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第二曲线,共享美好生活

《第二曲线》的作者是个80高龄的老人家,思维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年轻人,其对周围社会、工作、生活方式变化的敏锐感觉及深入思考能力,很有意义和价值。
《第二曲线》这本书很薄,微信读书有460页,纸质书只有214页,全书共有16章,每一章,作者都针对相关主题,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身经历,阐述合理之处,进行归纳论述,反思其中的缺陷和可以改进的的地方。
整本书非常的包容,没有绝对的语境,以作者80岁高龄所见所闻及人生感悟,跳出了意识形态及社会世俗,每一章基本上以故事或者大家熟悉的场景入手,逐步展现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观点,进行论述,试着给出结论。
实话讲,本人对英国这个国家本身不感冒,“老大帝国”,但作者显然受到美国思想的影响很深重,而且对亚洲,还有中国都抱有善意和公正的立场,这一点对保守的英国学究们来讲,非常的不易。这也显示出了作者的开放心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开放包容,与事实俱进的心态,也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作者在序言中“感谢彼得.德鲁克学院”的表述,也从侧面印证了我的的猜想,作者是一个具有美国思维的英国人。
《第二曲线》这本书明线是贯穿了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第二曲线,暗线贯穿了作者对生命的体悟与观察。关于生命历程,生命欲望,生命成就,生命的孤独与收获等,都有细腻的思考。我发现,读西方人的书,作者年纪越大、地位越高,思维越平实,“千帆过尽,唯有心流”。“献给孙辈”是作者良心所在,未来的世界,第二曲线如何发展,是不是像作者认为的那样发展,也很难说,但很显然,作者给出来了一个思路。
本人读完这本书有个很深的感悟,社会的发展、组织的发展最终会回到以人为本的起点上。衡量社会和组织的成功最终会以人们的幸福感作为标准。组织和个人都会有长期或者短期的目标,但都会被暂时的利益蒙蔽,能否突破,是能否破茧重生,是顺利开启第二曲线的关键。
每个人由于经历、知识及所处社会角色的不同,对这本书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本人试着把自己认为每一章的精华部分做了笔记,给大家分享。但考虑到自己知识及见识的浅薄,再加上大BOSS神圣光环加持,没有敢做什么具体的点评。
本人觉得这本书的结尾很好,意味深长,和本人一直以来的生命观点很合拍,一个是关于提前谋划自己的墓志铭该写点儿啥,另一个就是真正理解幸福的含义。
“总是有工作要做,第二曲线在等着被创造。”
以下为摘录的全书经典内容
创新的第一步是要能够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只是多数人太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形成了惯性的思维而不自觉,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必然会依循“生命周期”的循环,由盛而衰,所差的只是时间的长短。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产品,最终都难逃一个“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然而往好处看,人类的组织却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延续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经典《左传》中说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道理一样,不但要换脑袋,还得趁早。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延伸一下,那么就会出现“第三曲线”“第四曲线”,每条曲线紧密衔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以上摘自《推荐序》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新事物偏爱的是少数人而不是大众。社会是不平衡的,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在商业领域中,信息经济正演变为“赢家通吃”,像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阻拦着任何胆敢入侵的新加入者。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让未来造福于每一个人而非享有特权的极少数人的机会,那我们就需要挑战正统,有一点梦想,超常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可能。这正是隐藏在第二曲线原则背后的思想起源,也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第二曲线要传递的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将其称为“范式转移”。
以上摘自《作者自序》
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如果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并已经掉头向下后才开始第二曲线,那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现实中就都行不通了,因为第二曲线无法增长得足够高,除非让它大幅扭转。
新的想法不是权威人士的特权,他们通常太执着于自己习惯的方式,太执着于第一曲线,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方式。新想法必须从我们自身开始,我确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我们自己、我们周围的人特别是家人、我们所属的机构、我们生活的地区,甚至我们所属的国家带来一些改变。我们的缺点就是太谦虚,太过于相信掌权者最了解社会状况这一点。我曾经也这么认为,直到我执教过一些掌权者之后才发现,他们绝大多数也和我们一样平常。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那就必须从自己开始,从我们的生活开始。第二曲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补第一曲线的不足的机会,从而挽回局面,表明我们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从而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关注未来”是领导者非常重要的大事,但关注未来并不是“预测未来”,因为所谓的“未来”就发生在眼前。通过关注趋势和趋势的变化,从当前着手,创造未来。
以上摘自《第1章 第二曲线是什么?我们是如何发现它的》
感受到了这些变化,一些在这种“租赁而非拥有”的新理念中有可能被越过的供应商们也开始跟着改变。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在出售工具的同时也开始租赁工具;戴姆勒公司(德国汽车制造商)开始按分钟租赁Smart汽车;通用汽车已经投资了一家汽车共享服务公司——Relay Rides。在伦敦,不断飙升的房价让许多人选择了做租客而非业主。当拥有已经变得太昂贵、太繁重、太困难,租赁是不是一种新曲线的开始?租赁经济是不是第二曲线的组成部分?想想看,租赁带来了灵活性,当你几乎可以租赁任何事物,在用完之后就放开时,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绑定在固定资产上呢?
全部DIY的一个弊端是掌控就意味着责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就要自己来担责。自我责任将会成为未来新兴社会的一个特征。
无论是否喜欢,我们都正在步入DIY经济。这不仅让我们能掌控自己的事情,还能省钱。
以上摘自《第2章 DIY社会技术改变了世界吗?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2011年,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Thomas Frey)尝试着列出了当时不存在但会在未来出现的工作,包括垃圾数据管理师(负责整理我们的数据库)、城市农学家、头像设计师、隐私管理员、纳米医生和器官经纪人(在全球寻找可移植器官)。弗雷共计列出了55个未来30年可能出现的新工作,其中一些,比如替代货币银行家已经存在,而其他新工作也会相继出现,即使它们并不完全与弗雷预测的吻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弗雷列举的未来新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由个人独自完成,这些新职业者不再需要依靠大公司来完成服务,尽管他们可能在大公司里或从旁工作。
信息空间给予我们的自由也是充满困惑和挑战的。在我们步入的这个“对任何人开放”(free-for-all)的世界里,对和错需要重新定义。当权威失去了力量,自我负责变得更为重要。当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对于我们为何存在以及我们如何生存的探寻显得比任何时候都必要,
信息空间是一条既不是我们创造又不是我们计划的第二曲线,但它带来的后果我们无法避免。第二曲线不仅改变了产品和流程,还改变了关系、组织和政治。唯一确定的是,我们的后辈将工作和生活在一个与我知道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其中的组织和生活的选择将大相径庭。至于他们是否会生活得更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以上摘自《第3章 新的颠覆信息革命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有一天当大部分工厂(如果那时候还是叫这个名字的话)的员工主要是机器人,呼叫中心使用的是通话计算机,当汽车、货车和火车越来越多地普及无人驾驶,当烹饪完全自动化,在餐厅点餐时是由机器人把菜单送到桌边,当大部分的购物是在线上完成,娱乐节目是在客厅或卧室里随时调看,我们的生活基本上被算法和电脑控制系统所安排了。有些人说这将是个人类为机器服务的世界,而不是相反。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成为了现实。新的服务人员,更贴切地说是技术人员,将需要掌握高度熟练的技术。但另外,人数会少很多。
展望下一个曲线似乎已经很清楚了,工作将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大象”将一直存在,大型组织仍将占到国民产出的绝大部分,而它们又会被大量我所说的“跳蚤”所围绕,这些构成了“三叶草”的第三片叶子。这些“跳蚤”是个人专家或小型合伙企业,他们为组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又不被组织直接雇用。他们通常是某方面的专家,但也可以是组织运营的主要贡献者,同时还保持着他们的独立性。大型组织正在混沌中演变成半独立团体的集合。
据路透社称,有10%的人每天在家办公,另外有10%的人每周有一天或几天在家办公,这些还仅仅是对注册企业人员的统计,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样,未来的工作场所将越来越多地由我们决定。工作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第二曲线已经开始了,它将引领我们通向新的不确定性。
以上摘自《第4章 工作场所是什么?在哪里?和谁一起?如何工作》
按照第二曲线的思维,市场是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但它也需要谨慎的监管和严格的规则;市场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都有效;相信一些折中的措施可能会产生误导;用对市场力量的绝对信念来组织我们的生活是危险的;最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不能,也不应该用财务语言来表达,这样做是把我们变成了商品,相比于那些无法定价的方式,我们要富有得多。
以上摘自《第5章 市场它被证明是虚假的上帝吗?在什么地方可以信任它》
GDP作为官方接受的测量经济增长的标准,在这方面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指标。然而问题往往被掩盖了,这就使得当权者可以无视这些问题。此外,GDP还忽略了所有没有金钱交易的活动。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曾经说过,GDP“衡量的既不是我们的才华,也不是我们的勇气;既不是我们的智慧,也不是我们的学识;既不是我们的同情心,也不是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总之,它囊括了一切,除了那些让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事情”。我自己用种子种出了蔬菜,没有计算在国家的财富之中,同样带着小狗在树林里散步(这对幸福而言至关重要),以及我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的孩子时花费的时间,这些都没有被计算在内。这些事情都可以找外人来做,并给他们付钱,从而极小地促进GDP增长,但这些活动本身并没有变化。
非正式经济和黑市经济也没有被GDP计算在内,不过1987年意大利人决定把这些放进去,一夜之间他们的GDP增加了20个百分点,借此超过了英国。在欧盟的指示下,英国和其他国家现在也打算做同样的事情,通过把包括卖淫和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的收益纳入进来,国民总收入会增加4%。事实上,我们无法获知在某个时点上,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增长情况。在经济层面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人类福祉了。
第二条曲线迫切需要一个更令人满意的衡量社会增长的方式。
第二曲线让企业和政府关注到一个新的重点,就是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大,可以共同工作而不必控制。政府可以在某些特殊行业进一步限制寡头垄断趋势,还可以利用税收制度鼓励小企业保持私有制,而不是只要一有可能就谋求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它们想让自己变得有钱。银行也能帮忙,就像德国的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不像英国和美国的银行更倾向于提供短期市场化融资。
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说“适可而止”,我们将永远不会自由地去探索其他可能性。如果我们对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或者对成功的渴望设定限制,我们将会有更多可供支配的时间。在无止境地追求更多的过程中,无论更多是多少,我们都将把自己变成野心的奴隶,而且从理论上说,没有尽头。据说所有的政治生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除非有人在结束前退出,说足够了,然后转入其他领域。
一家企业不能永远以指数级增长,它会变得太大而无法开展有效的管理,然后会自己分散或被分割,之后重组并聚焦到新的方向上。朝不同方向增长而不是一味变大,这样企业会表现得更好,通常盈利也会更高。这就是第二曲线背后的前提,多样化比同样的事情变多要更有成效。
对于个人而言,追求更多金钱是一个特别的陷阱,因为这永远没有止境,总会有一个更有钱的人被拿来做比较,被当作挑战的对象。增长的悖论之一是增长能作为终结永久不满的秘诀。一种解决方式是说“够了”,然后继续前进,但知易行难。
当我们仔细观察时会发现增长是一个简单而混乱的目标,追求增长需要小心翼翼并考虑周全。一个奉行更多总是更好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充满嫉妒和不满的社会。而按第二条曲线发展的社会将会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衡量增长,记录它的不足以及成功之处,把所有的因素都纳入计算之中。按第二条曲线发展的社会将会鼓励满足的思想,遏制盲目的消费主义和个人债务,同时也希望看到一些商业和金融巨头进行拆分。增长应该是实现某个更伟大目标的手段,而不应该被视为目标。
以上摘自《第6章 增长的困境更多总是意味着更好吗》
我们对于公司有着错误的理念,公司不是股东、债权人、董事的产物,而是一个与所有在其中工作和与之相关的人员的一个联盟。它是一个社区,集合了一群为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奇怪的是在这个对于人的一生如此重要,事关人们幸福的领域里,公司仍然在法律上把它的员工作为一个赚钱的工具。
“玻璃塔”中的居民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凌驾于其他人之上。那些处于“玻璃塔”顶端的人肯定会认为他们的技能和天赋与他们所获得的奖励是相匹配的。古希腊人把这称之为“傲慢”,而我倾向于把它翻译为“过分骄傲”,这通常出现在衰落之前。
一个企业团体应有的责任,当然是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公平的价格为那些在企业里工作的人提供就业以及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不对企业周边的环境造成伤害。换句话说,企业应该以最可能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仅为自身的利益,也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只要有可能就应该这样持续下去。
以上摘自《第7章 资本主义的玻璃塔我们需要新的资本主义吗》
实际上,企业已经通过提高工资、奖金和股票期权的方式买下了它们的关键人物的公民权利,通过这种“收买”的方式让他们默认了“统治”,变成臣民而不是公民。采取这种“唯利是图”的方式代价是非常昂贵的,而且通常只在短期内有效,因为这些人力资产会持续抬高价格或去他处。无论喜欢与否,企业和其他组织都必须找到在不牺牲效率或战略愿景的前提下把公民意识纳入其中的方式。
爱尔兰国花三叶草(shamrock)与四叶草(clover)不同,只有三片叶子。在我的概念里,中间那片“叶子”是由核心员工组成的,他们共同拥有组织的核心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及那些成就组织的关键因素,管理思想家加里·哈默(Gary Hamel)和后来的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将其称为核心竞争力。第二片“叶子”是二级组织,组织把一些附属工作外包出去。第三片“叶子”是临时雇员的组合,其中一些是高技能人士但全职雇用他们太贵了,另一些是低技能的临时帮手。把叶子组合在一起的“茎”就是管理,三片“叶子”之间的精确平衡取决于每个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况。大学严重依赖中央那片“叶子”,许多小型咨询公司会在第三片“叶子”中运行一个小中心,聚集一群自由伙伴。一些组织做得过头了,让第二片“叶子”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而失去了对其工作中一些关键方面的控制。
光凭公司本身是不太可能采取任何形式的变革转向公民模式的,因为它们害怕由此带来的失控。但隐患是,有一天它们会发现原来的曲线早就“见顶”了,他们不得不面对不情愿的员工以及盈利能力的下降,而这时候再转变思维就太晚了。过去的经历又一次成为公司新愿景的障碍。改变将会到来,如果这样,新的组织将由麦科比所说的那类人来领导,而他们也会把组织改造得让自己感觉更舒服。因为组织或社会的第二曲线很少由那些负责过第一曲线的人所领导,这很令人伤感,但这是事实。
以上摘自《第8章 公民组织企业应该更民主吗》
我所尊重的导师和长期以来在领导力方面以学生自居的已故的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说:“领导者是做对的事情,而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对。”我还要再加上一个区别:“管理”这个词我们常用来描述系统或事物的组织,而“领导力”这个词我们通常指的是人。
领导者谈的是愿景、使命和激情,而管理者关心的是目标、控制和效率。管理者依赖于被授予的职位权力和行政权威,而领导者则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那份权威。
每当讨论领导力的时候,伦敦工业协会的主席约翰·加内特(John Garnett)的智慧之言就会回响在我的耳边:“如果你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他们就会关心你所关心的。”确实如此,但知易行难。
“甜甜圈”模式的设计是一个优秀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甜甜圈”领导力则是其效能的关键。英国军队的组织是基于“甜甜圈”模式的,一个步兵营的基层排有3队,每队8人。每个排的指挥官都足够了解他手下的所有士兵,并在战斗情况下能依靠他们。这些年来,尽管科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这种组织安排在各种情况下都被证明是成功的。
以上摘自《第9章新管理是什么?它该如何实施》
养老金的缴纳现在是从当前收入中扣除,领取养老金的人名义上是从他们过去一生所缴纳的资金中领取,但实际上他们的养老金是来自当前在职员工缴纳的养老金以及国民保险和一般税收。这是有点欺骗性的,因为许多缴纳国民保险的人往往会认为他们把钱交给了公共基金,到时候,这将为他们的退休和失业提供保障。但实际上,他们交的钱支付给了之前退休的人,而他们的养老金将来自之后缴费的人。
庞氏骗局的心态在现代社会已经很流行了。人们很容易只顾眼前的利益,让未来自己解决,除非这一切都从未发生。借未来的钱来支付今天的花销变得很容易,这都是那些靠我们的负债来赚钱的人造成的。发薪日贷款、通过将汽车抵押的日志贷款、零售商提供的免息贷款,所有这些都鼓励我们推迟付款并寄希望于最后一刻突然出现的好事。庞氏思维会让人上瘾,而且很危险。我们会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按债权人的吩咐行事。
我们正在慢慢变成一个“自我负责”的社会,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学会在我们之前不需要担心的领域去教育自己,因为之前是由其他人在替我们关注那些问题。
工作,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积极,尤其是保持参与感和趣味性,是衰老和各种疾病的最佳解药。至于工作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慈善并不重要,工作是为了社会,为了个人的快乐,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照顾心爱的人。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自我雇用正在变成一种重要的用以补充养老金不足的手段。
以上摘自《第10章 庞氏社会我们是否沉浸在债务中?后果是什么》
资本主义和民主是“同床异梦”,如果资本主义要存在下去,它必须对所有人都有益,而不仅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面恢复适当的正义,这也许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我曾经是一家由员工所有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那里的收入差距是7倍。为了提高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所需要做的是提高那些底层员工的收入。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可行的,直到他们意识到可以把这些便宜的工种外包,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更高的基准薪酬水平以及更高的顶部薪酬。对于那些不得不离开公司的人来说,只能怪运气不好了。
从理论上看,人们在前半生租房子是有道理的,它会带给你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少的责任,比如要是在租住的房子里锅炉爆炸了,只需给房东打个电话,你就可以接着睡觉了。但租房子只有在房地产市场稳定的时候才行得通,而且必须征收房屋销售税,这可谓是一石多鸟:房地产价格会下降,更多人愿意租房,这样搬到工作地附近居住就更容易,同时,不会有那么多钱涌入房地产业,可以释放一些银行贷款进行更有益的投资。这将是一场艰难但至关重要的改革,这样我们的储蓄不会被抵押贷款所吞噬,企业也不会因为缺乏客户而死去。
全球最富有的50人的财富加起来,相当于世界上一半人口的财富之和,但如果把这些财富平均分给世界上一半的人,每个人兜里也就几个硬币。总之,如果1%的富人变得贫穷,将不会对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因此,尽管我们认为不公平,但或许我们应该忽略这1%的富人而专注于什么是真正的不公正——不是财富而是工作,或者说工作的匮乏。
学校、大学、银行和风险投资家、企业与政府机构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启动一个新的由企业引导的革命。从长远来看,只有这种第二曲线才能弥补在现有的第一曲线末期出现的不公正。
以上摘自《第11章 公正的社会什么是公正的社会?正义都实现了吗》
“我们问自己,我会成为一个聪慧、迷人、天赋异禀、光彩照人的人吗?事实上,你为什么不能呢?你是上帝的孩子……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上帝赋予了我们荣光。这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些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加德纳提出了七种智力类型: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重要的是,不同的智力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你可以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身体运动),但在课堂上学不好数理逻辑科目。”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列出自己不同的能力、技能、天赋、知识或其他方面的优势。重点在于,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我们未来的种子,只要我们培养它,并且有人帮助我们这么做。当一些人瞥见自己的可能性和未来生活的种子时,他们会有灵光一闪的感觉。
许多人结束了自己正式的职业生涯,对于他们的新的工作曲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某种形式的自我雇用,这是一个发掘自己的金色种子的机会,因为种子往往休眠多年,只有在不经意间或不可避免时才会复苏。
如今世界充满了发芽的种子。互联网对于新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苗圃的温室,它降低了进入成本,特别是对服务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变成金色,有些种子可能根本就无法萌发,但这并不重要。
以上摘自《第12章 金色的种子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吗》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学习始于好奇心,从一个疑问、一个挑战或者一个你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始。其次是搜索观点和信息,这反过来又让你形成一个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个解决方案需要进行验证,对结果的反思往往又会导致进一步的问题。
喜欢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喜欢去教别人,而我认为这正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德国显示了学徒体系运转良好,它提供了700多种不同的方案。大学教育不是每个人必需的,甚至不是大多数人必需的,或者可以等学生更成熟之后再完成。
当年轻人成熟得越来越早,而我们却在稳步地推迟他们参加工作,在支付薪酬之前要求他们有更多的学业成就的依据,这似乎很奇怪。最好的方式是在每一个阶段,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并给他们付工资,在合适的时候再进行大学学习。这对于雇主和国家来说,将是一笔很好的投资。企业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它们才是真正地为工作做准备的学校,就像在另一端,家庭需要承担的职责是为生活做准备的学校,而正规教育是连接的桥梁,合在一起,它们将创造一个有利于每一个人的第二条曲线。
以上摘自《第13章 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运行的方式无能为力,这对于发展积极公民而言不是一个好基础。政府必须对人民变得更加开放和真实。这需要对国家运行的方式以及支撑它的假设进行重大调整,筹划那条第二曲线,并且越快越好。
以上摘自《第14章 民主的挑战我们的政府有多民主?它与目标相吻合吗》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完全能自保。”约翰·邓恩(John Donne)说。我们需要别人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用的,如果可能的话,是被爱着的,从而与这个世界连接。我们生活在这个超级连接的时代是何其幸运,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多的沟通会对人们不利。Facebook鼓励人们展示自己不能辜负的奇思妙想,当周围的所有人都在Twitter上发言宣扬自己的成就时,人们很容易感到自己在错失良机,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各种各样的孤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贫困。英国人看起来似乎特别孤独,孤独感在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人。只有58%的人感觉自己与周边的人连接在一起,1/8的人没有可以拜访的人,并且认为电视或宠物是他们最好的朋友。超过75岁的老人有一半是独居,大约100万英国人表示自己除了在收银台结账时惯常地应答外,通常一个月都不跟任何人说话。
然而每个家庭都有一段共同的历史,并因此有一种默认的义务。当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失败了,家庭(或者是部分)依然存在,即使人们对此默默怨恨。在英国大约有600万个家庭照料者,他们大部分没有报酬,因为爱或许是不情愿的义务而工作。家庭是天然的维修站,也是残留的爱的港湾。他们值得你去努力维护,因为或许有一天你可能会需要他们。
或许我们也要给婚姻换一个新词,以反映这种制度的新的灵活性。现在许多人都不再期待任何一种婚姻能延续一生。婚前协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离婚也被广为接受。
所有的关系都需要不断更新,特别是亲密的关系,因为人和环境在变化。终止一段关系可能过于激烈,对于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其他人而言也太过痛苦。更好的方式是,无论如何开始,都要探索一个新的契约。把关系视作一种契约、一种期望值的交换,可能听起来太正式、太墨守成规、太不浪漫,如果这种关系是婚姻的话。但对于不再希望受到传统束缚的人们而言,当他们需要自由,需要以新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时候,这种方式可能是有用的,它可以让人们探索一种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爱情,最好能发展为一种深厚的友情,友情是对孤立、空虚、绝望等情绪的最好的补救办法,也是高兴欢聚、分享喜怒哀愁的最佳机会。
老人总是会情不自禁说很多话,重复讲述熟悉的故事,在没有被请求的时候给出建议。更好的方式首先是向其他人学习,特别是年轻人,在邀请他们进入你的世界之前,先进入他们的世界,只要你的好奇是真诚的。回报是巨大的,因为年轻人是未来,未来比我们已经太了解的过去更有趣。而能一睹年轻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一种殊荣。但要保持连接,就必须使用年轻人的连接方式,这就意味着要用好社交媒体和新技术。
在过去的70年里,世界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别说过去的1000年了,但有很多东西还是没变。历史可能不会重演,但会留下教训,这些教训老一辈懂得更多,因为他们已经吸取了。一个把长辈关起来的社会就是在浪费宝贵的资源。
我们不能光靠自己生存,我们都需要他人,并且让他们也需要我们。如果我们想在社会中开辟新的曲线,就需要他人的支持,好朋友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找到他们,但寂寞能杀人。
以上摘自《第15章 他人的必要性,他们是谁?在哪里找到他们?怎样保留他们》
最后,一切都归结到一个永恒的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如此努力、热切地想改善我们的命运,改善社会的命运?改善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怎样才算是成功地做到了?在这些文章里,社会井井有条,我们还得回过头来问“为什么?下一步怎么办?”我们最好从甘地开始,这位老圣人当然是对的,他说,我们想改变世界要先改变自己。坐而论道一个更好的社会是容易的,但要让它实现就必须从我们开始,从我们视为自己的生命曲线的序列开始。
我花了人生的前50年去试图成为别人眼里我应该成为的样子,直到50多岁的时候我才感到舒服、放松和自信。但我并不后悔过去迷失的那几十年,因为我需要尝试一些其他的身份才能找到最正确的那个。我只是希望那几十年的时间能够短一点。我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害怕尝试一种新的身份。
有一点是明确的,在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大约在年收入15000英镑后,再多的钱就买不到快乐,因为总有一些人会更有钱,从而让你想要更多的钱。麻烦的是,你似乎永远也赚不到足够多的钱,企业高管不断上涨(当然不是必需的)的报酬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当你满足了所有的需求和欲望,却总是存在凡勃仑商品(Veblen goods)。这个名词来源于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的比较商品理论,主要指的是定量配给的炫耀性支出,貌似价格凭借想象而定。
解决一个中间目标,比如钱,要比回答真正的大问题——“生活是为了什么”要容易得多。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政府把重点放在经济增长上,因为它认为这是创造一个更好社会的必要条件,但这个目标让政府延迟了去探寻那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更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的商学院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他们毕业后的下一份工作和他们直接的赚钱能力上。当被问到他们这一生最终想做什么时,就像曾经的我一样,他们通常这样回答:“我要先积累一些资本,等我非常有钱的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他们永远有赚不完的钱,企业和政府也一样。更多似乎永远意味着更好,因为它提供了更多选择。
“eudaimonia”(幸福)是一个复杂的希腊语词汇,它通常被翻译成幸福,但亚里士多德要表达的并不是一种快乐或满足的状态,他指的是一些更积极和更富有成效的状态,更类似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的概念,或者一些运动员所说的“处于巅峰状态”。我把它翻译为“为他人的利益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换句话说,不辜负你的潜能。“他人的利益”很重要,因为亚里士多德很清楚发挥人的潜能必须与美德相一致,是合乎德行的,而不是自私的。他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一种政治(意思是社会)动物,无法独自生活。我们都需要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做出了贡献,给某些地方、某些人带来了影响。
作为课堂练习,我有时会让成年的学生做写讣告的练习。“想象一下,你在80多岁的时候死了,有很多人出席你的葬礼,你最好的朋友已经提前准备了悼词,但你要求他必须简短,写下你希望他说的话,不超过300字。”实际上我会要求那些处于职业生涯顶峰的人,通常是40多岁,让他们站在自己生命的尽头,回头看。他们的工作简历早已被束之高阁或扔进垃圾箱,他们需要探寻其他的东西。他们希望被记住的是什么?他们对生活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们离开之后会留下什么?当我第一次自己做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练习,但也给予了我们一个梦想的权利。它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正确看待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并专注于未实现的潜力。我估计亚里士多德会同意这样做,因为这是一种沉思的练习,而他认为沉思对于检视人生而言至关重要。
讣告的练习让人想起梭伦(Solon)给出的建议,这位雅典的哲学家和克里萨斯国王(King Croesus)的立法者,期待着人们赞许他的财富、成功和幸福,他说:“没有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快乐,直到最后的时刻”,这句话太真实了,果然,克里萨斯随后失去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王国,被囚禁在木柴堆上结束了一生。即使当你认为自己做得足够好时,其实你仍不够好,因为你可以做得更好,直到最后。休息可能会引发不快乐,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希望,甚至更糟的是,没有人爱。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84岁了,2014年他在戛纳展示了他最新的纪录片。在被问到为什么一直在拍电影时,他说:“所有我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还在工作。”总是有工作要做,第二曲线在等着被创造。
以上摘自《第16章与自己的契约,我们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哪一种社会?亚里士多德是对的吗》
全书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