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与”“予”的近似用法;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王成》(第十三部分)

【第一部分】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与”“予”的近似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的常见词“与”“予”的近似用法

例1:王言:“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王成》)

解析:“与”指给、给予,作动词

句译:大亲王说:“我不亏待你,就给你二百两银子。”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与”指给、给予

句译:秦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寡人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

PS此外,“予”可以作人称词,译作“我”,如“予不相亏”。

【第二部分】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 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王成(第十三部分) 

        《王成(第十三部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原文:王曰:“赐而重值,中人之产可致。颇愿之乎?”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顾大王既爱好之,苟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王请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王曰:“如何?” 曰:“小人把向市廛(chán),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余食指,无冻馁(něi)忧,是何宝如之?”王言:“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成摇首。

练习:王曰:“赐而重值,中人之产可(    )。颇愿之乎?”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   )大王既爱好之,(   )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王请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成曰:“大王不以为宝,(   )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王曰:“如何?” 曰:“小人把向市(   ),日得数金,(   )升斗粟,一家十余食指,无冻(   )忧,是何宝如之?”王言:“(   )不相亏,便(   )二百金。”成摇首。

练习1:翻译划线的重点字词

练习2:翻译该段

【参考答案】

练习1:

得到。

只不过、只是。

如果。

我。

集市、市场。

换、交换。

饿、饥饿、挨饿。

我。

给。

练习2

亲王说:“赐你多些钱,可以得到中等人家那样的产业。(愿意了吧?”王成低头思考很久。(王成)说:“我)本来不愿意卖,只不过大王既然这么喜欢它,如果(大王小人我得到一份供给衣食的产业,还渴求什么呢?亲王问价钱,王成用(需要)一千两银子回答亲王笑着说:“你这个)呆男子!这鹌鹑)是什么珍宝而能够值一千两银子?”王成说:“大王不把(看作宝物,我却认为价值连城的璧玉比不过(它)。”亲王说:“为什么?”王成说:“小人拿着鹌鹑)集市赌博),每几两银子,几斗米,一家十多个吃饭就指望这了,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什么样的宝物能比得上它呢?”亲王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银子”王成摇头。

【第三部分

【基础积累,小小补充】文常基础积累、知识拓展(连城之璧、完璧归赵、市廛等

《王成》本段王成说:“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这里的“连城之璧”指价值连城的璧玉,可代指非常贵重、值钱的宝物。和成语“价值连城”用法一致,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知识拓展】完璧归赵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赵惠文王18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了一封信,说“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即愿意用十五座城和赵国交换和氏璧。这便是“价值连城”“连城之璧”的出处。

赵王不敢不给,但又担心给了和氏璧,秦国不履行诺言。有人给赵王推荐蔺相如,蔺相如保证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便是“完璧归赵”一词的出处。

蔺相如到了秦国,看穿秦王只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的把戏,就暗中命人带着和氏璧偷偷返回赵国,自己冒险留在秦国,并要求秦国先给城池。秦王无可奈何,又不能因为一块和氏璧杀了赵国的使者,就送蔺相如回赵国去了。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王成》本段王成说自己“把向市廛(chán),日得数金”,这里的“廛”即廛市、市廛,

商铺店铺集中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集市。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