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实景再现
老规矩,说完西方说中国。
要唠中国的风俗画,一幅《清明上河图》就足够聊个十天半个月了,它已将最完整而详尽的宋朝市井生活,人间百态清晰的展现在了这五米多的长卷上了。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逐层展现在观者面前。如士农工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篙师缆夫,都各尽其态。茶楼酒肆,摊贩店铺,官府宅第,茅屋瓦舍,河港叉道,场院郊野应有尽有。买卖饮酒,闲逛聚谈,拉舟推车,骑马乘轿,大街小巷,百肆杂陈无一遗漏。
全卷可以概括为三段。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一段描绘宁静的城郊旷野。驮队的缓慢节奏为观众拉开了田园风情的序幕,行行春柳透出一股早春的气息。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二段以汴河的曲折流向为主脉络,展现了汴河两岸与虹桥的风光。市街、水巷、店铺、村落,以及悠闲的舟中生活与艄公纤夫等一应景象历历在目。尤以桥头景色形成全卷的高潮。一艘欲过虹桥的木船,船近桥身而方知放桅,其险情引得船工紧张急迫,桥上桥下呼叫接应。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三段铺陈描绘都市街巷的繁华热闹景象。充满人情味地渲染着都市生活的喧闹和令人痴迷的世俗生活的乐趣。
整卷画面结构由弱到强,由静到动,层层展开,起伏跌宕。为研究北宋城市建筑、工商交通、风俗服饰等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
看完整幅画,最后还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幅堪称完美的风俗画会出现在宋朝,而非更早的汉唐的盛世或真正的明清?
其实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画面中间。
翻开历史课本我们就能知道,在中国古代由于固有的士农工商的阶级分层,商品交易是受到多方面限制的。这种制约的破除就出现在宋朝,这时候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不再由官府直接监管,从《清明上河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买卖交易在汴京城内随处可见。
从政治角度来分析我们又可以得到宋朝是历史上少见的重文轻武的王朝,古代的几个文化繁荣时期多出现在文化碰撞、民族融合的历史节点上,而仅有一个不是出现在乱世,这便是宋朝。宋朝的当权者的政治态度注定了更大的文化宽容度,这对于《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而言简直就是沃土。
不可否认张泽瑞作为《清明上河图》作者的伟大,但这幅写实的风俗画作品的出现更多应归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世界艺术鉴赏库》一个满足互联网+时代全方位艺术鉴赏需求的产品,定位于为艺术教育提供资源、素材及方法的深度学习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