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宁海竟发生过这样的事?听收藏家陈龙为你讲木雕鱼的故事
过去在宁海竟发生过这样的事?
听收藏家陈龙为你讲木雕鱼的故事
陈鹉飞
早闻“可读楼”有诸多木雕鱼收藏,今夜和楼主陈龙先生一席谈,真是“涨姿势”了。
听龙先生说,有次与宁海文人楼明月一起吃饭。席间谈起宁海四方八乡的饮食习惯。楼先生说:“王爱人勿中意吃鲜鱼,喜欢吃鱼鲞。实际上可能是因为那里山高路远,吃不到鲜鱼。鱼贩子挑鱼上山,因山高路远,等鱼挑到了早就臭了。于是,山区的人就觉得吃干鱼更为方便、美味⋯⋯”
因山里向的鱼不易保鲜,但鱼又是待客主菜,代表吉祥与富余,于是,宁海有些山区就出现了一些用“木雕鱼”做菜的习俗,也由此引出一些笑话。
在家陈龙先生的“可读楼”里收藏着许多木雕鱼,但不同的木雕鱼蕴含着不同意义。
清晚期的两条木雕鱼,雄雌为一对,外形上细看有区别。背鳍上都有穿孔,可作菜,亦可当挂件,悬于厅堂之中。
关于木雕鱼作摆菜,还有个请《憨头子丈》的笑话:
山里向,有户人家正月初二要请新子丈(新女婿),鱼肉是主菜,必须要的,按当地的习俗,在那物质匮乏时代,没有鲜鱼请客,就用“木雕鱼”摆菜替代,以示客气。
主人家用瓷盘盛“木雕鱼”,热锅熬油,煸香葱姜糖醋等料理作浇头,淋在木雕鱼上,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陈龙先生收藏的这对“木雕鱼”,表层漆面明显受过高温浇淋过,圈圈油花,变色明显,貌似煸过的鱼⋯⋯可见此对“木雕鱼”作过无数次的摆菜见客了。
等菜一并摆齐时,主人家老是客气地说:“鱼夹切吃!鱼夹切吃!”
而新子丈来自于海边,喜欢吃鱼,他看到一桌子的陪客只夹鱼盘上的葱花吃,而丈人老又介客气地叫吃鱼吃鱼,他便用箸头戳鱼肉,想分给大家吃。但是,箸头戳得旷旷响都戳不开鱼肉。山里丈人见了,尴尬万分,心里头像油煎一样难熬,可说又说不得⋯⋯觉得新子丈出了山里人的穷洋相,又担心新子丈吃“木雕鱼”的傻样儿被陪客得传到村里,成为山民茶余饭后谈“憨头子丈”的笑资。
鱼化龙,属朱金漆木雕,鱼身龙头,与“龙”沾亲定是吉祥物。它的背鳍上也有凿孔,用于穿线,宜置堂屋,悬挂屋檐。寓意子孙鱼跃龙门,光宗耀楣。古代读书人家一般悬有此物,期望子孙“鱼出龙角,出人头地”。
其实,并非新子丈的傻与错,由于地方习俗不同,物质不充裕,硬吃“木雕鱼”闹了个大笑话罢了。
在山里向,山民除了请子丈,也用“木雕鱼”摆菜吃年夜饭,以示“连年有鱼”;或请“百作老师头”,或请贵客⋯⋯实属那个物资稀缺年代的一种奢华吉祥的替代品,是无奈之举,也是敬重好客之意。
木雕鱼,不扮演红烧鱼时,则用彩线穿背鳍悬于屋檐下,寓意喜庆,吉祥,年年有余……
双鱼抱对的木雕鱼,寓意“男女鱼水情”,一般宜悬在卧室的床或窗上,明眸可触,增添男女情趣。
双鱼身上有双喜临门(宁海人把蜘蛛叫“喜”),反面有双鱼产卵⋯⋯此木雕鱼涵含的意思,便不言而知。
从图片大家可以细看到,“木雕鱼”大多以“鲤鱼”为样本,秀美俊俏。
宁海“木雕鱼”的典故,流落在民间也许还有许多,让我们去追溯,去聆听!去尽情享受这独特的民间文化。
1966年出生,长街人。2010年被授予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传承人,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及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为县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工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编辑:白溪钓翁
审核:水东居士
原创作品,转载需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