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想一层,多走一步
在过去的三周里,我们依次共同学习了“目标行动公式”、“现场管理五步法”和“四做工作法”这三个工具,这也是总共五季“三大工具”的第一季,定位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规范地去安排和指导工作”。
通过“管理篇”和《从平庸到优秀》这本书,看这些文章读这些案例,并不足以支撑我们马上有效运用“三大工具”。从学到习,是一个过程,有其内在规律。
希望认同或喜欢“三大工具”的朋友们,在持续关注“梁言相劝”的同时,要多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使用去练习,和身边的人多交流多探讨。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或反馈。
今天送上一篇短文,是我在工作中推行“三大工具”过程中,在“规范篇·上”结束时,与我的同事们的一个交流,希望对大家日后的运用有一些帮助。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中基层管理队伍甚至普通的员工都在努力做事,但常常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件,不仅令顾客不满意,让老板或领导大为光火,就连做事的人本身也甚感沮丧,对工作逐渐失去信心和热情,更可怕的是破坏了管理中各层级和同层级不同个体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的内在关系。
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只要前提是“都在努力做事”,那么往往和一个主要因素相关——那就是工作的方法,即管理还是太粗放、太简单。对于刚刚起步期的中小企业,或是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这种效应尤为明显。
那么怎么办?既然是管理的粗放、简单,那么就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提升”,并且是从具体的方法、工具和机制入手。
“三大工具”的第一季,这三个工具的定位是“一名管理者如何去规范地安排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角度也是一个全过程,从布置工作、指导工作、确认工作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从中基层管理者“规范地安排工作”开始切入整套三大工具,主要原因是中层在组织中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组织的执行力或者说能力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组织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问题,但实践证明执行力问题解决的初级阶段,中基层管理能力提升对问题解决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在这个“提升&变革”的过程中,价值最大的不是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中基层管理者思维方式的变化,比如问题意识的建立、比如改善意识的形成,这也为组织进行更深层次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变革奠定必要的干部队伍和思想基础,甚至有可能产生变革的积极的推动力之一。
在具体方法工具推行应用的过程中,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将小事做好了,就是了不起,何况人生和工作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么努力结果却不是特别理想,并不一定是努力度不够,可能是“方法”有问题。
2. 应用方法或完成一项工作本身都不是目的,都只是一个过程和手段,所以具体做事时要思考一个问题再去做——“想谁之所想,走到哪里去?”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屡屡碰壁屡屡失败,灰心沮丧之余总是抱怨社会复杂、怀才不遇,其实自己连这件事为什么做和怎样做才能做好都没有思考过,成功只是偶然,失败一定必然,我对大家的建议是:“想谁之所想?”——想组织之所想,想顾客之所想,想员工之所想。“走到哪里去?”——走到问题那里去,走到真因那里去,走到方法那里去。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在内心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应该如何做这件事?“为什么”是方向,“如何”是方法。
能做到以上“三想”、“三走”,我们就能做到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程度,那就是“一次把事做对、靠谱赢得信任、素养成就未来”,成为一个对顾客、对组织、对员工也对自己负责的人。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理念:管理者的使命是为组织解决问题和为员工做好服务。
这一切,从“靠谱”开始,即做到“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杨铁梁《从平庸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