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抓住开题报告的“牛鼻子”——以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修改前后对比为例
作为一项开题报告的内容,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首先回答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什么?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问题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原点,离开了问题的研究是不存在的研究,就是假研究。显然,假研究不是我们需要的,而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坚决摒弃的研究。
基于此,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最重要内容应该包括这样几项:
1. 研究背景。不言而喻,开题报告中最核心、最首要的内容就是研究背景即问题的提出。这是第一重要而且是必须明确的内容,否则其它内容也就无从谈起。研究背景一般分为宏观背景和微观背景,其中最核心的是微观背景部分,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的研究背景,原来的研究背景(见附件1)比较含糊、笼统、条理不清晰。那么,经过课题组成员修改之后,问题更加清晰、具体、聚焦、可操作性强。(1)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明晰;(2)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3)小学中段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4)小学中段学生读写结合的资源少且训练的次数不足。而且,课题组成员对每一个问题也都进行了具体地阐述。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就是课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和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一一对应的,一般表述比较简单、简洁、具体,每一项研究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即可。修改之前的研究内容(见附件1),显然和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不对应的,而修改之后的研究内容,就与研究背景中的问题比较一致性了。如,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的研究内容是:(1)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研究;(2)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有效指导方法的研究;(3)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兴趣的培养研究;(4)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资源发掘和训练方法的研究。
3.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就是通过课题的问题解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这和研究内容是相对应的。一般每一项研究内容对应一个研究目标,要求具体、明确。修改之前的研究目标(见附件1)就比较大而空,不具体,就是没有依据研究内容来写,或者是先写研究目标。如,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的研究目标是:(1)通过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使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明白读写结合的意义;(2)通过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读写结合指导方法的能力;(3)通过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堂中实施读写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4)通过在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掘读写结合资源,增加读写结合的次数,从而提高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
上述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是一致性的,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研究背景。只有三者保持了一致性,才能让课题开题报告更加清晰、具体,才能让课题研究工作更加顺畅。
4. 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对于一项课题而言,怎么开展?开展得怎么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题组成员如何科学、合理进行分工?我们认为,目前最合理、最科学的分工方式就是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分工,这样就有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课题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课题的结项工作。修改之前的课题分工(见附件1),是一种任务型分工,不够科学、合理。而修改之后的课题,就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分工,相对比较科学、合理。如,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分工是:周玲: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申报、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完成研究报告;宋伟琴:负责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研究;杨丽君:负责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有效指导方法的研究;邢文君:负责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兴趣的培养研究;刘晔:负责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研究。由于只有四个子课题,因此课题主持人周玲老师可以不承担具体的子课题研究工作,但要负责总课题的协调、计划、组织等工作。
我们认为,一项课题的开题报告,如果把上述的几个内容理清楚、搞明白了,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开题报告的灵魂和要害,也就抓住了开题报告的“牛鼻子”。事实上,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是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当然,开题报告中其它方面的内容,如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及其研究价值、研究条件与保障、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等不是不重要,而是相对而言的。这些内容出现的问题大都是共性的,我们只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即可。
就一项课题的开题报告而言,有些人修改了好几遍,也不是很满意,而有些人的开题报告抓住了关键点只修改一遍就比较完美了,就像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只是修改了一次,就已经比较完美了。我们认为,其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了该课题开题报告的“牛鼻子”,即开题报告的关键点和重点。因此,开题报告修改起来特别顺畅,研究起来也特别顺手。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附件1: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 玲
所在单位:金水区农科路小学北校区
课题组成员:宋伟琴 杨丽君 刘晔 邢文君
【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完美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闪亮的风景。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在多年的中段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读写结合现状有些差强人意。首先,有部分老师把阅读和写作当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将其完全分离开进行教学,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而很少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于是,尽管学生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几乎很少从中学到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在习作教学中,虽然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往往把写作训练寄托在习作课上,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紧紧依靠掐指可数的习作课是不可能获得很大程度上提升的。其次,绝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有种“谈虎色变”的感觉。一到习作课上,学生就一个个小脸通红、抓耳挠腮,甚至一节课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前言不搭后语,为了凑够字数而胡编乱造,文不达意。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远远达不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匮乏的课外阅读量,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没有丰实的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因此针对写作刚刚起步的中段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特别有必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才能逐步形成。
【概念界定】
1.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训练方法。本课题所研究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
中段语文教学是指小学一到六年级中的三、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就是通过在三、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读写互促的具有可操作、能引领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言语内容,还要以课文中的句段篇为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说”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题所研究的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在课堂中探索阅读的指导方法,培养中段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方法,探索出适合中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操作模式。
3.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良好的语文素养。
研究内容
1.小学中段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的培养。
2.探索出适合中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操作模式。
3.提高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良好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操作模式,以期对我校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
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小学生习作的要求,依照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挖掘并找准读写结合点,增强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解决学生写作训练不到位的问题。通过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激发中段学生的读写兴趣,提高其读写水平,为为高段的进一步提升做准备。
【课题现状综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已经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研究。叶圣陶自1942年起,先后发表了《略谈学习国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评<读和写>并论读和写的关系》等论文,在理论层面探究读写结合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新时期许多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读写结合教学试验的研究,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语文教研组,他们通过联系课文,出作文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等方式拉开了读写结合教学实验的序幕。从1963年开始至今,广东省潮州市的丁有宽老师从60年代起便开始了“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首创了读写结合教学法。此外,潍坊名师韩兴娥的“海量阅读”实验,将作文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思考。
在国外的语文学习中,也是很重视读写结合的,法国和日本的教科书中经常在学完课文后,设置结合课文写话的练习,德国的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结合在一起,英国在2011新课程改革中将“读写能力”放置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首位,可见对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重视。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在中段进行更有效的、深度结合的读写训练,为高段的进一步提升做准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找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从文献中获得启示, 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2.问卷调查法
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识及学生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综合结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收集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及其分工】
课题负责人:周 玲
负责课题组的管理和日常研究工作,组织协调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及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及阶段性总结,保障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组员:宋伟琴 杨丽君 刘晔 邢文君
负责组织问卷的发放、收集与整理,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撰写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制作课件等。
学生资料搜集:刘晔
教师资料搜集:宋伟琴
调查数据整理:杨丽君
照相、图像资料搜集:邢文君
【课题条件与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成员有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金水区骨干教师,科研素养较高,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此外,课题组成员能够按时参加课题讨论活动,这都是促进和保障本课题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的重要支持。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9.03—2019.04)
1.成立课题小组
2.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人员,召开研究小组会议,明确成员分工,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3.研读相关书籍,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019.05—2019.12)依据方案全面实施。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
1.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工作计划,按照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方法,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收集、整理课题经验材料,进行汇编,总结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经验,找到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4.及时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案例,总结经验和做法。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2020.1--2020.2)
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报送课题相关材料,迎接专家评审鉴定。
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
预期完成时间:2020年2月
附件2: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 玲
所在单位:金水区农科路小学北校区
课题组成员:宋伟琴 杨丽君 刘晔 邢文君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闪亮的风景。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可是在多年的中段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读写结合现状有些差强人意。
1.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明晰。
有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把阅读和写作完全分离开进行教学,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而很少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于是,尽管学生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几乎很少从中习得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在习作教学中,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往往把写作训练依附于习作课上,而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紧紧依靠掐指可数的习作课是不可能获得很大程度上提升的。
2.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
在中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而忽略了让学生去学习作者构段方式及表情达意的方法。由于部分教师喜欢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讲得不够细腻,因此导致学生写作时无章可循,出现大面积的照抄现象,看似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读写结合,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3.小学中段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有相当多的学生怕写作,提起写作就如“谈虎色变”。一到习作课上,学生就一个个小脸通红、抓耳挠腮,一节课甚至也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前言不搭后语,为了凑够字数而胡编乱造,文不达意。而怕写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匮乏的课外阅读量,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没有丰实的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或是读得也不少,但阅读质量比较低,这就是所谓的“有米难炊”。因此针对写作刚刚起步的中段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特别有必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才能逐步形成。
4.小学中段学生读写结合的资源少且训练的次数不足。
在学习的过程中,中段的学生更多的依赖于课本,虽然语文课文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但毕竟篇数有限,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读写结合训练的次数也比较有限,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仅仅要利用好课本中的课文阅读,更要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读写结合训练的次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升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在于引领中段语文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理念,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潜心钻研、解读文本,探索出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
2.培养小学中段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
合理开展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修养,将书中所学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全面发展。
二、概念界定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以文本为载体,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训练方法。本课题所研究的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笔者认为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使得读写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语文学习中,也是很重视读写结合的,法国和日本的教科书中经常在学完课文后,设置结合课文写话的练习,德国的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结合在一起,英国在2011新课程改革中将“读写能力”放置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首位,可见对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重视。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叶圣陶自1942年起,先后发表了《略谈学习国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评<读和写>并论读和写的关系》等论文,在理论层面探究读写结合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上世纪后20年间,袁微子、陈国雄、崔峦三位先生多次论及“读写结合”。他们指出:读和写的关系即理解和表达,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可以从思想、内容、文字三方面来认识。读写结合的机制是阅读时在理解的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在作文的时候灵活运用。1987年,朱作仁先生提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阅读教学一条基本规律。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在中段进行更有效的、深度结合的读写训练,为高段的进一步提升做准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使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明白读写结合的意义。
2.通过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指导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读写结合指导方法的能力。
3.通过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堂中实施读写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通过在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掘读写结合资源,增加读写结合的次数,从而提高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研究。
2.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有效指导方法的研究。
3.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兴趣的培养研究。
4.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资源发掘和训练方法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找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从文献中获得启示, 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2.问卷调查法
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识及学生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综合结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收集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升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理念,使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明白读写结合的意义,从而探索出适合中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操作模式,以期对我校中段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
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小学生习作的要求,依照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挖掘并找准读写结合点,增强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解决学生写作训练不到位的问题。通过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激发中段学生的读写兴趣,提高其读写水平,为为高段的进一步提升做准备。
八、课题研究条件与保障
(一)研究条件
课题负责人:周玲,荣获金水区骨干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课题成果《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公民素养的提高》荣获郑州市教育科研二等奖。
成员宋伟琴,荣获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课题成果《切合实际 指导朗读 感悟真情》荣获河南省二等奖。
成员杨丽君,荣获金水区骨干教师,课题成果《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荣获郑州市教育科研二等奖。
成员刘晔,荣获金水区教学新秀。
(二)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物质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支持。
3.时间保障:课题组成员将在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保障。
4.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九、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及其分工
周玲: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申报、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完成研究报告。
宋伟琴:负责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理念的提升研究。
杨丽君:负责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有效指导方法的研究。
邢文君:负责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兴趣的培养研究。
刘晔:负责小学语文中段学生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研究。
十、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9年2月—2019年4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
2.召开小组研究会议,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3.研读相关书籍,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2月)
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对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研讨,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调整。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总结会,及时反思并修订读写结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结项阶段( 2020年1月—2020年2月)
1. 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源。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案例研究等,形成成果。
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