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古代新市的文艺青年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在新市的明朝,曾经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文艺青年。这位青年不但是日后成为进士,去北京当了官,而且著书立说,写一大摞文章,辑成著作传世,真是了不起。就著书才学看,古代新市数他最厉害,他写“墨谈”“诗话”“词话”,甚至新市历代从未有过的方志,他居然首创,写了长长八卷。因为他有才学,事后,德清当年“县政府”也开始着手写第一部有文本规制的县志了,专门请他帮助。这里有一个伏笔,《仙潭志》影响很大,无论写作技巧、还是编纂规制,都为专家所称道,当年“县政府”能计划编纂县志,也可能受到《仙潭志》的启发与震惊,才由此享其资源,才成此大手笔。
此人便是陈霆,土生土长的新市人。他自小聪明,想法与谋事和别人不一样。当年,与他熟悉的人都对他评价是“总丱岐嶷”,称他为“生有异才”的文艺青年,更不用说以后,历史上他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了。
就是这样一位文艺青年,历史也会和他开玩笑。且不说以后他的仕途如何困顿受挫,就是他的生卒岁月,史书上也没留下,枉负了他本人是“大文人”称号。虽说古代缺乏记事的方便,对人物记录也无规范的载体,但毕竟陈霆是一位著书立说的人,他没有留下生卒年月,似乎是一种不可能。到现在为止,关于陈霆的生平考证还是一个谜。德清县图书馆所组编的《四库德清文丛》中的陈霆《水南集》,里面有一篇校编者的文章——“水南先生简谱”,专门对陈霆生卒进行考证,但据本人从众多资料分析看,考证结果是有误的:
《水调歌头·己卯初度》云:“十年正堪一笑,梦觉大槐宫。早是年开五秩。”按“己卯”为正德十四年(1519)以“早是五秩”上溯,当生于是年。
这里误推的是,文中所选句是两次断句:第一次断句是原词选句应该是按其格律正体,选取第三节句才可以,而不是将第二节句与第三节句随意截断,正确的是:“早是年开五秩,更待人生百岁,双脸再难红。”。第二次断句,明明原文是:“早是年开五秩”,却被断为“早是五秩”,硬生生摈弃了“年开”两字。殊不知就是这两字,把陈霆的出生就误定在公元1468年,这与专家们一致认为的陈霆出生之年为“公元1479年”,向前推了十一年。
其实关于陈霆生平考证,专家早已在相关论文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的张仲谋先生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他早在2002年曾撰写《明瞿佑等四词人生卒考》一文,对陈霆《水南集》卷十(上)中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己卯初度》,作了分析独到又精准的推理判别:
著书鹖冠子,倚杖鹿门翁。十年正堪一笑,梦觉大槐宫。早是年开五秩,更待人生百岁,双脸再难红。试问输铜臭,何似作诗穷。
道根深,俗缘浅,世情空。仙山久扃花院,名位夙相通。安事舞衫歌扇,自喜薰炉茗碗,况味野僧同。天独与为寿,秋满菊花丛。
张仲谋先生从这首诗中,读到了“早是年开五秩”这一句,他认为是“五秩”就是五十岁,十年为一秩,“年开五秩”即四十一岁。
个人认为,陈霆此诗写于1519年(己卯年)秋(秋满菊花丛)无疑,但词中“己卯初度”及“早是年开五秩”,应该是四十一岁虚岁过生日那天,完成三十九足岁,踏上“五秩”之程(开五秩)。按此年推,陈霆出生应该是1479年秋无误了。
其实,陈霆先生在《仙潭志》中的卷二“亭馆”里面,有一句“正德壬申谢事归,营以自如之地也。” 透露到他的致仕归隐之时,即“正德壬申”年,换算公历应为1512年。对照他的侄儿陈翀所写的《水南文集后跋》一文,内有“叔父水南先生,养高林下四十余祀矣。”一句,二者对比,可以大致推算出陈霆的生卒之年。正德七年(1512年)返家,“四十余祀”,则为1552年之后。再按沈赤然先生的《新市镇续志》卷二“明宦”一栏中,“明,陈霆”条目下,“卒年七十有四”一句,推算陈霆的出生应该为1479年。并未有推前的可能。
这位文艺青年,读书非常用功,家庭文化环境尚可,父母都是文化人,父亲也是一个本地文人,经常行文作诗,这对陈霆的才学养成,具备了很好的背景。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陈霆十五岁那年,他在镇上的乡校里读书,学校开在当年登进士第的胡瑄家中,大约读了一年多时间,因为缺乏“师承”的原因就没有再继续就学了。弘治八年,陈霆十七岁(公元1495年),他去临安参加湖州府院试考试,陈霆在这次考试中一举考中秀才,自此获得了三年后赴考进士的资质,有了秀才这一功名之后,从此可以免除官府赋税,遇见七品县官仅仅作揖就可以了,再不用行下跪的平民礼节了。同时,也让这位文艺青年挤进乡绅名贤行列,让人扬眉激昂,奋发意气于青云之上。
在他二十岁那年(弘治戊午年,公元1498年),他第一次去杭州赴考乡试,那次考试没有考中举人,但他并不泄气,他当年写下的诗句中,流露出日后复试、志在必得的少年冲天才气:“雪案经书,萤窗灯火,历览古今俱了。看明年、雷动皇都,驰马杏园春晓。”这位才华自负的文艺青年,果然在他二十三岁那年(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参加了杭州的第二次乡试中,以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而被高分录取。当时,新市乡绅专门为陈霆这次中试,竖了一个石坊——亚魁坊,以表彰他的学业卓著。
《仙潭志》卷一载:
街坊——亚魁坊:在施家巷北,弘治辛酉科,镇人陈霆中乡试第六,故建。
二十三岁,小小年纪,乡里为他竖了石坊,那是何等的年轻英气毕露!何等的才华锋芒咄咄逼人!人们在这位文艺青年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顾盼自雄的豪气闪耀。
紧接着第二年(公元1502年),年少气盛的陈霆二十四岁,开始登进士第三甲,全国名列第九十五名。进士及第的成功,让这位文艺青年开始踏上了仕途之路,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生活。
据有关史料证实,陈霆登进士这一年,他的母亲突然病逝,这对陈霆一生的仕途,就有了不祥的预兆。这样的情况下,母丧守制是当时明朝当官人人必遵的孝道制度。因此,陈霆只能守孝,到弘治末年(公元1505年,陈霆27岁)才被授予官职:刑科给事中(相当于七品官级)。此事记载在《仙潭志》卷三“禄仕”一栏内。关于陈霆任职年限的考证,德清县图书馆所组编的《四库德清文丛》中的陈霆《水南集》,里面有一篇校编者的文章——“水南先生简谱”中所列,也有很大出入。
至于入职当官第三年的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陈霆二十九岁)。陈霆以一篇《大珰张瑜科参》奏章,就卷入了让陈霆仕途时乖运蹇的“刘谨案”。我们姑且不论发生在朝廷内部这案情的复杂,从陈霆个性来分析,他是继承了父亲“与人真率坦实”之性,好强又率真,不顾及个人后果如何,为正义与正直率性而为,这便成为他仕途的困顿。最终他触犯了当权宦官的势力,惨遭杖棍、贬逐之辱,让他一下子对仕途前程心灰意冷。仅仅以后的五年时间内,陈霆经过了罢官家居、削藉移知徽州、复起诏还京师升为刑部主事,复又举为佥山西按察司事,等等重大的周折颠簸,让这位内心实质为文艺青年的陈霆弄得筋疲力尽,疲倦不堪。这一年为正德六年,陈霆面对如此坎坷的仕途,决心退下身来,他随即上书给朝廷,以疾告归。这一年冬天,朝廷下旨,准许陈霆“还籍致仕”。第二年春(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陈霆终于结束了飘泊的仕途生活,含着酸楚的泪,满怀疲惫地卷了行囊踏上返程的路,回到了生育他的家乡——新市。
仕途没了,但陈霆这位文艺青年。骨子里那种敢言敢为、正直率性的精神仍烈火燃心,他经过身体和心理上的调节与休整,对家乡倾心投入建设的憧憬,开始构图于胸。这位文艺青年,除了一生好文以外,更是喜欢为家乡谋事行善。于是,他冲破重重阻力,不怕闲人闲话,敢冒前人所不敢为的风险,大胆进行家乡建设的筹划。文艺青年就是有一颗文化的心,他的志向就是要让新市古镇的文化得于百世流传,整理和修复新市历史文化是他的当务之急,从他回家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描绘蓝图,事后便一一勘察古迹、问询长老,一揽子事务让这位本来可以安享闲适的文艺青年,一下子成为一位大忙人。
从历史书上记载的情况看,陈霆既是一位新市古镇重要文化景点创造者,又是一位古迹修复的首创人。在他史志里,编绘出“仙潭十景”,他亲手自创新市十景之一“渚山花雾”,并建造了相关景物。他曾带领乡绅市民修复永灵西庙、东庙、觉海寺、明因寺及东岳行祠等等,发起“三贤祠”建设并书“三贤寺碑”。他不惜化费精力和财力,发动新市镇区的石板路铺道,为新市镇造就千秋福利等等,这位文艺青年真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文化人,他所创造的新市历史文化可称得上功勋卓著,事迹感人。
除了大量为新市百姓行善办事以外,陈霆还千方百计利用点滴时间,埋首伏笔,在他四十岁前,就重点写了以下两部专著,无愧于一位文艺青年的文化使命:
在他三十二岁的那一年,正德五年(即公元1510年),他完成了《水南稿》十九卷,并完成刻本。在这些诗稿和随笔中,他才气喷涌,信笔由缰,意境颇为洒脱。《水南稿》中有许多珍贵的史料可供对陈霆生平研究之用,也是可以应证当年朝廷的政治背景是如何复杂多变。在他三十八岁那年(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他独立完成了新市镇第一部方志——《仙潭志》和撰稿,这一部方志中,在于他以专业的治学系统探索,方志卷册体例独创,入志编纂尺度严谨。八卷的《仙潭志》,以刻雕版的形式收藏存世至今完好,极具珍贵。
陈霆,作为一位古代新市的文艺青年,为我们新市人的后辈树了美好的榜样。应该说,他是新市文化史上的一位丰碑式人物,值得我们深深怀念他,以他的德行来激励自己为家乡作出贡献。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