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考(书法史)——《大观帖》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中国北宋汇刻丛帖《大观帖》原石的宋拓 残本 2种。临川李氏本存2、4、5卷,白麻纸,淡墨拓,剪方装,2卷存24开半,4卷存 14开半,5卷存16开半,纵30.8厘米,横28厘米; 聊城杨氏本存 2、4、6、8、10共5卷, 白麻纸,乌墨擦拓,剪方装,2卷存13开半,4卷存14开,6卷存3开半,8卷存14开,10卷存16开,每开2页,每页纵32.3厘米,横20.9厘米。
《大观帖》全 10卷,为大观三年 (1109)宋徽宗因《 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 厘定,重行摹勒上石。 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各帖标题与各卷款识皆蔡京手书。 刻工精良,胜于《淳化》。
《大观帖》纠正了 《淳化阁帖》中的许多错误,如《淳化》第二卷中 张芝《知汝殊愁》帖有一个草书“”字被误认为“不可” 2字,《大观》把它合拢了。此帖笔画沉着丰腴,起笔、收笔以及笔划的转折,锋颖毕露,如同手书,原石早佚,传世拓本无全帙。此拓本虽是残卷,已希如 晨星。
临川李氏本,每册均为红木面刻翁方纲题签,有“ 华夏”、“伯雅”、“孙氏叔夔”、“翁方纲”、“宗瀚”等藏印 110余方,翁方纲、李宗瀚等跋 18 段。聊城杨氏本有“迪志 堂印”、“大雅”、“ 范大澈图书印”等藏印 100余方,并有崇恩、王拯,孙毓文等跋。此 2种现藏 故宫博物院。此外,中国历史博物馆还藏有第 7卷,南京大学藏第6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