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乐 | 佳节倍思亲——忆父亲

佳节倍思亲——忆父亲

刘伯乐

一九一四年正月二十九日,父亲出生在一个家底殷实,生活小康的农民家庭。那年祖父二十五岁,祖母三十一岁。祖父一向对农业不感兴趣,常年四方奔波,很少回家。

父亲在村里念了几年私塾,又去县城读了几年书,还未成年就放弃学业,在家耕种那几分地。那时生产方式和条件落后,收获庄稼和运粮食都是人扛,虽然产量低,却也十分劳苦。

自一九二七年后,祖父为了创建昌乐党组织经常回家。一九三二年因组织武装暴动受挫,遭到国民党当局围捕,机智脱险后返回郑州,以后再无音讯。他们没抓到祖父,就把父亲等人关进了县大牢。

据父亲讲,关押期间多次过堂,有几次把上衣脱了,用蒺藜条(铁丝网护栏那种)抽打背部,问祖父下落,问父亲是不是共产党。虽多次酷刑逼供,父亲也未说实情。

家里为营救父亲和其他被捕的人,变卖田产,上下打点,办了取保候审。家庭从小康变成了一穷二白,昔日钟鸣鼎食之家,至此一败涂地。

父亲身材适中,年轻时风度翩翩。中年后留一副美髯,谈吐间文采飞扬,很像印象中的私塾先生。

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父亲无法在家乡生存,只好忍痛告别相依为命的祖母,去青岛考了交通警察。在举目无亲的他乡,节假日很少,上班时纪律也很严,着装要整齐,不准吃葱蒜,因为青岛外国人多,怕外国人问事时有异味影响不好。那些外国人多不守交通规则,骑了摩托车在路上飞一般狂奔。两个外国人相遇,就一手骑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圆圈,其它三指伸直做“Ok”状,表示问好。

祖母在家中度日如年,父亲在外地无依无靠,祖母又不识字,没有两地书母子情的交流,只能化作梦中的泪水和面对孤灯的思念之苦。
 终于有一天局势缓和,父亲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那时由于祖母终日以泪洗面,双目已基本失明,听到父亲叫娘的声音,跌跌撞撞向前抱住父亲,那哭的真是苍天落泪,日月无光。

父亲回家后有段时间在村里任小学教员,与祖母粗茶淡饭度时光。至于折磨父亲多年的噩运的根源也就在那时,干交通警察既不关政治又不算兵役,没什么挑剔的,干教员时,国民党发展党员,在开教员会时党部的人说:你们入党了。没什么手续,父亲说那叫“撒灰主义”,也就是个形势,就这政治玩笑害的父亲遭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

一九四一年,父亲同母亲结婚。那年父亲二十七岁,母亲二十一岁。父母结婚后几年,生了我一个哥哥,母亲说他没几岁就长秋瘟(当时感冒叫秋瘟或春瘟)本不是大病,是让大夫给治死了。以后母亲再未生育,我想这可能是父亲自学中医的根由吧,直到一九五六年父母抱养了我。

现在看来,母亲的说法可能是个误会,当时哥哥的感冒可能是风热,而当时会用小柴胡汤的就算名医,然而小柴胡汤又是针对风寒感冒的,所以就越用药越严重。当时哪个村都有乱葬岗子,专门扔小孩的,夭折的孩子很多。

母亲说我小时候是靠吃羊奶才活下来的,那时父亲买了只奶羊,每天干完活还得喂羊挤奶,十分辛苦。我想父亲虽然属虎,却与羊有缘,早年牧羊养我,后来母亲身体不好,喂羊给母亲喝羊奶,记得父亲说他是不好闻那味的。

在周围几个村,父亲可称文学泰斗,建国初期政府在周围村收公粮,多有父亲帮忙,那叫“助征”,每季完成后给几升小米做报酬。当时会算盘“归法”的很少,丈量土地也常有父亲的身手。

父亲对祖母十分孝敬,把祖母的抚恤金都用在祖母身上。每天晚饭后,一家人都在祖母房间里,我小时候学唐诗,识字、听父亲讲聊斋故事也是在祖母房间,至今耳边还常响着父亲那押着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声音。每天早上父亲都会把祖母的被褥整理好,再倒上洗脸水,祖母洗完脸后,父亲就吩咐我把洗脸水泼院子里。好一点的东西都给我和祖母吃,祖母看不见,如果说好东西不给她,她也不知道。父母在有真诚孝敬心的同时又见证了父母的良心。祖母本来就慈善没脾气,我从未见过父母惹祖母生气。

父亲很重感情,每逢年节都去西上疃看望我二姑(二姑晚年住表姐家)有时接二姑到我家住些日子,我写的一些往事有的就是在父亲与二姑交谈时听到的。父亲有一回从二姑家骑自行车回来的路上跌倒了,好歹没伤着,从此不再骑车,赶集也步行,打那以后就吩咐我去看望二姑。

父母结婚后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日子比较平静,唯一萦绕父亲和祖母心头的痛就是祖父的牺牲。祖父牺牲时祖母五十岁,父亲十九岁。当时的说法是祖父牺牲前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

建国后的十多年,互助组也好。合作社也罢,日子过得也将就。父母的人缘好,邻里关系融洽,父母干活不惜力,用的工具坚实又拙笨,一样的营生多使许多劲,父母在村里的口碑极好。

记得父亲说过,建国前有一年种了些黄烟,用扁担挑了一百多斤去坊子复烤厂卖,本来路就不熟,又是不明天就走,转来转去多走了十几里路。我十几岁时和父亲抬粪,那油筐盛一百六七十斤,父亲让我一大块肩,还是走不成溜,一上午下来,父亲的肩膀都压肿了。

父亲虽不谙农事,却没少干了庄户营生。建国前是为了糊口,大锅饭年代是没自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为了挣钱,但老年后就一半是为了消遣。有一年在东河岸边分了块自留地,里面长满茅草,茅草是宿根杂草,基本无法根除,父亲三天一趟,两天一遍,奇迹般的把茅草锄绝了踪。

大约在六O年左右吧,父母在家开了一诊所,后来政府号召献红心,就把药橱等都搬去了亓家庄村,乡里派了人利用父亲的资源一块干,后来乡里把诊所迁去了乡驻地,说父亲不在编,父亲就回家了,在家里业余又干了一段时间。

十年内乱开始,父亲和我们全家的华盖运就来了。别有用心的人对父亲和我们全家进行陷害,社会风化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从上到下面目全非。原本的好话说尽,此刻坏事做绝。正如著名作家方方在央视做节目时所言,是“国恨家仇,不说也罢。”

父亲襟怀坦荡,化解内心痛苦的能力超人,原本自尊心极强的人,遭此奇耻大辱,能泰然处之,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父亲也写过一些诉说世态炎凉的文字,有一次在油灯下念给祖母,母亲和我听,当时我们全家是泪如雨下。感到整个世界都是冰冷的,后来父亲把那些洒满血泪的文字烧了。

我在联中上学时,有一天下雨,放学后见父亲拿了雨伞和靴子在学校门口等我。那时不像现在,放学时校门口挤满了家长,学校二百多学生,只有父亲一人在等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里承包了四亩地种黄烟,从育苗到烤烟出炉,都有父亲的身影在。那几年也旱,烟苗移栽后,几次在烟苗旁刨个坑,用水桶浇点水再埋平,也都是父亲陪我完成的。

有一年黄烟育苗后下了大雪,塑料布小弓棚压塌了,用铣除雪怕弄坏了塑料布,父亲就同我一块用手往外捧雪。半晌时我见父亲手冻红了,让父亲休息一会,父亲说不冷,直到中午方完成。

父亲一生中受到过政府一次邀请,那是县烈士陵园落成,给祖父立纪念碑。头天下午县委派车把父亲接去,第二天上午参加典礼,下午送父亲回家,父亲吃了共产党三顿免费的饭菜。

父亲最不离不弃的是书藉,在青岛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也省钱买几本书。建国初期父亲从上海等地邮购了许多医书,当时平信不能夹带现金,是把钱换成等同书价的邮票放在信中。订了当时唯一的中医刊物《中医杂志》,有一次有个在大柳树集上卖旧《康熙字典》的,因为没钱就用高粱交换。父亲藏书很多,主要是医学和文学方面的,每有余闲就读书不止。

父亲烟酒茶皆好而有度,早年饮酒每次一壶,二两半。因病住院后,每次一小玻璃杯,一两。多是白散酒,父亲说啤酒,红酒不算酒,不喝。

吸烟每天半盒,从碎烟叶自己卷(偶尔也用烟袋)到五分一盒的“红福”,又到一角二分一盒的“双兔”再到二角一分一盒的“丰收”,最好的吸到三角二分一盒的“金鹿”。这事我劝过父亲,让他吸好一点的,父亲舍不得钱,我说再不反正那些钱就少抽两支也行,父亲一直未采纳我的建议。

茶叶从最早一元七角一斤的大叶干烘到三元二角一斤的玉兰末,又到十几元一斤的茉莉,无论什么茶,父亲都泡的很淡。

父亲一生,不以钱喜,不以物悲。先家人之忧而忧,后家人之乐而乐。思想境界至高,道德教养无双。尽管历尽坎坷,但一蓑烟雨任平生。虽无缘于治国平天下,但修身齐家做到了极致。

父亲着装整洁,母亲给父亲做的衣服,穿上去舒适,看起来顺眼。棉衣,夹袄还有当时少见的风帽,(就像红楼梦中的人物戴的斗蓬),一应俱全。母亲虽不识字,女工方面却是绝顶高手,从裁剪布料到针角缝制都恰到好处。父亲儒雅的风度离不开母亲的装扮。

生活方面,从不挑剔。因懂医道,就注意养生,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常在吃饭时说:这窝头(或馒头)不用就菜就很香。我听了心里酸酸的。

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作者简 介
刘伯乐,农民,中共党员。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东耿安村。一九七O年初中毕业,一九九七年十月参加县委党校“第五期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获中专学历。锄豆之余修篱种菊,写点随笔,近年来在《央视百家》《东方散文杂志》《当代作家》《文学百花园》《昌乐日报》发表几篇散文。

“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为了更好更快地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发表愿望,为了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学百花苑》杂志社特创建“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具体事宜如下:

  1、凡是具有一定写作基础且具有创作热情者均可参加。

  2、每人每月递交两篇文章给改稿荐稿老师点评批改。

   3、优秀作品和具有较强点评价值的文章将在“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里共同讨论。

  4、每期保证每人在《文学百花苑》杂志至少发表两篇作品,在《河南科技报》至少发表一篇作品。

  5、入群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加《文学百花苑》杂志社举办的其它各类文学活动。

  6、入群费用为每人每期600元,每期6个月,不再续群费者亦可在群内继续停留9天。

  7、第二期“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时间为2019年7月1号至2019年12月31号。

   8、“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随时欢迎各位有志于文学创作者入群,时间顺延至6个月。

  9、凡入群者均赠送半年《文学百花苑》杂志。

联系电话:17344880441  微信:shuai_pengju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科技报社·科教周刊

2019年5月30号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四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板块决定举行第四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综合点击量取胜;自然点击量×0.1,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五十字以上针对作品点评)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七十五,评委占百分之二十五。(75+25=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此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三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六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五月一日开赛)到2020年2月1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专栏,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0年4月上旬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会前会后安排两场文学交流活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文学百花苑

联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19年5月20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