不会把它(另一个不同的杯子)当成杯子。所以妈妈说:“去拿杯子”,哪怕叔叔在喝,他就会跑到叔叔哪儿说:“妈妈说要你的杯子”。妈妈说:“不,不不,儿子,我要那个杯子。”他就说:“妈妈,这是杯子,那(另一个不同的杯子)不是杯子。”这就是儿童的认知方式,他是以个别的方式来的。

如果妈妈跟他讲,那也是杯子,他就很困惑,他说,这怎么会是杯子呢?这才是杯子呀,那个跟这个不是一样的东西呀!但我们说它们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作为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呢,是在慢慢学习语言

语言它是一个概念,它是抽象的一种概念。比如说大海成人并不关心大海是北部湾的,还是北戴河的。

所以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言语的学习过程中和对理性比如说逻辑,一加一等于二,运算过程中,实际上成人有巨大的退化。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能力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慢慢变到了一个所谓知识领域的通过抽象与分类方式的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再去看世界的时候,是通过抽象分类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了,就不再用儿童的方式感知世界了。

那么所有的天才,恰好就是其儿童知觉一直没有消失,一直保留在其内心的某个地方,虽然成长过程中都学习理性科学信息分类学,同时另一方面觉得是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其保持了两种感知,既有儿童知觉的方式又有成年人的经过学习形成的认知方式

对比一下成人和儿童记忆方面的差异,比如说成年人都是记一些概念文字,而小孩子都是照片(图片),都是图形,都是video视频,都是影像。所以儿童大脑储存的空间是需要很大的。

比如说孩子认识apple(苹果),西方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研究:apple,A-P-P-L-E。如果只是说发声的时候,孩子实际上没有替代物,没有言语替代物的时候,孩子就想到是那个苹果。这个时候其内心想的是苹果,但不知道有文字,不知道概念,孩子就往往会好奇说“你说的是哪个苹果”?孩子只会记住盘子里有五个苹果,他会拿起来一个来问:“妈妈,你说的是这个吗?”

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思维是一个图形化的,是一个实体化的;而且这个时候,其心理感受会产生苹果香脆的感觉,会齐头并进的在儿童心里都冒出来。但是到了成年人,说到苹果的时候并不关心说的是哪种苹果,成年人是不回忆,也没有其他感受,这个时候苹果仅仅成了一个概念

神经心理学里面有一种测查叫图形测查。很早就发现,给一个成年人看五十个图片,然后再把五十幅图片中的二十幅混到其他图片里面,然后再给其看的时候,他是能记住的就说:“这个我看过,这个我也看过。”因为测的是成年人图形记忆力,但实际上是言语记忆,是这个图形代表的语言的记忆。所有图片都可以命名的,成年人很自然地记住是概念,不是图形本身,所以测出来的并不是图形记忆,还是文字记忆

相对于来说,小孩的大脑要储存的东西要远多于成人的存储,要多得多,因为小孩儿没有言语指代,必须靠图形记忆。小孩子看周围世界记住的就是图形。为什么需要孩子更长地保留住这种儿童的认知呢?就希望他的整个大脑都在工作,就像是他初生的生命,需要很多的信息刺激

因此,越是减少、减慢、减缓孩子的语言方式或者逻辑思维方式不要那么的学习,儿童的智力发展越是快速的,因为其是饱满的智力。然而现在过早的告诉孩子文字、逻辑、分类那些,由于生物学都是按照最节能的方式,孩子就会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记忆。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时候大量的神经、大量的脑细胞不工作了。反而可以说是浪费,就浪费了。

经常在讲就是说天才是什么呢?往往都是说话比较迟,运算比较差,然后在小学、中学去适应书本教育很困难,甚至像霍金到了大学都是一个很差的学生。因为他一直处在儿童的知觉,叫真实知觉里面;他很难被一个简单的分类替代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复杂、混乱的状态,所以他在回答老师的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他的知觉感觉一直很强烈地支配着他

待续:乙.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乙.【胎教音乐否能提高音乐感受力】

02

胎教能否提升音乐感受力

举个和音乐有关的例子,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听音乐,而且如果妈妈希望让她的孩子具有音乐细胞,就生下来不停地让他听音乐,结果会相反!这个孩子会失去音乐感受力!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听觉也是有很多神经细胞的,儿童如果生下来的时候,他是采集了全部大自然的音响、声响,什么虫叫、鸟鸣等等,据说儿童的听觉是可以听到很小的动物在爬的声音,比如说蚂蚁、蟑螂,儿童都是听得见的。随着长大衰退 是 意味着这些听觉没有用,听到了也没用,所以他就会放弃再去听他们

成年人说人类的音乐有一个七律节奏,有一个声高声低旋律感。比如说切分音符,说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有节奏。这样子的音乐想想就很简单了,就是说人类是喜欢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产生美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其听觉就受到这种简单重复刺激,叫赘述,不停的重复、重复刺激,其听觉实际上是不需要发展更多,当他能够分辨这些音素时,他的听觉已经饱满了;而且如果反复地刺激他,他的听觉就已经被全部占有了,再也听不到自然界的自然声音了。这个时候,儿童的听力是衰退的,就是对音乐的听力是衰退的。这个时候再让他去感知大自然的声音,他就会觉得是噪音(这很恐怖)。一旦三岁以后没有在原生态的自然声响里面受到刺激,比如说鸟、虫、蝉等等的刺激,就会有城市人听到蝉鸣就恨不得想发疯,但是农村人听到蝉鸣起来照睡不误,因为那是自然的声音,从小就受到这个刺激的。一个孩子的听觉如果能够被风声、雨声,各种各样的自然声音刺激的话,他会形成自然音素的规律,就是天籁之音!

有一个电影叫《海上钢琴师》看过就明白。海上钢琴师他从来没有学过音乐,没人教他,他就在海上听风声海涛声,海鸥声,最多还有船的嘎嘎声和人的嘈杂声。所以在他的音乐里面,大自然的声响是很复杂的。比如说“风声”是很难形容的。就算是拿一百台钢琴跑到黄河壶口瀑布那去弹,当那个瀑布澎湃的时候,钢琴苍白无力的。例如你小提琴拉得再好,能模仿鸟的声音,或者模仿蜜蜂的声音,那也仅仅只是像,却不是真正的自然声音

当你到红树林听到鸟叫的声音,就觉得生命好像随之在舞蹈,悦耳。然而,用人类的音乐模仿出来的声音和这些真实的天籁产生的声音相比,人为的音乐是很苍白无力的。所以说,被人类音乐培养出来的音乐家,和一个被自然音素从小铺垫沉积起来的音乐家来讲,哪样的孩子更能够成为音乐家呢?显然是在大自然浸染里面出来的音乐家,因为他是创造型的。

待续:丙.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丙.【天籁之音来自天籁】

03

天籁之音来自天籁

为往圣继绝学的人,理论上来说不能太早地学习这种知识,而是要透过另外的一种方式,去获取真正的“往圣”。在宇宙当中,虽然“往圣”已经表面上死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留在宇宙当中的声音是能够接触到,听得到,这种声音才能够叫为往圣继绝学

画外音:儿童基于图形感觉的思维方式,正是天才们的思维模型。而用言语思维的培养,则抑制大脑潜力开发。在自然万物的激活下,才能释放出大脑的无限潜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话自然超弦理论又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呢?

刚才跟李子勋老师讲了一个话题。小孩子的大脑开发,是不能够以人工的人伪的方式(叫“伪”,伪军的“伪”)去影响,当人伪的东西去刺激的时候,会令到小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对大自然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去感受。大自然是一个全息录音录像机的话,那么一定在一千年-两千年之前,有一些伟大的心灵,他们的某些想法是被记录在这一个全息的里面了,这样算是一种假设和推测的。

比如说巴赫的音乐辞典,他创造了很多的音乐类型巴赫十四岁接受管风琴,十四岁以前完全是在乡村里听到的就是风声、雨声,也没有听到管风琴声。因为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音乐,只有宫廷音乐,只有管风琴,但十四岁以前的巴赫从来没有接触过,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创作型的音乐家,他就有很多大自然形成的转成音乐要素音乐作品,然而很多后代人听不懂,同时又有很多音乐家都是去读巴赫的音乐辞典时产生了灵感,这灵感仿佛是个通道。

仿佛现代的音乐家虽然小时候没有听到过蝉鸣,没有听到过鸟叫,但是他在聆听巴赫创造的音乐类型的时候,他听到了蝉鸣,听到了鸟叫,这是一种通道,唤起了其内在的知觉

本身就是自然界产生的,本身就蕴含着自然界的全息自然界信息就在内心。通过某种声响,某种符号会唤起好像从遥远的空间拿到了自己要的东西,就像贝多芬莫扎特都是读巴赫的作品产生的创作型音乐家。

待续:丁.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丁.【超炫理论】

04

超弦理论

前段时间傅京亮老师曾经在《国学堂》做过节目,傅老师说他用了一些魏晋的时候人们组合的一些香方,也就是说,若干草药混在一起而做成了一款香,魏晋时的配香方法,宋朝时也有宋朝的配香方法,明朝时有明朝的配香方法。

    傅京亮老师就给大家配了一种香,说这是魏晋的时候香方”配出来的。说这个是宋朝的“香”味道,这个是明朝的“香”味道,也不知道是心理暗示什么,反正听到、闻到不同味道的时候,好像往回追溯,能够隐约地感觉到古代人是怎样的一种时空下的情绪。这就叫负载信息。就是说“”里面负载着全息的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可以负载的传承下来的。

现在看到很多自然的天象,其实它不是现在的,但是可以在某种特定的天气、气候的情况下,看到它再现。那么里面负载信息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老房子或者一块石头,说它有四亿七千万年生命历史的话,从自然的眼光来看,它所负载了这么多年轮产生的事件的过程;但是人去接触这块石头在手里,怎么从它那里获得这些信息呢?这是人需要来调整自己的通道的。如果完全是理性的方式,而完全是导向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开放性的渠道,开放性的通道,或者是一种感觉的直觉的方式去和一块雨花石交谈的话,是没法从那儿获得信息,而这些信息负载,实际上我们也是看得到

就是说,从信息论超弦理论来理解这个世界,世界之外全然是另外一种世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画外音:超弦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的一门学说。它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粒子。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闭合圈,它们的不同振动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超弦理论,不仅霍金时代还有后霍金时代的一个M理论,就是谈到空间构型宇宙构型的一个真相世界都是一个个细小的、蠕动的能量单位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能量的某种聚合方式,包括人和一切生命。假设我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细小单位的能量来聚合,而不是小的物质聚合,重量(质量)也是来自于能量的聚合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物质是某某东西,所有物质都是能量的聚集,看星球里面一般都是地心里面都是,而它又造成了外部的硬,那到底它是能量聚合的一个结果,还是物质聚合的一个结果呢?

现在科学家就相信它是一个,后来又发展到超弦理论。现在就说作为人来讲,本身也是一个能量的聚合。符合信息论表述,信息都是以最小单位来存在的。例如:一个图形它可以以信息的方式来存在,而信息的方式就是能量聚合的方式,它可以消逝,后来随着时间它就消逝了,之后在特定的时候,它又会再现。只要比我们小,他就自由,所以突然想明白了“欲望要小”,就越自在

庖丁解牛”是什么呢?当你足够的刀锋在牛的缝隙里面走得时候游刃有余。这个刀十年、二十年都跟的一样,因为足够小足够细。因此要获得自由就要足够小,或者足够大,能把所有东西跟着随便穿越

比如说有个东西挡着你,但是是一个挺大的筛子根本挡不住,他就过去了。所以足够大,足够小,足够空,或者是足够不重要,你就穿越别人。就获得逍遥了。同样的对于人的欲望越小,人的感觉就越自在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就是有些人某种方法,比如说心理学家,他们也意识到用某种方法是可以在空间当中去获得某些信息或者是能量,这些信息和能量,也许是几千年前的另外一些人,他们放在那里的,特别的方式是分散信息只要发生过,它就是永恒的,用超弦理论解释是太自然不过了。

待续:戊.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戊.【黑洞生命·平行世界】

05

黑洞生命·平行世

画外音: 李子勋老师认为超弦理论的产生,打破了原有的宇宙观万物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信息也是以能量的形式聚合。那么能量化的信息该如何传播?黑洞与平行宇宙的本质又是什么?人体的磁场究竟意味着什么?健康与磁场又有着哪些关联?

刚才李老师给讲了一个用超弦理论,就可以理解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通过很多信息记录着的。只要发生了,产生了就会被查出来,包括短信,邮件,就是信息不灭。它在网络里活着,虽然没有看到它,但它就是存在。李老师自己曾经被惊讶到,就是七年前发的短信(email),在买了个新电脑后,敲进密码一串全回来了,那收到的email邮件被删了N多次,它还是又回来了,就在网络上,没有彻底地删除,还在网络里面游荡着。当时的“删除”实际上只是切断了跟它的连接

信息一旦生成,它可以转换,但是它不灭。就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就是连接,有时候会有发过来的信息,突然就学到了,好像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特定的场,好像有个通道跟大自然相通的时候,很多知识源源不断地进来了,都不用学习就知道了。现在美国在发明一种芯片就叫学习芯片,那位写计算机爆炸的人,他写了一个关于2042年是人类的拐点,到了2042年人类就不需要纯粹的人了,每个人需要跟机器相结合,成为半人半机器,这样才能长寿。到了2042年,人的很多器官都可以在商店里买到,然后装进身体。比如学习一个孩子要让他聪明,就买个芯片然后插在他的大脑里,然后这孩子什么知识都有了,这很可怕。

实际上是有可能,到时候可能不会用这套芯片,只要是和某种状态下的排除了理性,排除了逻辑,排除了抽象的东西,回到一个原生态直觉导向的世界感知里,打开身体放下一切,剩下一切都不担忧,处在某种状态就像灵修,或者是一种高峰体验里面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跟世界是连接的。当人自己自然是连接的时候,就会感觉有思想源源不断从大脑里出来,但这思想是前人或者某些人曾有过的。虽然不认识你,但它又被你的专注吸引——例如人在专注研究科学,专注研究自然的时候,它仿佛就涌泉而出,它就不停地出来

这个时候就可以相信“超弦理论”说的,信息再生的方式,在人大脑重组了,虽然没有和几千年前连接,但就是可以获得几千年的东西或思想。其实世界上没有新的发明。或者是说,在概念上来说一切都有了。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实际上现在发明的只是重组信息早就存在了的。只是我们把它重拼一样,重新拼了而已,而那些要素并不是人的,人只是把它重新组织了而已。无论是身、心、灵的状态,能够达到什么样状况?才可以跟往圣连接上了,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为往圣继绝学”

李子勋老师认为:第一,人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要臣服大自然,就是自己必须要敬畏和臣服于自然,本身就在nature(自然)里,要感觉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要超越它。人就是一个高能状态,就是说,大自然的确把很大的能量放在人身体里,包括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有个信息,有个能量加载的过程,即使是出生时所处的磁场,都是对自己有影响的。但是人类的狂妄是在于太相信理性,而理性是以简明的,简约的,化繁为简的方式来进行的,只有这样才会有理性。

然而理性是会让人类真实世界自然距离越来越远。因为人类总是用静态和抽象的方式去审视世界,而不是去感觉自然,因为理性是排斥感性,对感性是不喜欢的。但是往往科学家伟大的人都很感性,他总是不想按照理性所制定的方式走,是因为他感觉不到理性存在;或者无论外界怎么样,但是伟人的内心的感受最终支配着科学家不得不那样走。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不是理性的,都是感性的。然而人类对理性的崇拜和敬仰,每当有冲动行为发生后,试图用理性解释它,当这个行为可以用理性合理化时候,就说我们是理性的。然实际上人类的行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结果,都是感性的结果,都是冲动,突然的就来了灵感的。

爱上一个人是理性计算出来的吗?不会的。但由于人类害怕自己感性的,是因为文明给带来的压力,所以就要用理性去解释本来就是这样。炒股也一样,为什么买这只股,说判断它要涨,其实判断以前并不知道;但是人会解释说为什么它要涨是因为怎么样,这样子解释是理性的。其实这个解释是为了自己的冲动(感性行为)而来合理化的。 所以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是那么理性的人,而是感受性非常敏锐的人。

例如爱因斯坦,他总是像个小孩儿,就是跟人的人际关系很简单。所以他爱上很多除了他老婆以外的女人,他适应不了人类社会所标定的那些规则,他是一味生活在自己感觉很自在的方式里,所以他跟人类有距离的。“观自在菩萨”同样,爱因斯坦他对每一个理论都不满,每个理性的科学跟他讲,他都说不完美,他要发展新的,他要发展更接近自己知觉的。

霍金说过一句话,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对黑洞产生(兴趣),说黑洞是有生命的。”霍金的妈妈是基督教徒,她和小霍金说“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霍金自己就相信黑洞也是有生命的”。霍金就提出一个概念,黑洞不见得是一个死的塌陷,而可能是一个交换,能量的交换

现在证明了黑洞是一个宇宙的太阳,比如银河系,仿佛就是围绕着黑洞在缓慢旋转,那么谁让银河系旋转?原来是黑洞的宇宙能,就是黑洞把残旧的、老衰的星球吸进去变成能量流。网上可以看到黑洞的模拟运动,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巨大的能量流,使整个太阳系缓慢旋转。实际上黑洞就是银河系的太阳。黑洞根本不是死的,它是在交换,而且是一个能量中心。现在M理论也认为,黑洞的另一边有一个平行宇宙,有一个跟太阳系、银河系完全一样的一个银河系,叫平行宇宙

国学小课堂:平行宇宙又叫多重宇宙论,是一种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它们是众多状态中的可能存在的一种反映,各个平行宇宙之间或而相同,抑或不同

待续:己.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己.【宇宙磁场·原初生命】

06

宇宙磁场·原初生命 

磁场,比如说人出生的那一天,在北京出生,那天北京的太阳在宇宙的位置,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就决定了人在宇宙磁场中的磁性。当时的磁力线,就像经线、纬线一样交叉成出生的那一刻,原来人的血液是有磁性的,在胎盘里是妈妈的磁性,当脐带一截断的时候,婴儿的血液会暂时停止了,需要靠自己的心脏推动的时候,妈妈屏蔽的磁场就消失了,这时候的自己生命是一个的,就是一个原初生命

人处在哪个磁场上被生下来,其身上就带有特定的磁性。虽然人没有走,但宇宙磁场在流动在穿越,等于人一出生就是在穿越磁场。当某种磁力线的时候,出生的人是好;另外一种磁力线的时候,出生人是不好。宇宙磁场跟新生儿切割,它让新生儿产生每个生命里面的细胞、血液都产生紊乱;紊乱的时候新生儿就容易得病。再根据金、木、水、火、土的判断,哪个部位容易得病。

上面这些用科学的理论来讲,是可以解释的。解释不等于它是真,因为心理学家使用的是解释系统。如果这样来说的话,每个人身上被附有刻板的磁性,是必然的。因为人出生在磁场里,而且这磁场一年四季都在改变,那么人原有的磁性和人的磁场产生的关系,就是金木水火土的关系,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脐带。还是当出生的时候,人的生命是什么,如果生命是电磁的话,那血流是唯一产生电磁能量效应的东西,整个身体充满着毛细血管,根据流体力学,所有的流体都会产生所有流体都会产生磁场,只因都是网状的。

人类的大脑细胞,都是在有丰满的血流里面,为什么是心脏才是身体的灵魂和大脑

画外音: 李子勋老师认为,能量化的信息是不灭的。随着能量的流动而传播,信息也可以穿越时空。那么,能量与磁场有什么关系?人体的磁场真的来自母亲吗?人体如何进入喜乐的状态?情感的连接将会带来哪些效果?

刚才说心脏才是人类的中心,为什么?世界一切都是电磁的。任何物质都是电磁的一个凝集反应。看生命人的生命里,谁是在让生命产生电磁效应的,那就是血液。过去认为大脑很聪明大脑控制着身体,但是如果把脑袋切了,身体照样活着心脏也是一个感觉器官,它对外部的刺激反应比大脑快。那么心脏是怎么去支配身体呢?是通过血液血液,就是心脏安排血液,是人控制不了的。

到一个没吃没喝的地方时候,心脏会约束皮肤的血液,它会供在重要的器官,人为是管不着的。所以是心脏它对血液的调控所有血液身体流淌的时候,就是电磁现象,血流体就会产生电磁,所以维持生命的电磁能的生命能量和电量的就是血液。过去认为血液就是带着营养神经递质;现在发现血液它本来就是一个操作功能。比如说要让大脑分泌什么地方,只要在那毛细血管血流发生改变,神经电荷就发生改变,导致大脑分泌的递质就发生改变。

现在西方医学创造是一个词叫heartbrain(心脑),就是心脑,心脏实际是个“脑”,心脏也是“大脑”,而且是和额叶前回情绪脑,和我们的智慧脑,形成一个反馈心脏可以通过血管的血流方式,局部的压力,就是说,因为毛细血管会给组织带来压力,它的血流增强和变软,变少,都会给局部带来电磁反应,而这心脏的电磁反应超乎大脑和身体所有地方的一个缘由

尽管现在这理论没写入医学书里面,但是坚信,如果用超弦来理解,用弦的科学来理解,所以一定是脐带截断那一瞬间来决定了其电磁场,而不是呼吸。当然呼吸是引起心跳,当然也是可以,但是关键就是当妈妈的脐带切断的时候,原来血液里带着磁性已经没了,因为跟妈妈切断了,这个磁性是妈妈的心脏发生的,切断之后,所以有孩子自己的心脏发生之后,心脏还没有磁性,因为它过去是屏蔽在妈妈的肚子里的。人出生时刻,应该是脐带截断而不是呼吸,因为很多孩子两个小时之后才有呼吸,放到暖箱里。

脐带截断后,由于自由血要流淌的时候,大自然的磁性就标贴了他。就像磁铁工厂生产的一块磁铁一样的,把磁铁放在高压下面,它就产生了磁性

待续:庚.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庚.【如何身心达到开慧】

07

如何身心达到开慧 

回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就是说从现代心理学家的角度,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或方式,令到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所谓开慧的状态学知识的时候,突然发现什么都明白了,一切都很喜乐;发现以前担忧痛苦的事情,突然间变得不担忧不痛苦了。实际上就是要自己回到自然的一种生命体系里。

比如说,看一块雨花石,就跟这“雨花石”交谈,想想它过了四亿七千万年,是怎么过来的,就思考它。其实自己在神入想它的时候,它就在神入自己。在禅学里有个故事,有个和尚念经念了七年,怎么就进不去,就是深化不了;然而在他走过的路边牵牛花不停的,每年开两季,开得很热烈;而牵牛花这和尚从来没有看到过。

七年深化不了的和尚,他很苦恼,就走路,就走在禅房到敲木鱼的庙子之间的那条小路,每年的那牵牛花在开,他从没注意到过。那天他突然停下来,看到那开得非常鲜艳的牵牛花,最朴实的花,他突然产生了一个神入,就是一种宁静全神贯注,他似乎看透了这个花,穿越了这个花,这个花也穿越了他,他和花同时成了

这是一个的故事,其实就是大自然的生命现象,只要能够宁静地去感知生命的过程,并且和它形成共情。比如说一棵小蹲下来去琢磨草的细致差别,这棵和其它旁边长的一模一样的有巨大的不同,如果能看出两棵草,不注意看它们是一样的,注意看它们是天然的有个性的

回到刚才说所有的开慧的状态就是关注生命的现象,感受到生命的现象,而且是不加批判的,只是去感觉。感觉它,欣赏它、喜悦它,而且注意它的个别性,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唯一的,这时候的自己就会穿越了。自己也是唯一的,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自己也是精彩的,一个非常奇妙的抉择。当自己能够欣赏自然生命同时在欣赏自己的时候,内在的心就打开了,不再担心什么,不再去区别什么样的东西好或者不好。当这些东西来到内心以后,就会重组,就会组织成为可以享受的。

就像读《道德经》、《心经》、《金刚经》不要去理解,要去感觉它隐藏的信息,这个信息是自然的,而言语的信息都是不自然的。古代伟大的人,精英分子都无法表达,只是用语言来做一个桥梁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桥梁,其实他们表达不是语言的本意,而是语言下面内容,他们无法表达。所以读先贤古书的时候,不能理解这语言,而要通过这语言的桥梁,回到先贤的时代,感觉伟大的人的内心世界时,就是对世界的知觉

当真的能感觉到它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随手写的都是《道德经》。这就是说的那种状态,那种开慧的状态,而不是理解的状态。这种节奏感,看到梁冬家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发现他观察植物,找到了一棵植物滴水观音,把它拿回家去种,每天早上都在看,天天在看。“在什么呢?”“我发现这个植物,原来植物它会动的,在没有风的时候也会动。”真的看到没有风的时候,植物自己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点摇摆,它在自己享受在阳光下的节奏。它在和自己共振。因为自己开始敬畏,开始充满着喜悦了。当自己开始不把它(小草)当成一个,而当成一个生命了,那是很有意思的。

梁老师曾经采访《麦兜》的作者——麦家碧。她就说有些时候家里电脑坏了,就写不出东西了,就怎么敲它都不运行了。于是她就跟那电脑说话:“对不起,今天我这个稿子马上要交,麻烦你了。”说了它半个小时之后,这电脑又好了。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出《麦兜》这样的生命出来。

她可以跟万灵,跟任何事物交谈,都有灵性的碰撞。当然电脑是人工产品,因为它的灵性不是很多,当然也不敢说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仿佛她们之间是有同时性效应的,是有关联的。

然而如果不这样看,就看不到关联。如果用特定的视觉去看,看一件行为的发生以后,有什么行为发生的时候才发现,它们其实是关联着的。一旦想到其都是关联着,就会产生了敬畏之心,就突然感到害怕,就觉得自己不行,自己千万不要狂妄了,这世界太过复杂

这是一个复杂性科学,不能重复,而简单科学是要重复的,就是说你这样行,那我也行。而复杂科学因为其多因素的,就是说你行我可能不行。你为什么行,有很多的原因你行。我为什么不行,可能有很多的原因我不行,这些原因不是说得清楚的,这就叫复杂性科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