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原创散文丨清修莲实心自清
清修莲实心自清
文/李玲
已至暮秋,天气越来越清冷。天地之间,除了醇红和金黄的秋叶,其他能入眼之景,甚是了了。秋的退场,预示着冬的迫近。
一个暖阳融融的晌午,我们家小外孙由姥爷带楼下散步,我称之为“遛娃”,其实就是带小宝出去晒晒太阳,以增强体质;再说得矫情些,就是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尽享造物主公平慷慨的馈赠吧。
一会儿功夫,祖孙俩各自举着或直挺或歪脖的莲蓬回来了,喜不自禁,尽显得意神情。姥爷兴奋地喊着:“看我们摘什么回来喽!”而平常连一片枯叶、一枚小石子都视作珍宝的小宝,也高举着莲蓬冲姥姥喊:“这个!这个!”向我炫耀呢。
这几天他们祖孙俩散步的必经之地,是楼下小河边窄窄的甬道。他们的行程好像是遵循了孩子铁定的秩序性,每天中午围着小河转一圈,每次必采得二三枚莲蓬回。这干枯挺硬铁青的莲蓬,应该是收获的人遗漏的,抑或是因其不够饱成、不称人心意而被采莲人有意丢弃的。我倒是几乎天天得见这晦黯、满身衰败气息的平常之物,没觉得稀罕,也没当成什么好物件,可以说是没入我法眼。
姥爷在书房一阵鼓捣之后,略带喜色地走出来,手里捧着一小撮铁黑色的光洁的莲子。当近距离地看到这古董似的、像是沾满历史的锈迹和岁月的沧桑的莲子的真容时,我便一见钟情,白眼瞬间变青眼,另眼相看了。
一直以来,我以为莲即为荷花。后来看到一典籍里有这样的记载:“莲,其根藕,其实莲,其茎叶荷。”可见,莲是果实,即莲子。莲子,又称莲实、藕实、水芝、泽芝、石莲子等,每个称呼都那么雅致。莲子肉里包裹着莲心,称青心,因其味苦,又称作苦薏。莲农历八、九、十月是果实期。莲子开始时色黄,渐变成青色、绿色,成熟后就变成黑色了;而莲心颜色不改,是青色。我想,莲子也有它的生命历程啊,黄是它的阳春,青是盛夏,黑便是它的隆冬了。
此莲蓬生长的水域,就在我们居住的楼下西侧。从三十一级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下去,是一条宽三至十米不等的小河。称它“小河”是谬赞;叫它“水渠”,我觉得应该是尊称,是大号;而小名应该叫“水沟”。因为它不仅没有长流的活水,也的确没有印象中“水渠”的宽敞气派。
沟里多是水生植物,少有大于一见平方的洁净水域。水生植物以荷和芦苇为多,是这里的“大户人家”,但不是杂居,而是各有各的领地,这片是荷塘,那片是芦苇荡。和芦苇间生的是“韧如丝”的蒲苇,蒲苇太少,势单力薄,有点外来户的感觉。《诗经·泽陂》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可见,这荷蒲共生之景,古已有之。
初春时节,若你从沟边路过,就感觉各种嫩芽呼呼往上窜,一天一个样儿,崭新的芽渐渐伸展出簇新的叶。对于新的生命,没人挑剔它的俊丑,就如每一个婴儿都是天使,让人心爱不够。而一到夏天,人们就不满足于婷婷华盖似的荷叶泛滥的绿,而是盼望荷花一展娇美容颜,由花骨朵开成淡粉、淡黄、米白的花。
如今,处在秋冬之交,莲渐渐枯败成一池残荷。莲的近邻芦苇顶着芦花在风中摇曳,而蒲苇也举着丰满的蒲棒对抗着西北风。这时,小巧玲珑的野鸭不时出没于芦苇荡。这些小野鸭通体黝黑,双翅上点缀着一丁点白,唯有喙通红通红,它们时而在水里悠然地游戏,时而在残荷间散步觅食,人一靠近,转瞬又藏匿到芦苇荡里,从中传出几声悠闲的鸣叫。虽然有小鱼在水里游,小鸟在河面上飞,但相较于热闹的夏天,此时此景,缺少了各色蜻蜓优雅的点水和青蛙的聒噪。
这幅景色使我想起南宋诗人徐照《采莲曲》里的诗句“罗盖初收晚日阴,野凫飞起小鱼沉”,这洁净的意境所蕴含的朴素的情味,时隔八百年,竟依然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浸润我的心田。“莲蓬摘下空留炳,把向船前探水深”,是此诗的后两句,徐照,这位一生未仕、贫寒潦倒的布衣诗人,亦如我般,或我如他般,热爱这莲与荷。
河面上那“空留”的“柄”,就是莲蓬曾赖以存在的茎。枯茎呈古铜色,色彩鲜亮些的就近乎金黄了。细细观察会发现,茎上还有稍稍突起的小刺。光秃秃的茎,有的微微颔首,那是风化前曾经水分充盈的莲子,使得莲拥有了这谦逊的姿态。这些支撑莲蓬的茎,大多细且直且高,而荷叶的茎多是拦腰折断,作倒伏状,深情地亲吻着孕育它的浅浅的河水。北风袭来,枯败的荷叶也多已收拢起舞裙的圆边,蜷成一团,竟也有了莲蓬的模样。莲蓬的茎和荷叶的茎,高高低低,相互映衬,莲蓬、荷叶,构成一幅幽美的残荷图。
对岸有一棵不大的“花树”,被几棵高大的垂柳护佑着。我不知道这树的名字,它的叶子像极了小杨树叶,经历了初霜,叶竟像花一样鲜艳,远远看去,像熟透的果子挂在树枝上,或红酽酽,或黄澄澄,颇为招摇,在这寂寥的冬日,很是吸引人的眼球,越发反衬出莲的孤独。我心里隐隐为莲鸣不平,心想,再过几日,朔风更紧,霜冻更浓,那缤纷绚丽的叶又能挺多久呢?而我坚信,沧桑坚硬的莲实,虽然还会孤独如故,甚至会零落到浑浊的水里,颜色更黯淡,变成铁青,但它也依然不悲不喜,因为它知道,它会存留百年,甚至千年不腐。
莲的繁衍方式有两种:藕作为根,可再萌芽;莲子能作种,落入水中也能长出新莲。那落水的莲蓬,它的使命不是化成护花的春泥,而是孕育崭新的生命,使高贵的莲生生不息。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两颗留存完好的宝贵的种子,和碳化的粮食一起被发掘,这两颗种子就是莲子。莲不仅有难以想象的强大的生命力,还有着纯洁的灵魂,这一品格和佛教教义相契合。佛祖和西方三圣都是坐在莲蓬之上,说明莲的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正符合了佛教倡导的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的教义。
大概是缘于惯性,姥爷带去摘过几次莲蓬后,小宝心心念念摘莲蓬。姥姥带他从河边经过,他能一眼看到河中央仅存的几个干瘪的莲蓬,激动地指着喊:“这个!这个!这个!”他心里有期许呢。
今天姥爷又在书房里鼓捣那几枚莲子了。听室内传出的哧哧啦啦的声响,猜想,是不是像打造钻石似的,切磋琢磨的工艺都用上了。他要用这几枚莲子为俩宝做手链,说这个做出的手链可好看了。原来他也喜欢上这古朴的莲实了。莲实这光洁的质感和古色古香的气质,做出的手链定会让人喜欢。我暂且相信他有工匠的手艺吧。他还把空空的莲房和干枯的荷叶随意放在一个瓷的笔筒里。我感觉这寒碜的装饰,竟也能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让人心思沉静。
医家认为,莲实,味苦,气温,性涩,无毒,但它禀清芳之气,得五谷之味。李时珍说,莲出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淹没。我忽地对这莲蓬心生深深爱意。
莲实,它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却纯净无尘;它亭亭玉立,而不卑不亢,守护初心;它有纵行的气孔,中通外直,却结出坚如磐石的果实;它花开一季,但果留百年;它的茎布满小刺守身如玉,却不足以伤及他人;它苦心孕育,却温厚谦逊。小小莲实,竟拥有君子气质。我怎能不对莲实敬之仰之!
姥爷串莲子手链的宏伟计划正在实施中。他串过沉香,串过菩提子,也串过玉石,而我还是期待这莲子手链。希望这廉而无价的莲子手链赠与俩宝,使他们长大后能浸润莲实清芳的气息,修得莲实清修的品格,正直地站立于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李玲(女),山东临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坚信“淡淡的日子,收集起来,就是浓浓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