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小结5,太室

我们把前几天学过的几个字小结一下:

各于大室,即立。

这一句的前面一句是王在周,主语是王,这一句是接着上一句说的,主语还是王。各是进入的意思,所以这二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

王在宗周,进入到大室,已经站好了(到位了)

大和太是通用的,大室就是太室。太室是什么概念呢?太室是指太庙的中央之室,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开始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看看下面二张图,上面一张是北京的太庙,下面一张是我们今天想象的明堂图和宗庙图,可以看到,太室都是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在整个建筑中最重要。

北京太庙

明堂图、宗庙图

古代君王也会在太庙中间的太室,召见、封赏、任命重要的大臣、将军和臣民,这个仪式非常正式,所以要在太室中进行。那时候君王召见外国的使节是不会在太庙中的,那个最多在朝堂上接见就可以了,仪式也很简单,甚至让下一级的官员在外面接待。至于和大臣们商量讨论事情,比较随意,朝堂、寝宫、花园都可以,也不会在太庙中。

前面讲到宗周的时候说过,宗周在今天西安附近,由丰京和镐京二个部分组成,丰京是周文王建的,镐京是周武王建的。丰京是周王室的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它们可能相差十公里的样子。周王平时住在镐京,这次为了要去召见、封赏师嫠这个大臣,特意去了太庙。

我们今天看古装剧,看到皇帝是怎么上早朝的呢?特别是清宫戏,都是大臣们先集中到朝堂,皇帝被抬进来前,太监先大喊一声:皇上到!大臣们全部跪下来,然后皇帝坐到龙椅上,大臣们三叩九拜,皇帝再说:平身。大臣们才可以站起来,还要低着头,等着皇帝训话。这些都是帝国最高级的官员,每天都要进行这么屈辱的表演,情何以堪。

我们再来看看西周时候的天子是怎么接见臣民的?二个字:即立。就是天子先在那儿站好,再把臣民请进来,然后大家都站着说话。这样相对和谐的方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破坏,最后到了满清,就是那种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要三叩九拜了。

如此,君臣双方已经站好,接下来,是什么仪式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