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1擅臣蔽主废法行私

题文诗:

奸臣,顺人主心,取亲幸势.主有所善,

臣从誉之;主有所憎,臣因毁之.人之大体,

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今臣所誉,人主所是,此谓同取;臣所毁者,

人主所非,此谓同舍.此臣以取,信幸之道.

奸臣乘势,毁誉,进退群臣.人主若无,

术数以御,参验审之,必将以,曩之合己,

信今之言,幸臣得以,欺主成私.主蔽于上,

臣重于下,谓擅主臣.群下不得,尽智陈忠;

百吏不得,奉法致功.何以明之?安利就之,

危害去之,此人之情.尽力致功,竭智陈忠,

身困家贫,父子罹害;奸利弊主,行财货以,

事贵重臣,身尊家富,父子泽被;治国若此,

左右必曰;忠信事上,积功求安,必不几矣.

若以道法,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求安,

愈不几矣.不可,安能无相,比周蔽主,

为奸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人主之义.

官吏必曰:清廉求安,若以守法,不朋党而,

治官求安,愈不几也.不可得安,能无行私,

以适重人?此必不顾,君上之法.主孤臣党.

【原文】

奸劫弑臣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夫取舍合而相与逆者,未尝闻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故主必蔽于上,而臣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之臣。

  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贞信之不可以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积功劳而求安,是犹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几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也,愈不几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无相比周,蔽主上,为奸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人主之义矣。其百官之吏亦知方正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以清廉事上而求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若以守法不朋党治官而求安,是犹以足搔顶也,愈不几也!二者不可以得安,能无废法行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君上之法矣。故以私为重人者众,而以法事君者少矣。是以主孤于上而臣成党于下,此田成之所以杀简公者也。

〔注释〕 

① 曩(nǎng): 过去,从前。 ② 弊: 通“蔽”,蒙蔽。 ③ 几: 通“冀”,希望。 ④ 道化: 指法术。 ⑤ 规矩: 画圆和画方的器。规,画圆的器具。矩,画方的器具。 ⑥ 田成: 即田常,春秋末期齐国的执政大臣。
【译文】

所有奸臣都是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亲近宠爱地位的。因此,君主喜欢的,奸臣就跟着吹捧;君主憎恨的,奸臣就跟着诋毁。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现在臣子所赞誉,正是君主所肯定的,这叫做“同取”;而臣子所诋毁的,正是君主所憎恨的,这叫做“同舍”。取舍一致而互相对立的,还不曾听说有过。这是臣子用来取得宠幸的途径。奸臣能够凭借宠幸的地位来说毁或夸奖、提升或罢免群臣,如果君主没有法术来驾驭他,不用检验的方法来考察他,必会因为他过去和自己意见相同而轻信他现在的话,这是宠臣所以能够欺骗君主、营私舞弊的原因。所以君主在上面一定受蒙蔽,而奸臣在下面一定握重权,这就叫做控制君主的臣子。

 国家有了控制君主的臣子,臣下就不能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来效忠君主,各级官吏也不能奉行法制来建立功绩。凭什么明白这些?安全有利的就去追求,危险有害的就要避开,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臣下尽力来建功,竭智来效忠的,结果自身困窘而家庭贫穷,父子都遭受祸害;行奸营利去蒙蔽君主,广事贿赂去投靠达官重臣的,自身尊宠,家庭富裕,父子都得到好处;人怎么能离开安全有利的大道而走向危险有害的地方呢?治国到了这么错误的地步,而君主希望下面没有奸邪,官吏遵守法令,不能办到是够明显的了。所以近臣知道忠贞老实不可能得到平安和利益,一定会说:“我凭忠诚老实侍奉君主,不断立功来求得平安,这等于瞎子想分辨黑白的真相,一定没有指望了;如果按照法术推行正理,不去趋炎附势,只去侍奉君主而求得平安,这等于聋子想辨别声音的清浊,更没有指望了。这两种做法都得不到平安,我怎能不结帮拉派、蒙蔽君主、作奸行私来迎合重臣呢?”这样就一定不顾君主的利益了。各级官吏也知道正直不可能求得平安,一定会说:“我凭清廉侍奉君主来求得平安,就像没有规矩而想画出方圆一样,—定没有指望了;假如凭守法、不结党营私、履行职责来求得平安,这就好比用脚搔头一样,更没有指望了。这两种做法都不能得到平安,能不违法营私来迎合重臣吗?”这样就一定不顾君主的法令了。所以为了私利去帮助重臣的人就多了,按照法制侍奉君主的人就少了。因此君主在上面陷于孤立而奸臣在下面结成死党,这就是田成所以能杀掉齐简公的原因。

(0)

相关推荐

  • 变法首先要明法

    人君的过错,就在于已经委任大臣了,反而又总是和未被任用的人去一起防范他,这样未被任用者的意见必定跟所任用者相对立,而君主反为未被任用者所控制.现在和君主一道防备人的人,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范的人.人君不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题文诗: 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导民,赐以功赏, 不以仁义;严刑重罚,禁以罪诛,不以人主, 爱惠得免.无功不望,有罪非幸.讬于犀车, 良马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题文诗: 世之学者,说人主曰:仁义惠爱.其皆不曰: 乘威严势,困奸邪臣,主美仁名,不察其实, 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其国小者,地削主卑. 何以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题文诗: 世之愚学,讘䛟多诵,先古之书,乱当世治; 智虑不足,避阱井陷,妄诽法士.俱与法士, 有谈说名,实去千万,名同实异.而圣人者, 审是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题文诗: 圣人治国,固有使人,其不得不,爱我之道, 而不恃人,以爱为我.君臣正直,可以得利, 尽力事主;正直之道,不可得安,则臣下必, 行私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题文诗: 有法术者,为人臣得,效度数言,上明主法, 下困奸臣,尊主安国.度数之言,得效于前, 则赏罚必,用于后矣.人主诚明,圣人法术, 而不 ...

  •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原文翻译

    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 ...

  • 韩非子 奸劫弑臣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 ...

  • 韩非子015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 ...

  •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题文诗: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千乘之君,无以防备,有百乘臣,必在其侧, 以徙其民,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