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姓与氏表示不同的意思!若是回古代,大多数人都没资格拥有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极大的差别。在战国时代,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从中国最早出现的姓:姜、姬、妫等,都可以看出来。同一个姓表示来自同一个母系,也就是出自同是一个老祖宗。最开始出现是为了区别血缘关系的。

而且有人推测,姓的出现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社会,不同的部落都会有一个崇拜的图腾,比如蛇、熊等,后来就成为这个部落的所有部民的姓。但因为能存活下来的原始部落十分的少,所以最初的姓也是非常少的。据统计,不超过三十个。而氏则是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乃至父系社会时期,那时候人口繁衍,各部落的人口都增多起来,为了区别部落中的亲疏贵贱,氏开始出现,且氏是可以改变的,姓不可以。在秦汉以前人们称男子都只是称其氏,比如,称楚王为熊氏。

而且在秦汉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普通百姓是没有氏的。近代国学家刘师培就提出,“氏”表示所居之土,也就是指原始贵族的所属的土地。农奴、奴隶更别提有氏或姓了。所以古代男子一般怎么称呼呢?除去第一种情况,贵族男子称姓以外。贫贱者还可以以职业相称。比如优孟、庖丁、司马等,很多职业在后世的演化中成为了姓。

以楚国为例,楚国是炎帝手下的一支,以游牧为主。与羊密不可分,将羊视为其部落的标志。所以,楚国的祖先自认为姓芈,以熊为氏。且这两个字在古代发音系统里是发音与羊的叫声是一样的。所以芈是楚王室的王姓,后来的屈原、子兰、白公胜等人均姓芈。但只有楚王才能称熊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姓与氏的代表意义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今的姓氏已是被人们看作一个代号,并不具备多大的衍生意义。更没有什么“同姓不婚”的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