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岭的记忆(6)

那些远去的繁华之集市和山会

大丈岭的集是阴历的逢“一”、逢“六”。

也就是每隔五天一个集。

大丈岭的集市主要在南北街。最兴旺的时候,北头到火车站的东西街,南头到丈岭医院的东西街。

大丈岭的集是露天的,有衣服市、布市、鞋市、五金杂品市、菜市等。

衣服市是用竹竿搭起来用绳子拉着,再用铁钉固定。固定摊位都是买的,但仍需要提前到达,不然街上拥堵,赶集的人上来了,摊子没摆开那就麻烦了。那时候丈岭街上没有卖衣服的门店,四季的衣服都是赶集买。每到赶集,摊子前面挤满了大闺女小媳妇。有精明的商家,会自己家人“做托”,你卖我买,唱一出双簧,买了卖了,转一圈再回来继续演下去,也很热闹。

那时候布市很大,大都是双羊那边过来的卖布人。他们的口音很有辨识度,一听就是“高密银”。他们每次赶集都早早来到丈岭,冬天几个人合伙开一辆三轮车,围着被子大衣。集市上人多了,脱掉大衣露出崭新的西装或者流行款式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用他们摊子上的布做成的穿在身上就是广告。有几个人眼光特别好,嘴巴又甜,卖得特别好。也有嘴笨的,一上午也卖不了几米布。

布市拉动了裁剪市场。人们买了布就拿去加工。所以裁缝摊都挨着布市。只要有好看的款式,一个人穿了很快满大街都穿。胖瘦一个款式,走在路上“撞衫”是经常的事。有一年,我在青岛做了一套衣服,被一个朋友拿去打样,愣是20多天没有传回来。

东龙湾十字路口是丈岭集最繁华的地方。往西是菜市,往东有牲口市。往南是鞋市,往北是布市。十字路口有三轮车卖秋衣秋裤,记得有对夫妻。因为常年赶集,两口子都晒得黝黑。女的嗓门极大,说话也很泼辣。有时站在三轮车上拿着秋衣秋裤挥舞,嘴里还有一套顺口溜。有时,男人把秋裤套在裤子外面,一边喊:“又肥又大”,一边两只手往外撑着裤腰。两口子嗓门大,生意好。三轮车下总围着一群人,女的手里厚厚一沓钞票。红的绿的,引人注目。

牲口市在东头,我早早就知道卖牲口需要经纪。马牛羊,老母猪,小猪仔,家里养的兔子,都可以到牲口市交易。有一年流行养长毛兔,我爸买回四个,几天都死了。几十块钱一只,指望卖兔子毛换钱。我甚至设想着我每天拔草喂兔子,一只兔子赚多少,四只兔子长大那我不就发财了。没想到几天都死了,我娘心疼得要命。检查后发现兔子每个脚都有伤,是买来之前都受伤了。问我爸才知道,他没有挑,卖兔子的人直接给他装起来,还说给他挑好了。为此,我爸再买什么我们都不放心了。他太实在,人家说什么都信。

那时候每隔五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集上。吃的穿的用的,都能从集上买到。在集上,嫁出去的姑娘会遇到娘家村的伙伴。都出嫁了,在不同的村子,见到了拉到一边聊聊。多年不见的老伙计,在集上碰见了,墙根坐坐,抽个烟,拉拉家常。有时,因为这样的偶遇,赶集回家的脚步都是欢喜的。

大集上不缺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也不是需要买什么东西,就是喜欢去凑热闹。拥挤时小伙子趁机推搡下漂亮姑娘,惹得姑娘那个嗔怒。即使被骂,也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丈岭大集两头是看自行车的。那年月,没有汽车。自行车是每家主要的交通工具。如果没人看着,丢了自行车可是大事。自行车看一天一毛钱。一般过了中午大家就陆续散了。也听说过,有个人在集上遇到老朋友了,就着烩火烧打上一壶散酒,喝多了直接回家,自行车撂在集上,家人又跑去给他找回来。遇到磨蹭的人,看行车的守着他自己的车子,等到太阳落山。

偶尔会遇到外地来的耍把式卖艺的人。大人小孩带个猴子。锣鼓敲起,一会聚了一圈人。大人孩子耍棍子,舞枪。有时大人把孩子用头顶起,几个惊险动作,惹得一圈人跟着屏住呼吸。猴子红着屁股,瞪着圆眼,等主人忙完了,猴子举着帽子要钱。

每年的四月初六和九月二十六是大丈岭的山会。丈岭没有山,比赶集规模大的物资交易就叫赶山。赶山的人更多,有的人从很远地方来。赶山的头一晚大街上就热闹了。炸油条,卖火烧的摊子提前支起来,丈岭站东龙湾村的人都开始出动了。远方的亲戚也有回来赶山的,闺女提前接了娘来,姥姥早早接了外甥。赶山就是大丈岭的大party。

三十年前大丈岭的街道还窄,赶山还会人潮拥挤。我就在东龙湾那一段被踩掉了鞋子。最拥挤时双脚离地,漂移了很远。那次鞋子掉了,人也倒了,差点被踩踏。坐地上还捡到一块手表。擦干眼泪,找到鞋子,把手表交给了学校老师。其实那时候不上学了,可还是第一时间觉得该交给老师。

每逢赶山学校会放两节课假,同学们会出去看热闹,富裕的同学会买点吃的。我在那天会得到我娘给的两毛钱。一毛钱买一茶碗瓜子,一毛钱买一茶碗大米花。

每年这个时候,大丈岭的“年集”到了最热闹的时候了。各种过年必需品上市。对联、蜡烛、年画、鞭炮……

“年集”的热闹带着幸福的味道。忙了一年了,丰收也罢,欠收也罢,一家老少都买件新衣服,大红的对联要贴,孩子的鞭炮得买,添几个碗,买几个盘子。

腊月二十一集上数着菜市最忙。肉得买了,鱼得买了,菜得买了。没有冰箱,就怕买了天气暖和,那东西就不敢买多了,不买也不行,正月里还要招待亲戚朋友呢。

大丈岭的集在当地很有名。东面塔耳堡和西面太保庄的集比大丈岭的规模差远了。

这些,也都是三十年之前的场景了。如今,大丈岭有了几家超市,缺什么不用赶集随时可以买到。家家都有汽车,也可以去逛市里超市。看自行车的行当没有了,很少有人自行车出门。曾经的摩肩接踵早已成为历史。

2018年正月,我去北京周边一个地方赶集。人很多,熙熙攘攘,但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卖的东西很多,但明显没有大丈岭特色。我在集上逛了两趟,怅然若失。我在寻找一种心底的味道,我明白,这种味道叫作:故乡的味道。

(感谢您读到这里。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点击文章题目下面的蓝色字体,关注我。也可以把我的二维码推荐给您的朋友们。未来岁月,一起走过。)

(0)

相关推荐

  • 汝城岭秀||登云仙

    文|何优秀   图|小O等 登 云 仙 是汝城岭秀瑶族最高的山峰,海拔大约1200米,也是佛教仙寺圣地之一.山顶古树参天,翠绿葱郁.在仙寺的前方边缘,遒劲挺拔的几棵紧密相连的红豆杉,一年四季以它蓬勃的 ...

  • 据说罗岭的巨石山,能找到心跳的感觉……

    据说罗岭的巨石山,能找到心跳的感觉……

  • 带你走进|汝城岭秀至盈洞的穿越

    文|何优秀   图|许国云    郭应华   何述雄 原盈洞瑶族乡,有着"郴州汝城县的西藏"之誉.那里很多地方很美,还待开发,是少数民族瑶族的聚居区.那里山青水秀无污染,人勤物丰, ...

  • 秋裤

    开始降温了 今年和降温的关键词是秋裤 这一阵 最时尚的年轻人 是光腿短脚裤配时装鞋 我们小时候 秋裤是做"球裤"的 每到运动会 学校会要求每个人穿蓝色球裤参加开幕式 到高中的时候 ...

  • 深秋,到岭秀山林间赴一场季节的约会

    [十六字令]归,如黛山峦小翠微.峰回处,红叶伴人随. 2021年10月23日周六,天气阴柔方好.汝城徒步转松群进行了一场赏心健身行第三十八站(岭秀)的徒步活动.徒步路线是:先乘车至岭秀古桥,徒步经石背 ...

  • 大丈岭的记忆之:想做他的孩子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们吧! "你家有几口人?" "晴天两口,阴天一口." 这是好久好久我才明白的一问一答. 回答问题的是一个男人, ...

  • 大丈岭的记忆之七十年代的暑假

    喜欢就点"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麦假过后就开始盼望暑假了. 树上的叶子绿得发黑,麦茬玉米长到膝盖,树上的知了叫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暑假终于盼到了. 其实,那时候暑假也叫伏假.入伏了,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年糕

    进了腊月门,娘都会赶集买当年的黍米,我知道今年的年糕又有的吃了. 北方的年糕主要用的是黍米,也就是大黄米.淘黍米,俗称"淋米",就是洗米的意思.淋米用温水,淘出沙土,把干净的黍米放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饽饽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饽饽了. 在我看来,蒸饽饽是春节前最有仪式感的事了. 前几天刚扫了屋,家里收拾干净了,娘头一天泡好"引子",今天早晨蒸饽饽这巨大的工程就开始了. ...

  • 大丈岭的记忆(续)

    大丈岭美食之豆豉酱 今天早晨,我又跟老娘确认,到底是叫"豆豉酱"还是"豆水酱"? 从小到大,我都跟着娘叫豆水酱.那不管应该叫什么,还是叫豆水酱吧.娘在,还是她说 ...

  • 大丈岭的记忆(后记)

    这几天我被大丈岭的热情包围了.这热情从大丈岭出发,扩散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 一直被后台的留言感动着,写5的那天眼泪一直流,眼睛一天都是湿的.大丈岭人的善良.淳朴让我感动.平凡如我,只不过搬运了一段文 ...

  • 大丈岭的记忆(7)

    那些大丈岭的大人物之张本万 离开这些年,大丈岭有一些人总出现在脑海里.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还在丈岭生活着.可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形象总栩栩如生地存活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棵棵老树,扎根在大丈岭的 ...

  • 大丈岭的记忆(5)

    那些难忘的青涩时光 大丈岭曾经是我们当地的教育中心. 小学毕业后我们去丈岭上初中.那时是在老初中校园. 那时的同学记住的不多,可能年龄小的缘故.任课老师记得几位.最难忘的是体育课上刘老师那句:以林蕾为 ...

  • 大丈岭的记忆 (4)

    那些忘不掉的味道 大丈岭街上有几个做吃的摊子,有的风雨中存在了几十年,有的早已不见踪迹.可味蕾是诚实的孩子,吃过的美食再多,还是给记忆中那些味道留有一席之地. 三十年前,每到赶集,丈岭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