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数字化律所与数字化法律服务,哪个道更弯?

临近年底,很多律所和律师团队都在做总结和规划。2020年确实不同,无论是疫情还是数字经济转型,法律服务中参与的数字化程序越来越多了。在律所中,一体化律所以及一些行业客户服务团队,都格外注重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新兴法律服务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在迭代创新,技术+组织的革新已经提上日程。一个新认知正在升级,对法律服务业的信息升级战略,或许是数字化法律服务的优先升级。

12月19日,我受邀去海口参加海南律协组织的首届海南自由贸易港青年律师年会暨法商融合案例发布会,青年律师代表和海南律师的求新求变让我印象深刻。(相关阅读:后疫情时代,青年律师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在这个充满“吃螃蟹”精神的海岛上,中国律师业变革火种在悄悄燃起。
海南律师的业务发展思维在升级。海南律协副会长吴军分享了作为一名执业20多年的老律师这些年看到的变化,从以前精英下海备受尊重,到现在律师圈人数激增,要面试70多人才能挑到一个合格的助理,竞争格局和队伍管理都成为律师业的新问题。
海南律师的产品服务思维在升级。仅仅靠传统业务服务模式就能找到生存空间吗?海南青年律师也在思考能否找到创新模式。活动当天,海南法律人开发的一个法律服务平台也在上线发布——法鲤,针对城城找房、蛋壳公寓的暴雷事件为切入点,将法律互助模式与房产经纪行业进行场景式的深度融合,实现法律服务由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防,尝试打造出“法律+房产经纪+保险+金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补齐小微房产经纪人的服务短板。
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变化,法律服务产品的场景化在服务方面越来越“八仙过海”,只要将服务再继续拆解细化,会发现很多跨界服务的创新机会,如果再加入一些商业服务理念,甚至成为爆品。至于你定位是法律+服务产品,还是金融+服务产品,还是技术+服务产品,都不是最重要的,能解决问题最重要,能获得市场认可最重要。
法鲤的产品研发团队阵容豪华——有80后,郭帅律师,一名从四川到海南“赶海创业”的青年律师,这名几年前发现海南机遇并迅速转场的青年律师,在传统业务中崭露头角,已经开始把一些业务单子转给青年律师,自己不断研判趋势,发掘新课题。他对法鲤的规划和设计是,完全切入应用场景,用数字化平台+数据研究+在线服务帮助其他行业增加安全感和保障,在帮助对方业务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数字化服务思维也得到了60后的支持——徐政律师,资历深厚,对法律饱含热情,希望能够让法律服务真正更多普惠,实现法律人的价值和法律的价值。法鲤的团队告诉我,法鲤在探索如何有效助力传统房产经纪业健康发展,这是法商融合的开始,以后的产品思路都会围绕这个思路进行。更广阔的模式和空间让整个团队摩拳擦掌,也让更多法律人和生态伙伴乐于参与其中,共同创新。
▲云联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 郭帅
这样的普惠及治理产品思路正在越来越多的新兴法律服务业的产品中呈现。
论坛现场,法蝉创始人张智鑫、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法天使创始人马乐也分享了如何通过数字化产品及运营思维重塑法律服务产品设计及市场开拓,非常具有启发性。
▲法蝉创始人 张智鑫
▲法律先生主编、CEO 彭帅

▲法天使合伙人 马乐

举两个小例子。

案例一

某青年律师找到了一个全新细分行业,深入研究了该行业交易痛点,通过各类法律数据工具,梳理了这个行业法律服务场景以及相关合同服务,整合了交易中所需的各类合同基础文件,做成数字化产品和工具。然后,这位律师主动参加行业会议,大会上他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向所有人声称,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免费发送,只为交个朋友,添加微信即可获得。可想而知,他当场获得了上百个行业总经理微信好友,然后的故事就是他带领团队,运用法律数据不断为行业客户服务,成为了该行业大名鼎鼎的律师,再以后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案例二

某青年律师团队为了中标某项业务,运用法律思维和尽调能力,把这个行业的发展全部梳理了一遍,在招投标文件之外,附上了一份行业发展数据报告,立刻让客户深感“懂我”,引为知己。这只是第一步,然后该团队通过研究数据,对该客户的相关商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产品和发展策略,同时指出如何用好法律合规,推动创新服务合理合规。然后,这个团队赢得了客户信赖,不仅深入当前业务,拿下了招投标业务,还深入产业链条,参与了延伸业务的开发以及销售,同时通过打造服务模型,准备向各地推广……

这两个小案例还只是众多创新服务之一,带给我们的启发是:
1、法律服务价值要与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法律服务的服务侧重性要加强,如何深化服务值得深思
3、数字化法律服务流程再造势在必行,跨界创新成为新考题
这个趋势与律所数字化建设状况吻合。
律新社与华政新兴法律服务业研究中心正在做2020年新兴法律服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律师事务所共参与了209项与数字化法律服务平台相关的创新,占所有创新项目的28%,比上一年增长了近20%。各大律师事务所都在积极围绕项目管理、知识管理、远程协作、流程优化等平台核心能力开展合作创新和产业孵化,以实现法律服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支撑在泛法律时代下律师事务所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的转型。
数字化律所也是必然趋势。无论是大所还是小所,首先要为律师服务赋能,为服务律师赋能,这是律所组织者要考虑的,当然根据各自的状况,或定制或购买工具,或使用其他共享平台。国内律所信息化工具平台还在不断发展中,方向一定是更优化。目前,律所数字化的困境在于,需求多元,而定制化成本高,后期运营成本高,运营思路难统一,决策管理难题多。
与此同时,在建设数字化律所的同时,完全可以建立数字化的法律服务思维,这在团队和客户服务中可以优先实现,也会为未来精品数字化律所打下基础。随着行业化的服务需求增多,未来专注某一行业服务的相关法律组织也一定会出现。因此,律所的管理变化会通过服务的转型而实现突破。这也是律新社观察到的,新兴法律服务业的战略价值在于,在数字化和组织化上革新思路,打造全新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为传统法律服务业赋能。我们经常讲,互联网及数字化带来的弯道超车,是服务模式变化之后带来的全新分工和分化。只有分工才能带来更大的效能和利润,这是专业服务业必须突破的。

因此,理解数字化法律服务思维,不仅要懂法律的价值,更要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商业思维;要有眼光格局,更要有社会责任心,推动法律服务与实体经济以及社会治理需求的深度融合,设计出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实现的法商融合与治理融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