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鞭劲甩,大清祖坟势如万马
“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葬书》
清朝强势的政权对应于充满特色的风水,一定程度地体现在龙脉行度、入首、结作等关键环节上。
“未论千里来龙,且看到头融结。”龙入首按强弱顺序,弱而渐强是为吉,先强后弱则为凶。渐行渐强,是永陵龙脉的显著特点。
永陵龙脉,前期形单影只,灵秀而坚韧,扈从少小,一路砥砺前行,后段料峭高峻,强悍不屈,纵横捭阖,一呼百应。最后十数里展势入首,更是万马千军,多头并进,所向披靡。
永陵宏观地形图
状如长鞭猛甩,于转折着力处掉头南下的大军,其中距离最长、至为关键的第8路山列,由于力道过大,一下收止不住,竟直插至河边,河道为之弯转。
启运山金水连珠起帐,因应穴前之水,龙脉趋避之,右手大幅度斜向右侧,水关紧密。永陵谨随龙身变化,机敏地向左闪身,捉脉而下,穴扦尽头圆金一山下方正中。
左砂短,右砂长,是永陵结作的一大特征,也是永陵风水的玄妙之处。
随山情水势,永陵选址第8山列,定穴于左,似有失偏颇,实又准确无误;近看有所不正,远观却分外妥帖。但右砂偏长斜出,是为离乡砂,离乡之苦难免。
离乡砂,贵龙常有之。本无贵贱之别,视乎他山之应。风水前辈言之为凶砂,盖在离乡别愁,人离乡贱。然而从普遍意义上说,人不离乡,怎图富贵?满人离乡,焉知非福?
离乡砂
永陵龙脉生动而富于变化,无论是成群结队的进发,还是茕茕孑立的独行,为主为尊的定位始终不曾有变。周边之砂尽皆僵硬,唯我独活,从属山脉离开一定距离,使为驱役,遥作呼应。
永陵形势俱佳,可圈可点。东北,龙岗山、十花顶子朋比耸立,祖山所带表明了龙脉的出身。西大顶落脉势如万马奔腾,印证并凸显了龙穴将要达到的高度。
鞭形龙脉大部走势自东北而西南,至新宾县东北,有长达18公里的8条道沟,中部的八道沟向南偏西朝北四平乡带出一条环抱山列后,结束了这一走向。
自头道沟起,东北而来的山列转而西向,愈加强劲。在宏伟西向的山流中,受十花顶子居中率先垂范所带动,整个山列转而南向,跃跃欲试,最后齐刷刷多路齐发,形成一支以龙岗山为核心,东起一面山岭,西至西大顶,宽约30余公里正面的南进大军。
《葬书》曰:“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永陵北面山势就是这样,层层叠叠,前呼后拥,山分多路,十数里距离汹涌澎湃,浩荡南下。
清初,谙熟风水学的福建总督高其倬曾奏称:“恭瞻永陵形势,后龙是长白山的余脉,其形势高冠群山,秀出天表,其逶迤顿跌之妙,气概惊人。”高其倬的话,说出了永陵山势的共同观感。
(待续,本文选自《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三章“扬鞭策马”。)
▼
风水知识库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如何理解《葬书》的这一论断?
此言真龙降势之大略,可见山岚之行度。天下之大,势何其多。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其葬王者、千乘、三公,相对而言,不必拘之。
王者之地,世人谁不欲求?然得之万难,识之只为其一。葬之吉贵,与形势密切关联。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局面宏大,富于变化;峰峦层踏,如巨浪奔涌,洪波壮阔;星岚撑汉,踏衔而下,如龙之降,及至歇处,山如云拥,水似带蟠,祥呈瑞绕,乌得不贵!
清注曰:“星岚插汉,踮天而下,若万马奔驰而来也。”此注不妥。自天而下,是自高而低;踮天,则自低而高。(载《千年堪舆——西垂未央》)
作者丨桐源居士
图片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
欢迎点赞、转载和转发,谢谢!
点击下方感受更多风水案例
桐源居士著作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