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图考
康熙皇帝遂命宫中巧匠尝试烧制,并试图将其移植到他钟爱的瓷器上。由于珐琅彩瓷借鉴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技法,在瓷胎上用各种不同的珐琅彩釉进行绘制,与施彩于铜胎上相差甚远。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彩难度极大,装窑后也难以掌握烧成时间,以至于珐琅彩瓷的研制工作进展迟缓。
所谓珐琅彩,即彩料,是从外国进口来的。其构成是各种金属矿物质,经过化学提炼与配制而成。未施在瓷器上面以前,即为有色粉末,这种粉末色调清新,鲜艳而稳定,红则红,绿则绿,烧后只是光泽更好而已,其他没有什么差别。这种彩料,用樟脑油调成液体以后,即可按照画稿直接施在器壁上,图画的色彩当即可以显示出来,就像今天的油画一样。故凡是具有绘画才能的人,都能运用此种色料在瓷器上作画,这与我国传统的画瓷原料是不一样的。
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 家身份的高 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 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园罐是其代表。至今,乾隆仕女游园罐的各种复制品,仍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和收藏。
历史上,雍正皇帝建有严格的管理团队,而这个管理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就是他最信任的怡亲王和庄亲王,他们负责管理整个宫廷造办处,对于大臣们推荐来的画师、技工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让这些技艺一流的艺术家们,在清宫内制作出了世界上最著 名的珐琅彩瓷器,从而让原本就驰名天下的中国瓷器更加大放异彩!
了解珐琅彩瓷和粉彩瓷的人,都知道珐琅彩瓷和粉彩瓷都是在瓷胎上用釉料作画后再烧制的釉上彩瓷,而两者的釉料都是由玻璃粉末中加入不同的呈色金属氧化物制成,所以二者的成品从外观上来看,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一般人很难分辨得清。
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造给予了更多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漫,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从西洋进日、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雍正珐琅彩得以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康熙时的珐琅料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雍正时期,清宫对各种用途的珐琅彩器需求剧增,进口珐琅料供给远远不足。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雍正六年二月(1728年),雍正帝下旨“试烧炼”珐琅料,雍正七年十一月一次就“炼得各色珐琅六十斤”,其生产效率之高,令人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