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治家三原则和八字诀
那一年湘军在三河战败,数千湘军战死沙场。虽然身处逆境,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抑郁颓丧。
在《致诸弟·兄弟和睦、体孝道、行勤俭》中,曾国藩说:“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运。”
他认为,祸福是由上天注定的,而善恶却是人能够控制的。因此一定要抑恶扬善,从而挽救家运。
对于如何挽救家运,曾国藩提出了治家的三个原则,后来又提出了治家八字诀,他的这些总结对我们现在也值得我们借鉴。
01 治家三原则
曾国藩提出的治家三个原则包括:兄弟和睦、体孝道、实行勤俭。
“第一,贵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致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戒。凡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之。”
曾国藩认为,兄弟不和会产生诸多不利状况,所以兄弟之间应当坦诚相待,哪个人有了过错,其他人都可以提出来,督促他整改。这样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家庭成员之间也才能和睦相处。
“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蕙二家。”
讲究“孝”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许多古代典籍中都对孝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尚书》中认为不孝敬父母是人最大的恶行。其中提出的“奉先思孝”,就是说侍奉祖先首先要想着尽孝,心中要始终装着父母,才是做子女的本分。
《礼记》中说,做儿子的人,冬天要使父母暖和,夏天要想办法让父母凉快,晚上为父母整理床铺,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孝经》中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的源头。中国人对孝的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
曾国藩提出要讲究孝道,把对父母的爱也要推及到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曾国藩要求整个家庭都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家中的妯娌之间不得铺张浪费。后代要多走路,少坐轿骑马,各位女儿不能太懒,要学习烧茶煮菜。并提出“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最后,曾国藩又将家中气象分为“生气”和“敛气”,认为生气是勤勉生动的气象,敛气是节俭收敛的气象。家中如果能有这两种气象的话,家运一定会兴盛。
家运本来就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但曾国藩却把它转化成了一件件具体可行的事项,这样就使得家中子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曾氏家教的特点之一。
02 治家八字诀
在《致澄弟·治家八字诀》中,曾国藩提出了他的治家八字诀,那就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前四个字“书、蔬、鱼、猪”在之前的信中已经提到过,这里又提到了后四个字“早、扫、考、宝”。
“早者,起早也。”“早”指的是每天要早起。他要求所有人都养成早起的习惯,这个早字其实在许多信中都提到过。
“扫者,扫屋也。”“扫”指的是要经常打扫屋子,保持家里干净不仅是勤劳的表现,更是一个家庭的基本要求。
“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考”指的是考妣,泛指逝去的亲人和祖先,意思是要注重对祖先的祭祀,不能忘掉根本。
“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宝”指的是亲族邻里,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提供帮助。远亲不如近邻,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在后来的信中,曾国藩又把这八字诀的顺序做了修改,修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但基本意思还是不变的。
03 为什么要总结八字诀
曾国藩之所以要提出八字诀,并指出这是一种“戏述”和“涉谐谑”。其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把治家方针总结为八个字,由于比较简单,很容易出现歧义。比如家庭副业中只提到了养鱼和养猪,其实也指代了养鸡鸭等。“考”字可以指考妣,但也容易让人理解为科考的意思。
第二,为了押韵,有的字选得比较牵强。比如最后一个“宝”字,如果不解释很难想到是在说亲族邻里。
第三,作为打算写在寿屏上的家训,其中有些字不够庄重,比如“猪”字,总带有一些俚俗的味道。
曾国藩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对弟弟说这样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很“风趣”。
平时曾国藩给人的感觉总是过于严肃,难以让人亲近,但实际上生活中他也有亲切幽默的一面。
我们都知道,家庭的安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国家兴盛的基础。所以让整个家庭和睦、安宁,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通过学习曾国藩的治家三原则和八字诀,对于确保我们家庭和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