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这件事靠谱吗?其很可能扮演摘桃子的角色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苹果会对电动车下手吗?
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目前苹果市值21000亿美元,硕大无朋,但这样的规模,还需要更大的市场来维持投资者的想象,而电动车市场正是这样的一个好市场。
目前,特斯拉正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已经是巨头了。虽然特斯拉不做手机,但车载电脑的实力,成为超级移动终端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也就是说电动车随时可以对手机、PC等形成降维打击。
而从用户层面,就算苹果解决了用户移动运算的问题,但还是没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以及用户全家出行的问题。而现在的苹果设备,可能用户花2-3万元就基本可以了,但一旦涉及到出行,可能会达到20-30万元,市场量级也不同。
因此,从用户需求,投资人需求,竞争对手威胁,市场消费升级等多角度看,苹果造车也是必然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苹果会选择和别人合作,还是自己造车呢?
目前,苹果和宝马有着深度的合作,宝马车也支持Apple CarPlay,甚至新车还能用iPhone当车钥匙,但明显,宝马将其摆在车载交互设备,以及车钥匙的位置,而不是车。
实际上明显的是,如果苹果和车厂合作,那么造车的技术环节还是车厂实现,苹果也不太可能去改造人家的流程,供应,这样的车作为Apple Car来说,竞争力还是不足的,苹果必须自己造车。
好在现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经十分完备,造车难度比手机高,但并非不可行。有消息说,苹果近期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中国台湾的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企业列入首波供应链名单。
此外,代工巨头富士康也加入造车运动中,其将研发强大的代工制造能力,但并不会自己推出品牌。在今年的“鸿海科技日”活动上,富士康发布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 EV开放平台”,同时宣布2024年将推出固态电池。
显然,供应链和代工巨头,对于接下来手机巨头进入汽车市场这件事,还是十分兴奋,并且是在积极准备的。
而话说回来,苹果需要攻克哪些难关呢?
这方面,苹果可能要失去自己的优势,而直面最强的对手了,而这个对手就是特斯拉。
可以说,特斯拉发展的、改进的、力求突破的方向,都是苹果需要突破的。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电池问题。当然苹果可以用供应链的电池,但特斯拉在不断研发自己的电池,苹果如果想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有更强的技术。
有消息称,苹果计划使用一种独特的“单体电池”设计,通过消除容纳电池材料的袋子和模块,来增大电池中的单体电池体积,并释放更多空间。其可能研发一种新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过热,更为安全。但显然,研发电池是有难度的,并且需要时间的。
其次,就是自动驾驶问题。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运算芯片,比如NVIDIA的DRIVE AGX Orin包含8个核心的64位Arm Hercules CPU,有170亿个晶体管,再加上全新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加速器,其性能达到了200TOPS,比上一代提升了8倍。而鉴于苹果和台积电的深入合作,以及自己在芯片研发上的实力,这方面倒是会比较顺手。
但传感器方面,比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等,还是需要与伙伴共赢的。有报道称,苹果与潜在的激光雷达供应商进行了谈判,但苹果也在研究制造自己的传感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新车上也需要很多传感器,因为这已是趋势。
例如,索尼的Vision S还采用了33个传感器遍布全车,包括有13个摄像头,17个超声波雷达,3个激光雷达,并与nVidia等多家公司合作,达到360度全方位的对交通状况监测和识别,并实现L4驾驶。
再次,就是生产工艺问题,特斯拉不断加大生产设备的体积,减少整车配件数量,降低成本,这和苹果在开发MacBook时候的思路一样,那么苹果也将面临生产环节中需要大型设备来制造车身的问题,这主要需要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显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没必要一步到位,造车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有理由相信,第一款Apple Car不会在每个领域都达到完美,只要比现有电动车做得好就行了。
这样看,2021年9月公布造车和技术方向,甚至公布第一辆车,2022年9月小规模供货,持续引发媒体关注,2023年开始大批量供货,到2024、2025实现年产十万、甚至更高的目标,还是比较靠谱的。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年-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如果是3000万辆,苹果占有7%的份额,也就是200万辆,每辆25万元的话,依然是每年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而苹果想在每季度营收是650亿美元,因此这个市场对于苹果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同时不难发现,现在即使是创新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还是特斯拉,都受到冬季续航打折的困扰,一方面是电池技术没有核心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充电桩还不普及,人们依然有续航焦虑。而让电动车背负更大质量的电池在公路上飞奔,本身就是不科学、不环保的事情。
据悉,德国设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到2030年在国内建立100万座充电桩,从而让人们没有任何焦虑的理由。假如很多发达城市、发达城市群都能达到如此充电桩密度,那么无疑人们对电动车的续航依赖就更低了。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电动车确实还没有爆发,充电桩也没有普及,而在Apple Car发布的时间点,辅以合适的价格,确实是有几率做到后来居上,前人种树、后人摘桃的效果的。从这点看,苹果确实还是十分老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