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知识如果“透支”,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大家知道,人才是以知识作支撑的。没有了知识,人才就会枯萎、凋谢。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知识的翻倍速度与人才的衰竭速度是相对应的,如果赶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人才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俗话说,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知识既是才干,又是能力;有知识才有能力,有能力才有成功。常言道,知识是新世界的敲门砖,素质是打不烂的铁饭碗。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要被思想战胜。”实践证明,一个人有知识,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勇气;有勇气,提出的问题才有理、有据,使人心悦诚服。反之,知识储备少,能力水平低,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看不起。知识是构筑每个人成就事业的平台,知识越多,成就事业的可能越大。相反,就像马克思讲过的那样:一只满载傻瓜的船也许能在风浪里行驶一段时间,但它终究要向不可幸免的沉没命运驶去。

知识是智慧的海洋。“知识就是力量”的首倡者培根有一句名言:“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之外、学问之上的一种智慧。”古往今来,大凡有造诣的谋略家,无不通知天地古今,知识渊博,精通谋略。军事谋略鼻祖孙武,在《孙子兵法》这部充满谋略思想的兵书中,几乎融入我国春秋时期的各门知识,尤其是军事学、谋略学、政治学、心理学知识。所谓“知天知地,胜乃可作”,正是孙子强调的知识结构对于成功谋略的重要性。诸葛亮之所以能智慧超群,也是因为他满腹经纶。他常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毛泽东用兵如神,靠的也是熟读兵书,深谙谋略。

知识是心灵的养料。宋代黎靖德在《朱“子语类”》中写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知识给人以力量和智慧,也使人变得聪颖和敏锐。实践证明,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一个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会越开阔,思想就会越充实,境界就会越高远;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多了,学问多了,精神境界也就会高起来。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去驱除。我们要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加强修养中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使“思想的闪电”照亮人的心田,才能使人头脑明澈、信念坚定,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学习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积累,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动态过程,是生存、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的必备需求。“知识陈旧率”表明,一个大学生毕业5年,知识陈旧5%;毕业10年,知识将完全陈旧。在信息社会里,一个人不论素质多么高、多么优秀,如果只靠吃老本,不注意更新知识,充实头脑,总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当前,国际社会上正流行一种新理论,即“L<C=D理论”。意思是说,如果学习(Learning)的速度小于变化(Change)的速度就等于死亡(Die)。一位古希腊军事哲学家说:“我们真正惧怕的,并非敌人的战略,而是对自己的无知。”不断学习,应该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作为事业、生活、工作上的第一需要,以“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自觉地、认真地、老老实实地抓好学习。只有抱定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才能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