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李向阳原型,身上三把手枪,10发7中,背后故事令人垂泪

洛阳涧西区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北面连着联盟路,向南通往秦岭防洪渠。这条路的干休所里住着一位传奇英雄,他是双枪李向阳的原型,当地政府特意把这条路取名为“向阳路”。

1940年,郭兴16岁时为了参军,跟随路过的八路,软磨硬泡跟着队伍走了3天。1941年1月,第129师特务团团长皮定均司令员见到了郭兴,发现他办事干练,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就给了3个兵,一支老掉牙的“汉阳造”长枪,一支撅把子短枪,让他到老家豫北,发动群众抗日。一年内,郭兴需要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用5个月的时间,把队伍拉起来,要壮大到七八十人;

第二,一年内消灭5个日本鬼子、100个伪军;

第三,从敌人手中夺取2挺机关枪、100支步枪,手枪不限。

郭兴回到家乡,很快就组织起队伍,消灭了100多个伪军,缴获步枪110支、机枪2挺。三项任务完成了两项,只剩下消灭5个鬼子的任务。狡猾的日本鬼子平时都龟缩在城里,一行动就成群结伙,前有汉奸探路,后有伪军保护。

怎么办?郭兴几个人向太行五分区的几位日本翻译请教,每天“尹红那海代桑”(缴枪不杀)、“九里哇西考拉萨耐”(优待俘虏)地背日语。一个多月下来,他们学会了几十句日军用语,还会用日语唱日本的《国旗歌》。

1942年12月的一天,他和队员李长安、张克明骑着高头大马,奇袭河北省永年县县城。永年县城在敌占区,只有东西两个城门,城内驻扎的日军也不多。他们化妆成鬼子,大模大样地进了西城门,路上遇到一队敌人,带队的日本兵向他们敬礼时,3个人突然拔出盒子枪开火。骑着马20分钟不到,他们来到东城门。东城门站岗的鬼子、伪军被城里的枪声、呼喊声搞得晕头转向,看见郭兴3人,也是慌忙敬礼。可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倒在了郭兴他们的枪口之下了。还没等鬼子回过神来,武工队悄然撤出战斗,骑马跑得无影无踪。这一仗把鬼子小队长气得要吐血,咬牙切齿地吼叫“八格牙噜,死拉死拉地”。从此,鬼子一听说郭兴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在这之后,武工队越战越勇,进行了在飞驰的火车上抓鬼子、深入敌巢抓“舌头”、夜炸洋桥、火烧城隍庙、西王庄截粮、智擒汉奸“贾大头”、攻打高家庄等许多漂亮战斗。当地老百姓流传着“郭兴武工队,伪军见了求饶,鬼子见了害怕”、“郭兴今夜要谁的命,等不到五更天”等的顺口溜。

武工队抗日故事,后来改编成了电影《平原游击队》。主角李向阳手持两把驳壳枪,百发百中。郭兴说:“电影中的李向阳使双枪,那是百发百中。我没那么厉害,我也就是10发7中吧!这是导演的艺术性,而且实际上我并不是双枪,我是三支枪。这在当时已经被叫做‘神枪手’啦!”

郭兴口中的第三支枪是一把小手枪,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胸前的口袋里。这支枪的原主人是一个伪团长,他用这把枪杀害了郭兴的妻子,而郭兴又用夺过来的这把枪为妻子报了仇。他说,这支枪里头的子弹是属于自己的,万一哪天自己打到最后没有子弹被包围了,就用这把小手枪自杀。

敌人为了报复郭兴,将他父亲打成了残疾,母亲和弟弟被关押了4年。

豫北地区的百姓多次掩护他。郭兴的妻子在敌人的一次搜捕中被俘,并惨遭杀害。他三个月大的女儿放在一位大嫂家。敌人追进来后,问大嫂哪个孩子是郭兴的?大嫂就指了指她自己的孩子,敌人一刺刀就把她的儿子给戳死了。就这样,大嫂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保住了郭兴的孩子。

1948年,他率领独立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呼和浩特大青山的剿匪斗争。此后,参加朝鲜战争,回国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88年10月,他从北疆军区司令员岗位光荣离休,回到了昔日打“鬼子”的老家,河南洛阳定居。离休30年,郭兴担任洛阳老干部督导团团长,继续发挥余热,他到部队和社会作传统报告600余场,听众达150多万人次。一直到90多岁,郭兴仍像是那个横刀立马,手举双枪的武工队队长一样,一直在“战斗”。

2018年11月29日21时07分,郭兴于洛阳逝世,享年94岁。

公众号:天地史话(微信号:heluoguangy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