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桃花岛
撰稿/王田田
引子
刘玉堂文学馆,坐落在沂源桃花岛畔龙子峪村,是沂源汇泉桃花岛艺术乡村已落户的文学馆、艺术馆、博物馆群中最早建成的场馆之一,也是众多文坛友人寻访此地的系念之处。
2021年8月14日,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著名书法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于明诠,诗人、摄影家、山东政法学院教授赵林云一行,应文化学者、垂杨书院总策划、中国沂源汇泉桃花岛艺术乡村文化总策划张期鹏和《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刘君的邀请,在一众文友的陪同下,前往参观考察。
时值阳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日子,去牛郎织女的家乡沂源一游,别有一番味道。一路聊着文学、艺术、沂蒙乡土的话题,总能擦碰出令人心神一荡的欢悦,又各自怀着些对桃花岛故友的念想与心事,似有许多无从言说的期许,飘散在初秋乡野间微凉的风中。
一
已在北师大任教十余年的张清华教授,两年前闻知玉堂先生遽然离世的噩耗,曾写下一篇题为《遥祭玉堂》的纪念文章。几日前起了探望故友的念想,是日踏上沂蒙这片乡土,在他心中还是激荡出不少久郁的情感。
当他第一次走进这座极富沂蒙风情的民居,立刻有种穿越进玉堂先生长篇小说《乡村温柔》的即视感。睹物思人,一张带着先生气息的老式书桌,两把仿佛正依依呀呀拉着沂蒙小调的二胡,还有满墙不同年代不同生活场景下的旧照片上那个让人温暖的面庞,一册册一排排饱蘸先生创作心血的著述,让玉堂先生小说中那些鲜活的人物蹦跳着蹿到眼前,操着沂蒙山味儿的地道口音……这不就是他从玉堂先生小说世界中感知的“民间的、温情而幽默的、松弛而平和的、充满和解意味的、教人忍俊不禁的……这样一种新式的乡土风神”吗?
他一路聊着玉堂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如数家珍。他对玉堂先生“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写乡村”的独特解读,让人对玉堂先生这位“新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又有了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解与认知。
二
“玉骏驮千卷,堂前尽书香。”(徐光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白烨)“蒙山沂水长,养育刘玉堂。喝点小酒酒,写出大文章。”(宋遂良)“你的形象在我的心上,一遍一遍地描摹。纵然从此再无法相见,到了天堂也不会认错。”(桑恒昌)……
一路观看,一路品读着文坛好友写给玉堂先生深情的纪念辞章,于明诠教授最后停在了自己那幅“绣虎雕龙笔,腾蛟起凤辞”的对联前,静观不语,神思邈远,眉宇间透着说不尽的叹惋与怀念。向以“写诗的方式写字”、诗文书艺俱佳的他,又在心中酝酿着怎样一幅绣虎雕龙、腾蛟起凤的大作?
不唯诗作,书法、绘画、篆刻,以及其他一切艺术门类,那些艺术家笔下迷人的山水风物,那些色彩的调性与水墨的色度,哪一个不是从他们心中流淌至笔下的诗性?而创作者的心音,或早或晚,总会有人读懂它,读懂它埋藏在其间的深义。
三
在一幅画着乡野小路的油画前,刘君女士给一旁的张清华教授说,自己创作油画《归去来》的初衷,源自看到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于是,她给玉堂老师的离去续写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尾——一个人终将离去,但正如史铁生所言,夕阳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旭日布散烈烈朝辉之时,一个人离去的另一面,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归来抑或新生?
油画采用的是她一向喜欢的温暖色调,秋叶染黄的季节,沂蒙山一处山洼里,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伸向远方——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也会跑过来一个欢蹦的孩子吗?
一定会的。她深信。
四
赵林云教授也是第一次来探望玉堂先生沂源这个“家”。他一路不停地摆弄手机,摄进每一个撞入心怀的物件,定格每一个有意味的瞬间。在离开这里几小时后,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样的诗句:
文学馆
这是一个人的家
他却从来没在这里住过
阳光有时候出出进进
那些书偶尔会开口说话
屋里有一条线
隔开他和你
此刻
那条线正随脚步移动
他看着人们进门
又目送他们依次离开
他抽烟的样子浮现
记忆像光线一般缭绕着升起
他开口说话
如山里的沟坎一样起伏不定
这里最多的是文字
多少人都梦想安居其内
现在它们累了
沉睡在侧身而过的书册里
诗中有画。这诗里藏着画,藏着一束光,藏着朋友间的款款深情。而这诗文里的心音也是会传染的吧?他的诗句,连同那些隐藏在诗行里的情感,在文友圈荡起秋水般的涟漪。
五
作为沂源汇泉桃花岛艺术乡村文化总策划的张期鹏先生,记不清已多少次踏上桃花岛,走进玉堂先生这座小院。但当他看到微信朋友圈林云先生的诗,还是在转发中动情地写下这段文字:
林云先生的诗和摄影,让我眼前一次次浮现出玉堂先生手指夹着烟卷,杯中斟满啤酒,又用手指在餐桌上敲打着节拍唱平剧《小放牛》的情景……沂源桃花岛艺术乡村,龙子峪的一个小院里,他还在吟唱。那挂在墙上的两把二胡,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窃窃私语。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已经长成。看到那两棵树,我就会想起他生前对我的嘱咐:这里要栽两棵树,最好是石榴树。对,一定是石榴树。还要有盘石磨,有辆小推车,有些农具。他说:“我的沂蒙山啊,我们的沂蒙山啊,苦难、多情的沂蒙山啊……”
对作家、艺术家而言,作品的价值、思想的沟通与往来,不只在生前,更多还会在身后。这个小院,盛放的既是玉堂先生其人其事、其书其话的有形的记录,是世人的评说与尚未说出、留待后世惊叹的话语,以及不断累积、不断扩容的怀念,在时光中发酵、绵延……
尾声
自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述,便将世人对美好家园、安恬世态的诗意想像,投注在“桃花岛”这样一个美好词汇中。
所有能在桃花岛旺盛生长的东西,都有其特殊的质地与成色。
就像于明诠教授闲谈中所言,“艺术的评价标准,从来不是好看,而是耐看”;就像林云先生诗中所云,那些“偶尔会开口说话”的书,还在被世人一遍遍咀嚼、观想、传唱;就像刘君女士画中所盼,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也会跑过来一个欢蹦的孩子……
刘玉堂文学馆,只是沂源桃花岛艺术乡村文学馆、艺术馆、博物馆群中的一个,与它比邻而居、山水相依的,还有李心田文学馆、于希宁艺术馆、王音璇艺术馆、李怀杰艺术馆、时间之花、艺研漆号、保罗与蒂娜之家、齐鲁民俗非遗博物馆、垂杨书院桃花岛文化中心……这不断延展、壮大的文化艺术群落,不仅见证了“艺术活化乡村”的神奇魅力,也将文化、艺术、精神的涵养化为乡村振兴最有力的注脚。
它们是灯盏,是火种,是山之神灵,是水之泉源。即便我们的心还在别处,尚未抵达、靠近、融化,文化、艺术、精神的力量始终在那里庇佑、滋养、照耀着那片乡土,和乡土之上的我们。
不只我们,还有遥远之外的他们,藉由我们,藉由时间,在荒岭上,在深涧里,在银河两端,盛放艺术的花……
总策划:张期鹏
策划:王举 朱波
顾问:自牧 王展
院长:亓凤珍
执行院长:于芳
副院长:鹿涛 王田田 张振伟
秘书长:刘东妮
垂杨书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219号
垂杨书院城社文化讲堂
主管:王田田
行政总监:鲁静
运营总监:赵少林
垂杨书院康美文化讲堂
主管:张艳萍
行政总监:彭媛
运营总监:卢超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云锦商厦1楼环康净美健康居家生活馆
联系电话:
18560753035
垂杨书院莱芜文化创意中心
主任:王雪永
副主任:孟兆印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西大街141号三味书屋阅读品鉴馆
联系电话:
13561740006
1396340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