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上了断头台的法国王后
画中这个雍容华贵、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人,她是奥地利的公主,法国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Marie-Antoinette de Lorraine-Habsbourg,Queen of France,and her Children》,伊丽莎白·维热·勒布朗,1787年,画布油画,法国历史博物馆
在法兰西王室的历史上,她是一个知名人物,虽然并不是因为什么好事——她是唯一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王后。
《自画像》(Self Portrait),伊丽莎白·维热·勒布朗,1790年,画布油画,乌菲齐博物馆
这幅王后肖像画的作者是伊丽莎白·维热·勒布朗,她是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王室画家,深受王后的喜爱,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大多数重要肖像都是由她完成的。
当时法国流行的艺术风格是洛可可,这种风格繁复、浮夸、矫揉、甜腻,把洛可可说是少女心的源头也并不为过。
《维纳斯沐浴》(The Bath of Venus),弗朗索瓦·布歇,1751年,画布油画,美国国家美术馆
然而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勒布朗却并没有追随这种画风,作为一个女性画家,她的作品完全发挥了特有的细腻、精致、优雅和丰富的情感,她笔下的人物充满着个性、真实和感人的气息,她的艺术风格预示了法国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之路。
《玛丽·安托瓦内特与玫瑰》(Marie-Antoinette with the Rose),伊丽莎白·维热·勒布朗,1783年,画布油画,法国历史博物馆
勒布朗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肖像画,在她的一生当中,总共创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数都是肖像画。在世界艺术史中,女画家是如此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勒布朗是法国当之无愧最著名的女画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画家之一。在当时,她的创作让整个欧洲艺术界为之倾倒。
虽然勒布朗才华横溢、美貌过人,然而她的一生却跌宕起伏、坎坷而曲折。
为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画肖像是她艺术人生荣耀的起点,她不仅仅为王后绘制肖像,同时还成为了王后的好闺蜜。
1170年4月,未过15岁生日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故土,踏上去法国巴黎和亲的道路。
对于王室成员而言,婚姻大事更多时候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易,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她很早就已经接受了作为法兰西王太子妃的教育,只是彼时的小公主聪明活泼,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逃避功课,以至于她甚至连作为太子妃必备的技能——法语,都说得一塌糊涂,多年没有进步。
年轻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在法兰西人民的欢呼和拥护下踏入凡尔赛宫的,她在马车上拉开帘子,彼时还只是太子的路易十六轻轻在她耳边说:“看,夫人,您面前有二十万爱戴您的人民。”
用“少不更事”来形容这个时期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那个时候的她并不知道,“人民”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她以为这些此刻爱戴她的人民永远都不会变。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带着法兰西人民的信任和希望踏入凡尔赛宫的。
他们内心期盼奥地利来的这位美丽公主,能为当时已经出现危机的法兰西带来新的曙光。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King of France),安托万·弗朗索瓦·卡莱,1774-1793年,画布油画,巴黎凡尔赛宫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婚姻生活很难说是幸或者不幸。
相比较他的爷爷太阳王路易十四,还有说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父亲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看起来怎么都显得安静而木讷、缺少魄力,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修锁,这个国王其实更想当个锁匠。这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宋徽宗有着很大的相似点——他们并没有穷凶极恶,只是生错了身份,不该生在帝王之家。
她那时候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
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王后》
想来这样懦弱温和的丈夫并不能得这位娇蛮少女的芳心吧,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婚姻生活至少表面上是相敬如宾的。
她享受着王后的权利,却并没有履行王后的义务。她购买无数华丽的宝石和衣裳,在她的带领下,整个法国贵族奢华而贪图享乐。
这反映在艺术风格中——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洛可可了。
其实对于一个妙龄少女而言,未满十五岁就嫁入如同华丽囚牢一般的凡尔赛宫,二十一岁就生下第一个孩子,丈夫则木讷寡言,想来每天的生活确实也是挺无聊的。
一个富有而无聊的年轻女人,每天除了购物之外,确实也找不到什么别的事情来做。
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这样。
她重新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这是路易十六送给她的礼物,她将其重新设计,前前后后在这座宫殿上了花了七十六万六千法郎!
她诠释着洛可可时代的美学,在艺术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与此同时,消耗着王室大量的财富。
她“赤字王后”的名声渐渐传开,她当时还没意识到,她与人民的关系已经积怨难返。
这幅肖像画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王后日益下滑的声望。
当时的法兰西国民对这位铺张浪费的王后已经是怨声载道,各种丑化王后的讽刺漫画不断被创作出来。
这幅王后带着子女们的肖像画旨在表现出王后的母性——让她回归到家庭当中,周身弥漫着温柔的气质。试图通过这一形象的打造,挽救王后江河日下的国民形象。这幅巨幅的画像正是王室正式定制的作品。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表现的是王后作为母亲和君主的形象。勒布伦认为,这是她的杰作之一。
但是这样的尝试注定也只是徒劳而已。革命需要一个借口——最好是女人,但是革命的根源,却比这要复杂得多,君主制度的根基在此时此刻的欧洲早已摇摇欲坠。
虽然玛丽·安托瓦内特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她坚信君权神授,从心底里她就不接受王室成员与国民同等,因此在法国百姓吃不上面包时,她竟然还在假发上涂抹麦粉。
然而本质这是制度的崩坏,实际上与她无关。
法国君主制的隐患早在路易十四时代已经呼之欲出,到了路易十六这里,爷爷与父亲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这个性格懦弱、犹豫的国王实在无力应对。
一天夜里,愤怒的人民联合起来攻破了凡尔赛宫。
熟睡中的王后在睡梦中被惊醒。
她慌慌张张地问身边的奴仆:“这是造反吗?”
奴仆毕恭毕敬地回答:“不,陛下,这是革命。”
浩浩荡荡的法国大革命就此爆发。
为王后画肖像的勒布朗踏上了在欧洲各国流亡的脚步,晚年死于巴黎,终年87岁,她在墓志铭上写道:我在这里休息一下。
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被那些曾经爱戴她的人民送上了断头台。
王后被押送到刑场的路途中,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画家,他就是雅克·路易·大卫,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雅克·路易·大卫,1793年,画布油画,卢浮宫
这位年轻的画家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了年仅37岁的王后生命中最后的形象。
大卫David,1739年,铅笔画,法国国家图书馆
她的双手被捆在背后,曾经被她引以为傲的长发已经为了方便行刑而被剪得像杂草简短而凌乱,这个女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衰老,嘴角下垂,华美的衣裳早已不知所踪,只有那挺直的背脊和严肃的坐姿反映出她作为王室的尊严。
上断头台之前,玛丽·安托瓦内特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
随后她说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临终遗言之一:
“原谅我,先生,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