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二,崧泽遗址
318国道在上海境内的一段叫沪青平公路,当年是作为国防公路修建的,战时可以用作飞机跑道,直接起降军用飞机,好在从来没有真的派上这个用场。
七莘路没有向北延伸的时候,连接沪青平公路和沪闵公路,也就是318国道和320国道,二者之间的距离是十公里,再向前,两条国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后相距上千公里。七莘路和沪青平公路相交处是318国道的K17处,由此向西17公里,到沪青平公里的K34处,是崧泽遗址。
崧泽遗址是1957年发现的,当时以为是东晋名人袁山松(袁崧)的故居或者墓葬,到1960年试掘后,发现出土文物的年代远远早于东晋,是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介于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后来被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古文化遗址博物馆,就建在当初发掘的原址。西边是油墩港,这是一条大河,北起吴淞江,穿越青浦、松江两区,汇入横潦泾。南边是淀浦河,另一条黄浦江西岸的大河。东边的南崧泽塘是一条支流,向北不远汇入油墩港。五千年以前,此地应该是一片适合生活和居住的河边高地。之后的数千年中,吴淞江经常淤积,水患不断,崧泽遗址所在的高地周围受到洪水的反复侵袭,成为一片沼泽,留下崧“泽”的名称。
南崧泽塘
地图上没有显示的小河浜,从博物馆前面流过,连通南崧泽塘和油墩港
油墩港是1949年后新开辟的一条河道,原来在这个位置是大盈浦,是昔日吴淞江南岸五大浦之一。后来吴淞江泛滥,导致大盈浦河道淤塞,和西边同样被淤塞的赵屯浦的河道交织到一起,水退了以后,也分不清哪条是哪条,都叫做大盈港,原来大盈浦的河道叫东大盈港,原来赵屯浦的河道叫西大盈港。现在这二条河的走向与油墩港基本平行,但都不及油墩港的河道深,也没有那么宽。
油墩港
这个遗址经历过三次发掘,1961年一次,1974年到1976年一次,2004年计划建造遗址博物馆,又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如今这个博物馆早已落成,应该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发掘了。1961年是三年大饥荒刚结束,1974年到1976年是文革后期,这二个时间点挺有意思的。
博物馆内一个全息的场景,可能是70年代的那一次发掘
最早的时候,这个遗址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只是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到1982年,被考古界认定为崧泽文化,是介于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的一环,到2013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