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孩认橘树为妈妈,橘树只为他开花结果,也为他而枯萎
世间万物,都有情有义。本故事里的橘树,就是如此。故事的旨意在于,讴歌人间真情,以拟人的手法,展现了人与橘树之间的真实情感,令人荡气回肠。
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姓景的举人,中年丧妻,留下一个五岁的儿子景采蓝。景采蓝失去了母亲,整日在家啼哭。后来不再啼哭,却变得孤僻起来,待在卧室里不出门。
景举人和妻子感情好,不再续弦,讨了一房小妾,打理家务。小妾对景采蓝很好,无奈景采蓝对她不理不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在卧室里发呆,谁也懒得搭理。景举人摇头叹息,这样下去,这孩子只怕废了!
景举人有个姓瞿的文友,读了不少杂书,擅长揣摩人的心理。他来拜访景举人,得知景举人为儿子的孤僻忧愁,就说道:“我有办法,保证让你儿子恢复正常。”
瞿举人到花鸟鱼市里转悠,选了一盆小橘树。树干只有手指头粗,枝疏叶稀,树叶无比翠绿,仿佛能滴出水来,煞是可爱。瞿举人微笑着说:“就是它了。”买回来送给景采蓝。
景采蓝果然十分喜欢,把它放置在床头,每日浇水松土,精心护理,然后坐在小橘树的旁边,和它说话。每当景采蓝说话的时候,小橘树的树枝就会微微颤动,仿佛能听懂他所说的话。这让景采蓝万分欢喜,认为小橘树就像妈妈一样。妈妈在世的时候,景采蓝对妈妈喋喋不休,妈妈总是静静地听着,然后点头微笑。于是,景采蓝称呼小橘树为橘树妈妈。
景采蓝变得欢快起来,脸上有了笑容,见人也开口说起话来,也愿意出门散心。景举人见儿子变得正常了,不胜感激,拎着厚礼感谢瞿举人,询问这是什么缘由?瞿举人笑着说:“这叫情感转移,你儿子把对母亲的思念,郁结在胸口,小橘树成为他释放的出口,他把小橘树当做母亲,情感便正常起来。”景举人无比佩服瞿举人的博学多才,对他更加敬重。
过了两年,景采蓝到了启蒙的年龄,景氏家族有个学堂,专供族人读书,他便到学堂里读书去了。不过,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他都会向橘树妈妈道别,晚上放学回来,他首先去探望橘树妈妈,说几句话后,再出来玩耍。
又过了一年,景举人进京赶考,高中进士,被分配到北方一个县城里为官。他准备带着家人赴任,打点行装时,景采蓝吵嚷着要带上橘树妈妈。
此时,小橘树的树干已经握拳这么粗了,长得也有一米多高,已经开始挂果了。但是路途遥远,携带非常不便。景县令劝说景采蓝,把橘树留在家里,无奈他大哭不止,就是不听,扬言要和橘树妈妈一起留在老家。
景县令很无奈,派人把瞿举人请来。瞿举人问道:“你舍不得橘树妈妈,对不对?”景采蓝点点头。瞿举人笑着说:“北方苦寒地带,不适于橘树生长,你把橘树妈妈带过去,无疑是害了她。不妨将她种在院子里,你以后回老家,就可以再见到她了。”
景采蓝似懂非懂,答应把橘树留下来。他看着家仆把橘树栽在院子角落里,叮嘱他们不许砍伐,才恋恋不舍地跟着父亲坐上马车走了。
景采蓝非常思念橘树妈妈,学会写诗后,他写了不少思念橘树的诗词,藏在书箱里。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景县令不幸病死在任上。景采蓝带着小妈,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老家安葬。只见院子里的橘树十分高大,果实累累。
老仆说:“自从公子走后,橘树长得枝繁叶茂,却从来没有挂果。也是怪了,今年果实累累,公子就回来了。”
景采蓝仍然称呼橘树为橘树妈妈,他站在树下,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分别以后的情景,一直讲了三天三夜。他能感觉到橘树妈妈听懂了他的话,树叶无风自动,就是对他的回应。景采蓝还把这些年所写的对橘树妈妈的思念诗词,全部念给橘树听。
景采蓝不愿再离开橘树妈妈一步,故此放弃科举考试,闲居在家。后来,他娶妻生子,过着平淡的日子。橘树年年果实累累,一直到景采蓝五十一岁去世后,橘树不再挂果。过了不久,便枯萎了。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正经说文史”祝读者诸君福寿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