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看剧照猜文物的活动又开始啦! | 剧说服饰史

古装剧相关文章防杠说明见:影视剧吐槽的那些事儿:专业解答“杠”和“疑” 

自从“考据”成为了古装剧宣传的重要卖点,感觉自己就多了很多乐趣。不过绝大多数片子得的都是类似于正的毛病,就是看似存了很多历史资料,尤其是文物图片,但是忘了重命名,以至于应用起来令人迷惑。

相关文章重温 +

衬衣:于正告诉我们,存多少张文物图在硬盘都没用!| 剧说服饰史

延禧攻略:发型设计的脑洞和历史原型 | 剧说服饰史

但乐子都是自找的,所以我们还可以玩“看剧照·猜文物”的游戏啊!剧组敢用,咱就敢猜

特别说明:没看过原著,且没有上映,所有故事情节及人物设定参考百度百科及官方微博。

南朝=架空?宋朝=流量?

玩猜猜看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古装剧的朝代背景,这一步本来是很简单的,不过《鹤唳华亭》是个例外吧。

看剧照的时候,我一直以为《鹤唳华亭》是对标《孤城闭》的北宋背景古装剧(真的有点莫名相似),直到别人提醒我它是南北朝,当时的内心世界如下:

仔细想想,魏晋南北朝的古装剧前几年真的很多,但这个时间区间里的服饰究竟长啥样你们有印象么?没有吧!清宫剧虽然纠错过很多次,但是大家至少对清宫剧有个大概印象。

相关文章重温 +

手串:解读清宫剧后妃热门款的“虚”与“实”

如懿传:这一波来自张叔平的清宫服饰,骨相如何?| 剧说服饰史

宫斗都蔓延到旗头上了…多读书是好事,清宫戏为啥学不会?| 热点旧文

云肩: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好东西并不都属于清宫 | 剧说服饰史

寂寞空庭你个头!清宫戏越兴盛,满族服饰越衰亡?(修正版)

所以朋友开玩笑,如果时代设定在魏晋南北朝,约等于告诉观众我们是“架空”,所有帝王将相、家国动乱全是瞎编的。

所以这类伪历史真架空题材的片子,最多用一些国家的名字、皇族的姓氏来透露一点点,不太搞得太实。可《鹤唳华亭》有勇气啊,居然写了确切年代,年号都对得起来那种,这是何苦呢?将来脸会很痛的晓得伐?

△ 备案信息 / 网络

然而,从目前的的宣传看,真的又是宋朝呀,会不会是备案信息和百度百科都滞后了呢?我不能跳这种坑,所以我就找了一下相关信息……还真有!

早在这部剧刚开机的时候(2018年5月)就有网友发帖问了:是不是“改编到宋代了”?

△  猜“刘宋”那位过分优秀了哈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截屏

并且网友的担忧和考量都是对的,正是因为一般人搞不清楚南北朝,才得以让大量“架空”在这里面求生存。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截屏

后来剧照曝光(第一张应该是2018年12月)后,竟然真的就是“赵宋”,也印证了之前营销号“道具宋、风俗礼仪是明”的说法。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截屏

目前看来,相关工作人员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印证,营销号所言不虚。道具、服饰的考据,目前拉绑宋代十分明显,但官宣海报至今没有把角色名字改掉,皇帝一家还是姓萧,不知道这个“赵宋”or“南齐”的选项,他们要怎么圆?

剧组这波混搭操作,除非是想争议中求热度,否则就是两头不讨好、奔着挨打去的。早知要南朝、宋代、明代牵扯不清,还不如不要“考据”这个虚名,不是能力范围的光沾它干嘛?

至于为什么备案“南齐”后又套上“宋朝”,可能是因为早几年是“南北朝”扎堆,如今风潮又到了“宋代”……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截屏

△ 《孤城闭》 《大宋宫词》 / 网络

相关文章重温 +

大宋宫词:从清宫京剧里穿越来一位“萧太后”| 剧说服饰史

《大宋宫词》周渝民身上的两条龙,大有来头哦!| 旁听服饰史

看剧照,猜文物

尽管目前这部剧最终的朝代背景还不明朗(我甚至怀疑剧组自己都没最终想好),但是猜文物这件事还是可以玩的。(顺便还能证明,吐槽这件事,真的跟哪个朝代没关系,单纯就是看这件事有没有做好)

你们是四字弟弟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

还记得《长安十二时辰》刚放预告片的时候,易烊千玺发冠的戴法就引起过热议,因为和一般人以往对于古装片里的束发冠认知有冲突。当时就有博主进行过科普,这也是热议的好处,就是把这种戴法给科普了一下。

△ 微博截屏

相关文章重温 +

长安十二时辰:千万别被“艺妓妆”搞砸!这次说的是营销... | 剧说服饰史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不相信临时抱佛脚的答题 | 剧说服饰史

后来又有道教的人出来科普了“子午簪”。由于《长安十二时辰》虽然方向做对了,但比例有问题,后续的科普热度也一直存在……天真如我,还以为短期内不会有古装剧在这个坑摔倒了,《鹤唳华亭》就直接扑进来了。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所以,估计,可能,也许,还是时间上的问题。《鹤唳华亭》是2018年5月开机的,而《长安十二时辰》虽然剧照在这之前就陆续发布过了,但关于簪子的科普是2018年10月预告片曝光后才被正式提上来的。

这么说来是《鹤唳华亭》运气不好么?却也不是,因为易烊千玺的造型其实推测的成分多一点,但《鹤唳华亭》的发冠却真的有文物参考——首都博物馆藏“宋代 白玉莲瓣形发冠”

白玉莲瓣形发冠

宋代(960-1279)

高7.3厘米 宽8.9厘米

冠为古代男子束发之物,唐代盛行。此发冠白玉质,留有出土锈斑。冠面雕琢重叠的莲花瓣,互相对称。正面下部琢有一圆孔,与冠背圆孔相对,后配白玉圆簪贯通其中。整个器物线条圆润,琢磨精细。

△  首都博物馆

文物原件的直插孔是不够明显么?答案都是现成的,何苦画蛇添足呢?

而这个角色是剧中的皇帝一角,全身打扮很明显是根据《听琴图》而来的(海报调色太过了,不知道是和橙色的同款不同色,还是同一件)。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 《听琴图》局部 / 网络

但是《听琴图》就是束发冠直插的最好例证之一,因为原画够著名。就这样仿了全身,还参考了文物,结果还做错,就真的很怀疑剧组的能力了!

△ 《听琴图》局部 / 网络

之前《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的装扮,应该也是参考了《听琴图》,可惜衣服做得太局促了,反而像清代的《平安春信图》了。

△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 豆瓣

△ 《平安春信图》局部 / 网络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提供给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方式,根据浏览和点击会产生分成补贴给作者。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每个人都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扰,请多包容。

谁都不知道答案的凤冠

说完皇帝就说皇后,先放出来的那张苗圃杀青照比较明显,基本就是根据昭宪太后的画像来的。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 宋宣祖后画像 / 台故

面容上的珍珠装饰及珍珠长耳环也是宋代皇后画像上比较常见的。

△ 宋钦宗皇后像 / 网络

△ 宋高宗皇后像 / 网络

你会发现,第一张和后面两张,是两种不同的装扮,因为第一张穿的是大衫霞帔,后面穿的是翟衣。昭宪太后(宣祖皇帝后像)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宋代皇后里唯一的大衫形象。

对于普通人来说,皇后就是戴凤冠,但是大衫和翟衣搭配的凤冠并不一样。明神宗的定陵出土的四顶皇后凤冠便分属于两类,只是报告里按照龙凤的数量不同命名为“X龙Y凤冠”。

△ 明代皇后(孝和皇后、孝纯皇后)/ 台故

隔壁的《大宋宫词》便是犯了这种错误,将搭配大衫霞帔的凤冠才会用到的设计(加在凤冠两侧垂挂的珠结)加到了搭配翟衣的凤冠上了。最后官方宣传的时候还拿了一张宋代皇后的画像拼在一起,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不要官方吹了你们就信了)

△ 《大宋宫词》宣传照 / @大宋宫词  微博

但由于昭宪太后身份和时代的特殊性,她是赵匡胤的母亲,北宋建立没多久就去世了,并且一般朝代建立之初的服制也并不完善,所以她头上的那个看起来是有点奇怪的,至少还没看到有学者把那个当作搭配大衫的正式凤冠来对待。当然,口语上,我们习惯性会把女性的盛装头饰都称作凤冠,也不管有没有凤、是不是凤。

相关文章重温 +

嫁衣就穿“凤冠霞帔”?这个误会可大了!

“鸡”在中国服饰里的地位,竟然比凤凰还高!

你管这些叫“步摇簪”?如今的古风簪子也只剩下吃藕了……

嫉妒使我质壁分离!这个韩国遍地的宝贝,中国就是挖不出来~

由于这套服制在北宋才进入后妃的礼仪性服饰里(“常服”系统,“常服”和“礼服”在古代是礼仪性服饰),在唐代的时候她们只是日常穿着(日常穿着不可以简称为“常服”),而五代一直到北宋初应该都是过渡期。所以,昭宪太后的头饰,看起来唐代到五代的女性盛装头饰很像。

△ 莫130窟供养人(常沙娜重绘) / 《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 相关书籍

有些做影视剧服装考据的人觉得,只要收集到一些对应时代的形象资料,照葫芦画瓢就可以做了,这件事超级简单呀!事实上,历史资料都是断断续续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了解来龙去脉以及一些规律去完成“填空”,这就不是去网上下载图片就可以完成的了。

苗圃还有一个类似凤冠的发饰搭配的不是大衫,可以明显看出,服饰的隆重程度是下降了,但是发饰却看起来更复杂了。这种此消彼长,显然是违背一般服制常理的(这剧的服装设计逻辑真的很迷)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如果以宋代为时间坐标(南齐不要想了,毛都摸不到了),恰好有画像表现过后妃的类似装束。

△ 《宋人画瑞应图》局部 / 网络

上图中C位那个就是赵构之母,可以明显看出来与周围女眷穿着一样的便服,而不是电视剧里那种处处要高周围人一等的盛装华服。头上戴的是普通的团冠,这是普通百姓也会使用的。凤冠这种东西,即便后妃命妇,也只有在特定场合下会使用,频率很低。

△ 新安县石寺镇李村2号北宋墓/ 网络

相关文章重温 +

她站在门内,她探出门外,是否要追随这场古墓之旅?

对于收集资料的人来说,若是使用关键词,可能就忽略掉这些了。真的要强调,我们辛辛苦苦看一堆书,不是为了喷某部古装剧,而是想告诉你们“考据”的X真不是这么好装的。

多少小聪明都绕不开的清代

再说说《鹤唳华亭》第一张曝光的剧照,把很多人的胃口都吊起来了,王劲松老师演古装真的是太可了!!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虽然大雪的特效和景深模糊了很多细节,还是可以从这张剧照上看出很多端倪,就是有些气息是藏不住的。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王劲松老师身上披的是啥??一块布,还是一件衣服,是因为斗篷被辟谣太多次不能用,所以想出来新的fashion了吗?大家就不能好好用风雨衣么?

相关文章重温 +

御寒攻略:《红楼梦》里的经典「爆款」斗篷

坑爹的剧组,就这么冻死了梅长苏  (影视“斗篷”简单科普)

△ 元 太行雪霁图 / 网络

风帽啊、斗笠啊、蓑衣啊,都可以用起来,实在不行撑伞啊!裹一块布(如果是的话)的操作实在是太不体面了,披一件衣服(如果是的话)的操作也太韩剧fashion了吧!虽然是现代人拍的片子,但是如果想要有古朴之气,有些“陈腐”的调调还是得拿起来。

相关文章重温 +

古风「斗篷」拯救计划:冬天嘛,还是要堂堂正正御寒呀!

雪天服饰装备指南:风度和温度如何兼得?

不用斗篷(除非这是一个形状古怪的斗篷)的原因大概率是想要避开清代的坑,但是很快就掉进了另一个清代坑。没办法,因为我们现在对于古典的记忆其实都不会超过200年,对历史“不假思索”的后果就是,避坑这件事全靠我们这种“马后炮”是没用的。

手上的手炉又把我们一秒拉回了清代。

△ 《鹤唳华亭》剧照 / @电视剧鹤唳华亭  微博

我相信大家可以找到宋代的“手炉”记载,因为我也找到了。但那个真的只能叫做“出处”,希望大家分清楚什么叫做“出处”,什么叫做“考证”,宋代提到的“手炉”跟后世并不一样,主要是熏香使用的。一直到明代,才有了随身暖宝宝作用的手炉,当时可能还是比较多“袖炉”,还可能是“兼职”的顺便作用。

我们更为熟悉的手炉形象,则多在清代流行。87版《红楼梦》里多次出现“手炉”,样式便是仿制清代。

△ 87版《红楼梦》 / 网络

△ 手炉 / @故宫博物馆 微博

清代仕女图里,手炉也很常见,并且可以窥见当时的使用方式。(由于不知《鹤唳华亭》的剧照前后情节,所以无法评说使用方式是否合理。)

△ 十二美人图 / 网络

△ 陈枚 月曼清游图 / 网络

相关文章重温 +

你这么说有点瞎哦!关于《十二美人图》我想告诉你的真相

也是醉了!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拿仇英的仕女画当明代服饰看!?

手炉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取暖用品,这一类道具对于早年的影视剧从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是经常被自然使用的。这些年由于时代变迁,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遗忘了这些,如果哪部剧特意使用了,反而会成为剧粉眼里高大上的存在。

一起期待后槽吧!

是不是发现,吐槽这件事真的跟朝代没关系。只要你用了文物,自然就被人看出有没有在正确使用。

说实话《鹤唳华亭》的很多考据都挺令我疑惑的,有空会再开一些专题聊聊,顺便也期待有更多官宣物料放出来吧!

磨磨唧唧又写了近四千字,撸猫使我沉沦,也让更新又长又粗,就像它的浣熊尾巴,哈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