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副高)[代码:036]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核医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核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显像与非显像)的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体外放射分析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熟练掌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电子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3.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核物理、核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医学影像学(X线诊断、CT、MRI、超声)。

2.熟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神经精神病学、统计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专业实践能力

1.掌握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核医学操作指南》。

2.掌握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3.了解核医学专业一些少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4.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并指导下级医师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的问题。

5.具有一定的科室及实验室管理能力。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核医学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

2.了解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四、用于诊断的病种

1.甲状腺功能亢进

2.甲状腺功能低下

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4.结节性甲状腺肿

5.异位甲状腺

6.甲状旁腺腺瘤

7.脑缺血

8.脑梗死

9.癫痫

10.心肌缺血

11.心肌梗死

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肢体淋巴水肿、乳糜胸和乳糜尿

14.肝血管瘤

15.急、慢性胆囊炎

16.消化道出血

17.异位胃黏膜

18.肺栓塞

19.嗜铬细胞瘤

20.肾积水

2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22.肾动脉狭窄

23.肾先天性畸形、异位

24.股骨头无菌缺血性坏死

25.代谢性骨病

26.骨折

27.各种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和预后评估)

五、用于治疗的病种

1.甲状腺机能亢进

2.甲状腺癌

3.骨转移癌

4.嗜铬细胞瘤

5.皮肤血管瘤

6.瘢痕疙瘩

7.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8.恶性胸、腹腔积液

9.类风湿性关节炎

10.前列腺癌

高级技术职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申报条件、专业答辩、论文审查、评委库建立及评审程序等几个主要方面都有较大地完善和提高,卫生系列的职称晋升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公平、透明。但对申报者来说无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申报者能比较顺利地通过专业评审,根据近几年申报者在准备评审材料、专业答辩等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申报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一、申报材料 

高级职称的评审材料由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考核表、评审论文及相关证件等组成。评审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评审结果,因此必须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在上述申报材料中,除了部分由人事(职改)、评审部门填写外,多数是由申报者填写和提供的。申报者在填写各种表格、提供评审论文及相关证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填写的内容、提供材料一定要客观、真实、可靠地反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技术工作,业务述职中不能随意拔高自己,不能不适当地夸大自己在某项业务工作中的作用,更不能弄虚作假。但也不必过分谦虚,有意掩饰自己取得的成绩。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地把自己任现职以来的情况反映到申报材料中才是正确的做法。
    2、业务述职的重点是尽可能地叙述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充分展现自己任现职以来在业务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陈述的内容应与申报的专业相一致,不能过多地陈述非专业、非技术性的内容。 
    3、业务述职中应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措辞得当,切忌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二、论文 
    专业论文在高级职称晋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综合反映申报者的业务技术能力。申报者报考高级技术职称时提交的评审论文应该是他任现职以来所发表论文的代表作。评委通常在认真阅读论文的基础上,要对评审论文赋予合理的分数。因此申报者选择评审论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本专业比较著名的、影响因子较高的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和核心期刊中挑选自己的评审论文,通常情况下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 
    2、论文的结构要完整。除了论文标题和署名外,还应具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3、篇幅应达到1500字以上。预防医学专业的评审论文篇幅较短或在期刊的简报、短篇报道、经验交流等栏目中发表的论文不宜选为评审论文。 
    4、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尤其是申报正高者,提交的论文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深度或创新点。论文的质量关系到评委的打分。 
    5、无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国内统一刊号(CN)的论文,一律不能选为评审论文。增刊、特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在境外、港澳出版的中文刊物及繁体字印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不能作为参评论文。综述性的论文不能选为评审论文。 
    三、基础理论知识 
按照有关规定,在答辩、面试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讲的基础理论是指与预防医学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申报者应在考前作充分的准备。从近几年答辩的情况看,基础理论较差是大多数申报者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基层工作者。疾病控制专业的申报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地方病学、寄生虫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中流行病学重点是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地理学、临床诊断学、营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3、卫生统计学。重点掌握疾病控制方面常用的卫生统计学方法。申报正高的考生,应掌握病因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4、申报正高的考生,应熟悉社会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 
    5、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答辩、面试的重点内容,申报者考前应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全面、系统地做好准备。 
    1、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病原学知识及病媒生物控制技术,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病因,熟悉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学说。 
    2、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尤其是病因不明疾病的发病机理。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  
    4、熟悉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5、熟悉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及控制技术。  
    6、申报正高的考生,应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五、教学情况  
    教学及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能反映一个人的业务水平,是评委评判时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但是,在近几年的评审过程中一些申报者不太注意这一方面。在提交的评审材料中有的写得不详细,有的甚至未填写此项内容。有些申报者述职时也不提及教学方面的情况,每当问到时才补述这一方面的情况,这一现象应引起申报者注意。  
    六、自由答辩  
    自由答辩旨在测试申报者技术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它是申报者在评委面前再次展示自己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机会,对命题答辩成绩不理想的申报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补救机会。因此,申报者要重视自由答辩的准备。  
自由答辩的关键是选好题。在以往的自由答辩中,一些申报者未能抓住自由答辩的机会,为自己挽回“败局”,多数是选题不当造成的。自由答辩的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不能太大。自由答辩是有时间限制的,题目太大势必造成时间已到、问题仍未讲清楚的尴尬局面。 
    2、题目不能太难。学术界尚未定论、尚未搞清楚的问题不宜选为自由答辩题,此类题目不利于申报者自由发挥。  
    3、题目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题目难以展示申报者的专业才能,达不到获取高分的目的。 
    4、认真备题。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选好自由答辩的题目后,一定要做好答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搞清题目近几年的新进展,既要掌握选题的基本内容,又要熟悉与选题相关的内容,以防评委问及。  
    在专业答辩中,自由答辩与命题答辩同等重要(分数相等)。由于题目是自选的,只要申报者认真准备,应该说这一半分数可以稳拿。答辩中申报者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从理论和实践上把选题讲清楚,不能只讲理论,更不能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