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时代,探秘《邮票上的昆虫世界》
# 李芳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员、博士
福建省闽江科学传播学者
福建省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八闽文献邮会顾问
本人原创的《邮票上的昆虫世界》是目前慕课平台上唯一的以邮票为切入点的文化通识课程。本课程在科学、人文、美学三维立体坐标中阐释昆虫邮票,探索慕课与集邮融合的载体与途径,从而让邮票走进大学课堂。课程充分运用现代视听技术(视频、音频、文本、图像有机组合)诗意呈现昆虫邮票的丰富内涵,追求知识的可视化与传播的情境化。课程中不仅有大量昆虫邮票素材,还有相关性、佐证性、拓展性的邮票素材;不仅传授系统的昆虫专业知识,也传达佐证性、相关性、隐性的多学科知识;不仅揭示邮票背后的故事,同时挖掘昆虫邮票之间故事。与此同时,提升课程的集邮博览与审美价值,留给观者更多联想回味的空间。慕课《邮票上的昆虫世界》已经上线3年,在慕课的建课与授课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1.
学术思想
人的认知始于图像,以图像消费为主的视觉文化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文化旨趣。图像视觉已经不是读书的辅助方式,而是成为阅读快感的主要来源;图像不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形式之一,而是大众文化的最高形式。现代社会被居伊·德波描述为“景观社会”,他认为,经过生产型社会之后,我们已步入了所谓景观型社会。在景观社会之中,一切都被景观化了,或者说一切都以景观的形式存在。邮票堪称鲜活的百科全书,是知识性、思想性、观赏性有机融合的艺术产品。以邮票的图像为切入点,彰显邮票的科学与人文内涵,挖掘邮票的科学普及价值是一种全新的跨界融合与邮展创新。以邮票画面为向导,阐释邮票背后的多元纷繁的科学文化内涵,彰显邮票画面背后的精神能量,可以开发出面向不同群体、融合式的新课程。
其次,MOOC是邮展的绝佳平台:在慕课平台上,社会大众可以随时随地,以零成本的方式,观赏世界昆虫邮票。与此同时,MOOC平台提供了视频、音频、文本、图像4者兼容的视觉表达方式,便于创设情景,将丰富多样的昆虫邮票进行美学化呈现。因此,课程每一个章节都试图综合应用这四种表达元素,在科学、人文、美学三维立体坐标展示邮票的内涵;以优美诗意的语言,赏心悦目的画面与唯美的音乐,追求知识的可视化与传播的情境化。例如蛾类篇章就以优美的音乐,配合昆虫邮票与背景视频,诗意呈现法布尔发现昆虫性信息素的过程。在审美篇章,以相应国家的地理风光视频与特色音乐来配合昆虫邮票阐释,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在中国篇章,以长江、黄河、长城等邮票为背景,充分展现中国邮票的美学神韵。
2.
基本步骤
(一)邮票资源电子化:将邮票扫描放大,做成系列课件并结合相关文献,仔细研读邮票信息,有些信息需要查阅相关著作才能得到。例如德国博物学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Maria Sibylla Merian 1647-1717)的昆虫邮票上面没有标示,需要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把她的邮票汇聚在一起,厘清了学术的脉络。
(二)深入浅出:所谓“深入”就是对知识的拓展与深度解析,提供拓展学习、深度学习的路径选择。例如在生物防治篇章中,首先梳理有关昆虫邮票,展示邮票上的生物防治资源与案例,进而阐释生物防治思维与哲学思想。在萤火虫篇章,也是从萤火虫的自然之光引发人文之光,最后阐释萤火虫的生态价值,体现生态之光,如此升堂入室,步步递进。课程还对专业概念进行拓展。例如昆虫的分类环节,导入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荀况、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以及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对分类的阐释,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体会“分类”的意义。所谓“浅出”就是尽量选取普通的知识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灵动的画面、唯美的音乐来演绎昆虫邮票,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谓通识,就是指能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领域的事物之间,看到它们内在的联系,找到它们相通的规律,并把它们构架起来的能力。获得通感,这应该就是邮票鉴赏的最高境界。
(二)立体阐释:一枚典型的纯昆虫邮票必须对昆虫形象有着精确把握与生动刻画;以最真实、最简明的方式体现昆虫的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栖息生境。大部分纯昆虫邮票都可以追踪到具体昆虫学名,格物致知,可以解读其重要的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知识。第二、这些昆虫对于人类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类经济、生态、文化息息相关。而且这些邮票都是经过人文艺术的再创造,使得昆虫不仅具备“意义”(科学与自然内涵),而且富有“意味”(人文与美学内涵),正因为如此,昆虫邮票焕发出生机与意象之美,洋溢着动人的抒情意味。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邮票艺术表现手法千差万别,但都不约而同遵循同一个准则:即各个国家(地区)都竭力将本民族最精粹的文化运用到邮票的设计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在昆虫邮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瑞典民族以简洁、精致的样式,表达对纯净自然的一往情深,体会到俄罗斯艺术的酣畅淋漓,大气天成;体会到日本民族对自然风物细腻精致的把握,体会到澳大利亚的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和谐交融,体会到捷克民族无霸气而有贵族气的审美表达;以及非洲的坚韧与狂野,中国草虫儒雅温润的气质……“尽精微致广大”,方寸之间,生命的精微与万千气象展露无遗,小小昆虫,超越了须弥芥子,浓缩了古往今来。
(三)情景传达:MOOC平台提供了视频、音频、文本、图像四者兼容的视觉表达方式,因此,课程每一个章节都试图应用这四种表达元素,以优美诗意的语言,赏心悦目的画面与唯美的音乐,追求知识的可视化与传播的情境化,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课程中数量众多,风格各异,主题多元邮票素材不仅让课程有了浓郁的“邮”味,也传达丰富的佐证性、相关性、隐性的知识,留给观者更多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例如讲到蝉的佛家意味,以中国佛教名山邮票为背景,提到道家,以中国道教名山邮票为背景;提到金斑喙凤蝶,采用中国邮政发行的武夷山邮票为背景,既传达了金斑喙凤蝶的生长环境,也宣传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诗歌是人类灵魂与大自然的绿色通道,因此,本课程在赏析邮票的过程,引入大量经典昆虫诗歌,并且把经典昆虫诗歌中的昆虫定位到具体的昆虫种类与具体的昆虫邮票;与此同时,常常应用经典诗歌来导入相应的知识点,展现邮票的诗意内涵,让公众在方寸之间,体悟邮票画面背后的思想内涵与精神能量,体味科学与人文的诗意链接,从而获得深邃的审美体验。
3.
结语
如果说大学教育如同一棵树,树叶是科学知识,树枝是科学方法,树干是科学思想,树根是科学观念,那么空气与水就是科学精神。因此,教学的基本层面是让学生看到知识点(树叶),进而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树枝),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树根),更深层次体会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空气、水与光合作用),而且在MOOC时代还要注重用户体验,开出树上的花朵,体现课程的学术张力与美学感染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蜜蜂”前来传花授粉,促进绿树春华秋实,实现课程的华丽转身与变革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