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如何辨别真伪

  北宋早期普及的剔雕工艺一样,北宋早期的磁州窑系也是这个情况,这个时期的剔雕瓷器,虽然没有耀州和越窑那样的规整,但是还是十分精美的。剔雕、刻花和珍珠纹的瓷器也是在这个时期流传开来的。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多、为早。它们的早期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如河南的鹤壁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的曲河窑都创烧于唐。禹县扒林窑的白地黑花,以黑彩醇厚、画笔粗放简练见长;山西介休窑的白釉黑绘划花、白釉褐彩绘花,以深浅咖啡色、黑褐色、桔红色和多变化的色调为特点。洁白的化妆土底色托起桔红色的花纹,鲜明美观、独具一格,是磁州窑系中的精绝之作。

  磁州窑继承了邢窑、定窑的诸如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装饰技法,又发展出了釉下彩绘的装饰技法,这个技法开创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作为中国北方最 大的千古民窑,虽说到了元代逐渐走向衰败,但也一直没有停止生产。据《大明会典》记载:“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录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 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这段文字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窑场再次兴旺发达,上承宋、金、元民间工艺传统,下启清代粉彩装饰艺术。特别是设立了官窑,大批精美的瓶坛征用入宫,提高了磁州窑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更加稳定、秀气,无论是日用瓷的碗、盘、碟、罐,还是供皇 家用的瓶、坛,都更加注重装饰,绘画娴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清至民国时期,彭城镇的瓷业生产多以民间日用瓷为主,继续发展并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为什么磁州窑在元代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惨烈战争和蒙古的野蛮统治,给全国特别是北方工农业造成破坏。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窑工流失,社会生产力下降,社会需求骤减,是元代磁州窑乃致整个北方地区制瓷业衰落的社会原因。元代磁州窑走下坡路第 二个原因是元朝取得政权之后,打破了原金国与南宋相互封锁而贸易不畅的隔阂,商品大规模流动加快,南方质优价廉的瓷器得以源源不断销往北方民间,磁州窑在市场上遇到了的竞争者陡增,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受到挤压。元代磁州窑走下路第三个原因是自元代之后,元青花得到发展,中国的制瓷中 心,逐步转移到以青花瓷为主打的景德镇窑,磁州窑在市场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发生了显著改变。

  早期以烧白瓷为主,中期开始烧制具有定窑及磁州窑风格的瓷器,窑址遗存的瓷片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褐彩,造型有盘、碗、罐、盖碗、盆、洗等。其釉下彩绘多画折枝叶纹,纹饰外罩透明玻璃釉,胎上敷有洁白的化妆土。其白底红花与磁州窑、当阳峪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划花装饰极为相似,但色彩更加鲜艳漂亮,为介休窑的绝 佳作品。介休窑金代黑酱釉碗有细线条印花,青黄釉印花大盘上装饰有孩童荡舟于莲池的纹饰。金代黑釉剔花产品多以卷草、鱼莲为装饰,造型有瓶、壶、坛等。山西省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窑址还有位于霍州陈村一带、创于金盛于元的霍窑,位于长治八义镇、在金代以烧造白釉红绿彩闻名的长治窑。

  上世纪20年代,距离河北邯郸80公 里的巨鹿县,农民在打井过程中,发现了宋代被洪水淹没的巨鹿古城。并出土了大量文物,磁州窑就是其中最为著 名的品种。图为馆藏金代磁州窑红绿彩碗,珍贵难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