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新市:北宋一位省部级领导视察韶村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

这是一个新闻标题,但时间已经过了一千年以上,这件事却被史家记载在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对于此事,还是值得后人去追溯和还原当年的景况。韶村是德清县的一个自然小村,傍临江南运河,目前划为新市镇辖范围。当年史料记载了北宋一位省部级领导陈尧佐,曾经视察了韶村,并详细游赏了韶村的“八胜寺”,可见其当年的韶村,确实是大名鼎鼎,很不简单。
据考证,当年这位前来韶村视察的官员陈尧佐,身居“两浙转运副使”朝廷要职,根据那年代的“两浙”管辖区域,范围极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全境,再加上江苏省南部的苏、锡、常、镇四市,另外再加上上海市。这一职务,迄今看来起码超越省委书记职位,它不仅职管漕运重大事务,实际职掌的权务已成为一路的最高行政长官。据资料显示,北宋当年诸路转运使设置,不设正使,只设两名副使,且必须朝廷专人派遣。
陈尧佐(公元963年—1044年),字希元,号知余子,根据史料记载,此人擅长治水,是北宋当年著名的水利专家。据文献资料提供,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陈尧佐采用钱江护岸筑堤填土新方法,他命令杭州知府戚纶,限期集材,以数万民工,筑一条七里长堤,防止海潮冲涌,以稳固保障运河的全面安全。他建议将筑塘材料改用梢料护岸,就是用藤条、树枝混合物做成的“薪土”筑堤,堤岸填土方法改良后,效果明显,百年海水不侵,史家称此堤为“柴塘”,在钱江治水史话中,传为千古美谈。
大中祥符年间,陈尧佐在浙江任职年限不长,年龄也已五十左右,他是一位办实事的人,江南运河堤岸的防筑,也是朝廷非常关切的大事,是关乎沿岸江南水田农业丰收的命脉,也是漕运工作的最为基础的防务工作,所以巡察运河的治水安全,仍是当年转运使的重要工作任务。北宋的江南运河基本已经呈现三线并行,即东中西三线,而中线因沿岸人口的密布,与农田的肥沃,带来农作物巨大的收获,漕运工作必定视其重线,新市韶村正是处在运河中线的位置,所以,陈尧佐这次巡察江南运河,路过韶村是必须的,这就为这次视察韶村创造了必备条件。虽然这次进村,并没有事先由当地政府张挂欢迎标语,发动地方官员和百姓夹道欢迎,更没有动用警卫力量,也无任何地方武装戒严,但从效果来看,领导陈尧佐此次视察是满意和成功的。
那么韶村,又是如何引起这位朝廷大官的关注呢。说起韶村,这里主要还是因“八胜寺”而显耀了地名。“韶村“之名就是与“八胜寺”起源有关,其中“韶”字,按明朝字典《正字通》解:“韶,乐之通名也”。那么,“八胜寺”的起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南宋嘉泰年间的《吴兴志》,对“八胜寺”的起源描述,比较具体而又权威:
县东三十六里韶村。寺记云:基四百亩,溪水环绕,梁天监五年,青州节度使沈子真居宅,一夕钟磬自鸣,堂前井中放出毫光,俄有龙腾空而去,子真遂舍为寺,武帝赐今名。
在上述文字里,注意到“钟磬自鸣”四字,这里便是“韶”的来历。其实,在嘉靖《德清县志》里,对“八胜寺”之名的解释是因“八胜井”而起。因为此井发出了八道光,接着,又升腾起八条龙,全因此井而来,故名“八胜”。这样的话,先发现了神奇的井,才开始为此建造寺院,这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沈子真舍宅为寺,全因为有了“八胜井”才作出决定的,后来再有“八胜寺”之说。
从史料中发现,这座寺建于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在陈尧佐坐船沿河考察的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当年计,此寺院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从陈尧佐的视角看来,这座寺院比较神奇:梁武帝赐额,唐太宗赐书,吴越王赐檀香作井栏,等等,很不简单。虽然吴越王以后,此寺名日渐衰微,影响也不那么大,但眼下朝廷的兴佛形势非常看好,所以,这次巡察江南运河,作为一路最高长官,势必要对历史上重要寺院好好走访看看。这座寺院从梁天监到大中祥符年间,历时五百多年,期间朝廷更替,年号迭变,寺殿数毁数立,眼前虽无当年“基四百亩,溪水环绕”气势,但其殿貌仍有宏壮高峻之态,令人百感交集,肃然起敬。
于是,这位朝廷大官便写下了《题八胜寺》一诗,此诗居然让后人传扬千秋:
八胜当时不易闻,今朝停棹宛然存。
两行翠竹欹僧槛,一派清波绕寺门。
禅席岂分天外月,讲钟时出水边村。
幽怀至此忘归计,不觉踌躇日已昏。
此诗大意是说,“八胜寺”之名,目前已经很少听到了,但今天我的船路过,居然很清楚地让我看到了实景。僧人进出的门前植着两行绿竹,一条清澈的河流绕过寺院的山门。寺院白天 的安静就像晚上一样,唯有讲经的钟声传向临近河边的村庄。因为临景感怀太多,所以自己来回踱步竟然忘了坐船继续赶路,时间慢慢过去,太阳已经快下山了。
从这首诗的整体情调来看,作者对“八胜寺”还是很敬重的,寺院的情形虽然简朴了些,也清静了些,但它的氛围还是依然有着一片令人洗心的禅境,它与周边村落的景致也非常协调。这里反映出作者对当年朝廷施政方针的拥护,对民间平静生活的赞许。而作者想到的这平静生活,也应该得益于水利环境的治理,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从这意义上看,作者也借此诗,委婉反映出这位“两浙转运副使”朝廷官员心理上的勤政意识。正因为陈尧佐一直倾注于消除民间疾苦的治水工作,爱走民间路线,所以,他的能力一直得到朝廷皇帝的赏识,官至枢密副使,走上执掌国政太宰的朝廷权要之位。从这件事也反映出陈尧佐此程出行,虽为治水常规巡视检查,却是一次比较深入的民情考察。在此,值得我们为这位勤政为民的省部级干部,加额点赞。

我在古人的诗句里穿行,而“韶村”这个名字一直在古诗的名句中,闪闪发光。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