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1016-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为何能在轰炸下,保存绝大部分军事力量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发生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凭借绝对的空中优势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在北约的轰炸之下,南联盟遭受了近8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毁,近4成的油库和近3成的广播电视台损坏的惨痛代价,总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北约军队对南联盟军事目标的打击却十分有限。除了少数战斗机在空中被北约军队击落外,南联盟大部分的主战装备和作战部队都被保存了下来。

(科索沃战争中的科索沃解放军)

那么,为什么北约军队没有能摧毁南联盟军事目标呢?南联盟到底是如何将军事力量保存下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科索沃战争的起因。

巴尔干半岛一直是著名的火药桶,在漫长的历史上纷争不断。二战之后,政治强人铁托将半岛整合在了一起,组成了南斯拉夫。但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众多的历史矛盾,南斯拉夫的内部一直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铁托在世时,南斯拉夫还能在铁托的威望和高压手段下保持表面和睦。但当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便不可遏制地爆发了。1980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逐步兴起,科索沃地区开始出现一些示威运动。

1989年,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时任南斯拉夫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人的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自治省的地位。

不过,这一举动反而更加激起了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反抗,科索沃地区的形势越来越乱。

(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

1991年,南斯拉夫正式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先后宣布独立。第二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组建了新的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一直盼望着独立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却仍然在南联盟管辖之下,并没有独立成功。

为了真正获得独立,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了议会和行政机构,并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从而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此后几年中,南联盟忙于波黑战争,一直没有对阿尔巴尼亚族人进行打压。这就使得科索沃政权得到了珍贵的发展机会。1996年,科索沃政权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开始正面同塞尔维亚人进行抗衡。

1997年以后,科索沃和南联盟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失去控制,同时排除掉被西方国家视为异类的南联盟。美国决定正式介入这场科索沃的战争中。

1999年,美国以“南联盟不接受调停”为理由,于3月24日带领北约的13个国家对南联盟发起了空袭行动。

(介入科索沃战争的北约空军)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场一边倒的空中作战秀。在为期78天的轰炸中,北约总共出动了1200多架飞机,总计轰炸了32000多次。各类炸弹加起来甚至超过了2000万枚。

而在北约的轰炸之下,南联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除了最开始的两天还派出一些战斗机对北约投弹机进行拦截之外,南联盟在后面绝大部分时间中,干脆任由北约飞机在天空中肆意撒野。

最终,南联盟的众多铁路、桥梁、医院等生活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南联盟被迫从科索沃撤军之后,北约军队才停止了对南联盟的轰炸。

不过奇怪的是,明明北约军队的作战指令是摧毁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但战报中传来的基本上都是破坏生活设施的作战成果,就算偶尔有一些坦克和大炮被炸毁,但北约军队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感。因为这些坦克大炮摆放的位置实在是太奇怪了,完全就像是南联盟送给北约轰炸的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北约军队所摧毁的坦克大炮,还真是南联盟故意送来给他们炸的。早在北约轰炸之前,南联盟就利用国内山多的特点,修建了许多洞库和地下设施。像坦克飞机等军事武器,早早地就被送入了山中。而北约军队炸毁的,只不过是南联盟煞费苦心制造出来的假目标。

在这场战争后,南联盟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得到了保全。北约的轰炸行动看似威猛,但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却十分有限。

(参考资料:《科索沃战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