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那些事》1 中国盆景起源及各历史阶段发展特征


一、盆景概述

第一节 中国盆景起源及各历史阶段发展特征

盆景,起源于中国,这个结论已经在世界盆景界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现在讨论中国盆景起源及各历史阶段发展特征,就是建于在这个基础上。

据学者考证,盆景一词见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屠隆著[考余事。盆玩笺],书中写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历史上曾称“盆玩”、“盆树”、“盆岛”、“些子景”等。

唐·阎立本《织贡图》中进贡山石情景

在中国盆景艺术启蒙、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中国历代民间艺人、文学家、诗人、画家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著书论述盆景,使中国盆景由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

我赞成中国以盆景外形论存在起源的历史观,那就应该从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的侍女一,双手托一近乎现在特征的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 (1972年7月《文物》)。按照现在的盆景分类,该画面中的盆景应属于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类型,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显示盆景要素特征的盆景图画。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手托盆景图

对古代园林造景在观赏植物栽培的起源上,应该比盆景要早,因为先民栽培养植的植物,首先是为了生活,其次才产生观赏意识。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一块是五叶纹图案,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在一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作为观赏的栽培植物并不带有人文意识和盆景基本要素。再言,7000年古老的中国先民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狩猎生活,先民的生活条件完全不具备支撑他们去从事休闲的植栽活动,因此五叶纹图案不能立论为中国盆景的历史起源阶段。中国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只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植物盆栽,是人类懂得植栽的起源形式。

五叶纹陶块

归结多种立论学说,中国盆景的启蒙、形成和发展应该归结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东汉时期(25-220年),已形成植物、盆盎、几座三位一体的盆栽现象,是盆景盆栽和几座使用时期是开始。汉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出现了缶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盆景形式,可谓是我国盆景形成的时期。(缶读fǒu否,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的盛酒瓦器)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携带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并为汉代缶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

北齐·山东青州石刻墓中的画像石刻《贸易商谈图》

2、唐代时期(618-907年),是多种盆景形式发展的兴盛时期。魏晋以后,由于政治腐朽,有闲阶层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晋朝更替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中盆景(左下角)、山石盆景(右上角)形象

唐代虽尚未出现“盆景”一词,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已普遍,技艺也日趋成熟。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东壁画上的侍女手捧盆景壁画,足以证明唐代树石盆景(水旱盆景)已经盛行。 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趋于成熟。台湾故宫藏画中有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左边一人双手捧一体量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边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

唐代文献记载中,还有许多关于假山、山池、盆池、小滩、小潭、厅池、叠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这些文献虽未明显提出“山水盆景”的字样,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居室内来制作和欣赏山水景观已蔚然成风,这些山水景观,大的可在厅前屋后、院落之间,蓄一池清水、置几块山石,小的就可摆在盆内,与当今盆景外观形态几乎无异了。

唐·阎立本《织贡图》中进贡山石情景

3、宋代时期(960-1279年),宋代树石绘画和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已达到很高水平,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发展的继续和完善时期。不论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已蔚然成风。宋代艺术家们将盛行宋代的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发展到相当水平。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制作技艺的高超。

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据赵庆泉著《中国盆景》所载,今扬州瘦西湖公园,尚陈列有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它是由钟乳石制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峦起伏、溪壑渊深,为世上罕见,誉为国宝。它是宋代山水盆景的实证。

宋代对盆景开始有了题名,如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人称“米颠”的大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瘫,他论石有透、漏、瘦、皱之说。这一品石标准一直影响至今。

4、元代时期(1271-1368年),元代盆景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元代的小型盆景——些子景的产生,对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高僧韫上人,擅长作'些子景',回族诗人丁鹤年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诗曰:“尺树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他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然,并善于运用盆景制作的各种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为“些子景”。

元·李士行《偃松图》的树木盆景形象

5、明清时期(1368-1911年),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昌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盆景理论上的飞跃和升华,在盆景类别形式上更加多样,在苏杭一带,盆景发展更为普及。

明清时期把盆景分为“四大家”(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七贤士”(黄山松、缨珞柏、冬青、银杏、雀梅、枫、榆)和“十八学士”(梅、桃、虎刺、吉庆、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蜡梅、木竹、山楂、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及“花草四雅”(水仙、菖蒲、兰、菊) 。

明代盆景专著较多,如屠隆著《考盘余事》。他在“盆玩”部分写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除了把盆景大小应用配置写得比较详细外,同时还很注重画意,提出以古代诸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等笔下古树为模特的盆景为上品。书中还指出了合栽组景之妙处:“更有一枝两三梗者,或栽三五巢,结为山林排匝,高下参差,更以透漏窈窕奇古石笋,安插得体,置诸庭中。对独木者,若坐岗陵之巅与孤松盘桓。对双木者,似入松林整处,令人六月忘暑。” 《考盘余事》中还介绍了树桩的蟠扎技艺:“至于幡结,柯干苍老,束缚尽解,不露做手,多有态若天生。”指出民间制作盆景,多以师法自然,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成。陈扶摇著《花镜》,其中有《种盆取景法》一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经验。也谈到了点苔法:“几盆花拳石上,景宜苔藓,若一时不可得,以菱泥、马粪和匀,涂润湿处及桠枝间,不久即生,严如古木华林。”李斗所著《扬州画肪录》。书中提到乾隆年间,扬州已有花树点景和山水点景的创作,并有制成瀑布的盆景。由于广筑园林和大兴盆景,那时扬州正如书中所说:“家家有花栽,户户养盆景”。也曾提到有一个苏州名离幻的和尚专长制作盆景,往往一盆价值百金之多。

此外,曾勉之的《吴风录》、王鸣韶的《嘉令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文震亨的《长物志》、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吴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鳞的《素园石谱》等,都对盆景制作、品评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盆景在明清时期的展陈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升华,现在人们习惯选用的几架,大多沿制那个时期的样式。

清·叶芳林、方士庶《九日行庵文燕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明《朱瞻基行乐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6、近代盆景在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长期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导致盆景事业日趋衰败,一蹶不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盆景艺人连家园都没有,何以谈得上守望盆景呢?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济也十分困难,人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没有精力去发展盆景事业了。

7、现代盆景指1949年到现在,我国盆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大发展阶段。

恢复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祖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积极贯彻了双百方针,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恢复发展很快。

1956年,广州盆景研究会成立。

1957年,周瘦鹃父子编著的《盆栽趣味》和冯灌父等编著的《成都盆景》同年问世。

1959年,成都南郊公园举办盆景展览,陈毅元帅前往参观并题了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轰动了中国盆景界。

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香花、盆景组,并在苏州拙政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盆景展览,展出江苏和上海两地盆景,影响很大。

1962年,上海盆景协会成立。

1964年,南京玄武湖举办江苏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览。

停滞阶段:

文革开始后,盆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被打成四旧,被诬蔑为封、资、修的产物,打入冷宫,遭到摧残。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盆景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

大发展阶段:

1977年以来,盆景艺术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参加展出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个单位,展出面积6600m2,展出作品1100盆,参观人数10万余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彩色纪录片《盆中画影》。

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

1982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甘肃、上海等地先后举办了盆景艺术展览。

1983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在江苏扬州举办了全国盆景老艺人座谈会,同时附设了盆景艺术研究班。

1985年,在殷子敏、胡运骅的倡议下,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于上海举办“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许德珩副委员长为展会题字。

1986年,在武汉召开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在彭春生的倡议下,得到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和湖北花木盆景协会的全力支持,同时举办了“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览”。

1988年,在胡乐国倡议下,在北京北海公园成立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

1989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于武汉组织了第二次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截至2018年已办了9届。

中国盆景近年来又先后参加不少国际展览,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这段时期,盆景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盆景的商品化与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盆景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番禺第九届中国盆景评比展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朴清秀,典雅多姿,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植物栽培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它融合山石、盆栽、园林和书画等多项艺术体系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盆景发源国 。

中国盆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盆景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不仅欣赏形象美,同时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作者思想情感。中国盆景以表现诗情画意、清刚中和、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最佳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