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了春节的民国,到底意欲何为? | 春节特辑

之前写年终盘点的时候,时间上也正好是圣诞节前后,一年一度的“洋节”大讨论又㕛叒开始了。但是我就立了个FLAG说元旦聊,结果被我鸽了,所以就春节聊吧,虽然切入点有所不同,但是内核算是一件事。

之前小伙伴画新年贺图,想找一些春节气息的月份牌之类的参考,大家回忆了一波,发现几乎就没什么印象。这事就便该问个“为什么”,我便说,因为民国不过春节

△ 宣传画里的春节,年代不明 / 网络

春国不过春节这事,还不简单,是一件席卷全国的大事件。丰子恺有过一张不怎么出名的漫画,叫做《废历新年的学生》,描绘的便是当时社会的纠结。

△ 丰子恺漫画 / 网络

漫画的“镜头”里,一个学生被“家庭”和“学校”拉扯,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而“家庭”与“学校”的形象,也显出了民国时期两个完全不同的穿着,传统服饰与洋装。而我们熟悉的春节,在这里被称作“废历新年”,这个名称就决定了它的地位。

事情的起因是民国建立之后,立马就宣布了改历。理由也很正当,要和以往的王朝彻底划清界限,要和国际世界接轨。当然,这个理由今天听来有几分滑稽,但是对于当时落后挨打的中国来说就是一碗超香的鸡汤了!

民国时期将1月1日设作元旦,元旦放假,这没毛病,大家开心地过了。等到农历春节到了的时候,大家依然是照常的开始筹备春节,一个传统的春节准备时间冗长、仪式繁琐、参与人员众多,基本上要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祭灶一直折腾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这个时候跳出来说,春节不许过,甚至有的地方连拜年都要罚款,老百姓几千年的惯性怎么刹得住?

△ 年画里的春节  / 网络

△ 民国时期,北平,春节 / 莫理循拍摄

而丰子恺的漫画背景就是,学校里的春节是不允许放假的,并且是不允许在那个时间以别的理由放假,但是天底下多的是政令管不到的角角落落,家里要祭祖要谢年是堵不死,可学生也得回家参与这些仪式啊,于是最惨就是夹心人了。看看现在因为不让放鞭炮就呱呱叫的自己吧,哈哈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给原创作者的一点福利,大家的浏览和点击会产生一些微末分成补贴作者。但具体的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生成,每个人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所能看到的。

民国的改历如今看来是有些滑稽的。

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订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改用阳历令

纪年上它采用黄帝纪元,这一说法如今依然有一些民族主义者反复提起要求复用。它本质上是反对黄帝年好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不想采用西方的耶稣。倒是想过用孔子算,但是难免宗教化,想想还是黄帝合适。但是黄帝是个传说人物呀,各家算的黄帝数字就统一不起来,孙中山也有想统一这个数字的意图。但是后来民国的民族形势变化,黄帝纪年也就被淹没了。

△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候选人题名 / 喂鸡

历法上它用西历,也就是格里高利历,并且执行上一刀切传统历法。于是大家肯定要问,那我的端午节怎么办?我的中秋节怎么办?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春节怎么办!

春节怎么办,绝不仅仅是民众直观感受到的“年没法好好过”如此简单,它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比如,账期结算,传统商户是以旧历年为结算,比起需要按照旧历进行农活的农民,商人的话语权就大多了。比如国家时间不同意了,你说去年到底是哪个去年,今年又是哪个今年,体现在文书上那就是致命的问题。

民国也不是热血上脑想了这么一出,毕竟在它之前有过可参考的案例,并且是有收益的,那就是日本“明治改历”

明治初期进行了改历,不仅缓解了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危机(改了以后月份少了,可以少发公务员工资),而且帮助日本在脱亚入欧上更进一步。付出的代价是小的,因为基本是民众埋单,获得的收益是巨大的,因为政府躺赢。

但是日本那次依然充满了各种仓促和慌乱,相比民国却依然是多了基本考量的。比如它让新旧历并注了好几年,就像现在我们用的。青蛙煮到半熟了才大火猛烤,比民国一上来就干还是显得从容许多。

此外,大国与小国,一个历法深厚的国家和另一个,在改历上的难度显然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中国的历法有多深厚呢?足以消解西方科技!

之前在《99.9%国人都算不出来的中国农历 | 应该是至今最烧脑的一篇》里就提到过中国的几次改历,确切来说,是天文学进步下的历法准确度调整,其中明清开始历法的制定就有西方科技参与。如我们眼下采用的农历,基本框架算法是《时宪历》,它便是由西方传教士在明末制定又在清初献给了清廷。但是我们不会觉得它有多么“西洋”,因为西方科技提供了算法内核,而节日风俗依然是中国式的

△ 汤若望 / 网络

历法是因大自然的变化而诞生的,农历对于农时风俗的适应、对四季变化的体现远远超出了公历,这也是它始终存在的土壤。但是对于那些五谷不分的人来说,那就不算一回事了。之前在《清朝末年:让我们穿好“新衣”迎接中华民国的到来》里就提到过,民国的诸多变革其实在晚清就开始酝酿了,并非改朝换代以后头脑一热的产物,尽管看起来有时候真的很像。

晚清开始就有很多人使用公历作为时间记录。梁启超还记录过他的阳历“真香”过程,之前觉得日本明治改历真可笑,后来出去转了一圈发现“真香”,开始用公历写日记,当时还被人扣不爱国的帽子(这顶帽子真是好使)。

当时已经很多人走出国门,接触到了五千年自我沉迷以外的时间,“真香”大军初具规模,然而真的要动手就是不太好的。因为渊博睿智如梁启超,还有一个“真香”过程,一般民众呢?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达不成“国士”的思想高度,就想腌个腊肉祭个祖、放个鞭炮拜个年呀!

最终,春节还是顽强地保留下来了,连带着如今存在感越来越微弱却依然少不得的农历。

当时人有对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看!一百年了,其实我们没啥变化,聊的争的的也就是这些事儿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