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 | 美术史上“谜一样”的董源,究竟是何方神圣?
今天我们来谈谈董源。
他是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位“谜一样”的艺术家。
他开创了“披麻皴”的山水画技法。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
仿董源山水画中的披麻皴
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
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就是这样一代山水画大师,如果我们去查阅关于他的资料,大多会出现:“生卒年不详、出生地看法不一……”等等这样的字眼。
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实在很少。
董源曾经自称为“江南人”,因此对于他的出生地,学界的观点基本集中在南昌和金陵两地。
至于生卒年份,说法则更多。
由于史料记载模糊,加之董源处于五代末期、北宋初期这一变革阶段,因此就连他到底是“南唐画家”还是“北宋画家”,都难以界定。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不仅仅是身世,就连董源现存画迹的真伪都是一个谜。
事实上,被认为是董源真迹的仅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岸图》等为数不多的作品。
↓《潇湘图》(请旋转手机观看)
然而近年来,却有学者提出,唯有《溪岸图》是董源的传世真迹。而其他作品由于缺乏流传证据,并且在风格上存在差异,均难以判别真伪。
溪岸图,董源
正是由于董源身上的诸多谜团,使得人们在讨论起他时,更倾向于把他作为一个概念,而非单独的个体,董源成了一个只有在中国绘画史教科书上才能讲清楚的人。不管是北宋的米芾,还是明代的董其昌,包括现在的书画家,对于董源都有着不同解读。
董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虽然我们几乎对于他一无所知,但是他在水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之高,却一直为历代世人所公认。
他到底有什么非凡之处?
董源的山水在水墨和青绿两方面均有涵盖。
宋人曾称赞其水墨有王维遗风,设色则继承了李思训的笔法。在董源之前,以荆浩为代表的画家多描绘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而董源则首先将南方山水的清新秀美表现出来,也因此形成了后世所说的南北派的分野。
雨中山景图,董源
董源笔下的江南景色与北派不同,着重体现山水的神韵而非形态。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他“用笔草草”,所描绘的景物往往近看没什么样子,远观却能感受到其中悠远的意境。
米芾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的山水“平淡天真,意趣高古”,是“近世神品”。
事实上,在米芾之前,董源的山水就已经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了。据说李璟年轻时修建别墅,为了能时时看到庐山景致,便派董源画了一幅《庐山图》。
董源将庐山景致与庭院别墅巧妙地绘入一图,李璟观后爱不释手,命人挂在卧室里,朝夕对画观赏,犹如长居庐山中。由此可见董源构思的巧妙和技艺的高超。
据史书记载,董源还收了巨然和尚作为自己的门人。
巨然同样是以山水画尤为出名,但在继承董源的神韵之外,他还加入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笔墨相较于董源显得更加粗放,构图也以竖式为主。出于他们对江南山水画风的开拓,后世也将江南一派称为“董巨画派”。
秋山图,巨然
但在描绘景物之精髓方面,董源无疑在南唐是首屈一指的。据说,有一次京城下大雪,李璟见后雅兴大发,召集当时画坛最优秀的五位画家,分工完成一幅《赏雪图》。
而其中最重要的雪竹寒林的部分,便是由董源完成的。此事一度被传为画坛佳话,可见董源的山水在当时便享有盛誉。
实际上,董源尽管以山水见长,但他对动物和人物也有所涉猎。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评价董源画的动物:“肉肌丰混,毛毳轻浮,具足精神,脱略凡格。”
然而与山水相比,这些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传为荆浩的《西山归棹图》
尽管董巨画派几乎与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画派同时开宗立派,并且在五代时期一度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然而到了北宋却逐渐消沉下来。
虽然也不乏有米芾这样能够欣赏江南平淡烟雨的文人雅士,但比起同时期能者辈出的荆关画派,仍有人微言轻之感。
米芾(传)溪桥闲眺图轴
直到元代著名文人画家赵孟頫被元廷邀入朝中主宰了文人画坛后,董、巨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风才再度得到尊崇。
与此同时,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则受到冷落,董、巨一派开始位居北派山水之上。
这种格局一直持续不衰,元代兴起的文人画家日益扩展了江南水墨山水画风。
而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尽管表面上将王维列为南宗之首,实质上则是肯定了董源的地位。
董、巨的山水画风不仅丰富了赵孟頫的山水画,也对后来明代以沈周、文徵明等为首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董源,中国山水画也许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