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总是手麻?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气和血解烦忧
先来看一则医案
杨女,42 岁,2007 年 11 月 27 日就诊。
主诉:两手发麻,夜间常常因麻而醒;同时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大便 1 日 1~2 次、基本成形、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腹时有疼痛,舌淡红,苔薄, 脉弦。
治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活血化瘀治疗手麻:黄芪 ,赤芍 ,川芎 ,当归 ,地龙 ,红花 ,桃仁,元胡,淫羊藿,鸡血藤;
另一方面以健脾消食等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茯苓,山药 ,葛根 ,炮姜,车前子,马齿苋,神曲,麦芽,鸡内金 ,焦山楂,以上两类药物组成处方,7 剂。
二诊(12 月 28 日):服药后手麻减去大半,大便正常化,因此自行停药 2 周。今诉素有之偏头 痛近日发作,咽痛,舌偏红,苔薄,脉细弦。原方去山药、葛根、炮姜、车前子、马齿苋、神曲、 鸡内金、焦山楂,加金银花 ,射干 ,予 7 剂。
三诊(2008 年 1 月 22 日):服上药后手麻续减、轻微几至于无,偏头痛及咽痛亦止。但停药十 数日后,近来晨起又觉右手指麻木,精神紧张时大便日有 2 次、成形,含有不消化物,腹痛,偶泛酸,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治疗仍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益气温经、 和血通痹:黄芪 ,桂枝 ,白芍,大枣 ,生姜,甘草,当归,元胡, 淫羊藿;另一方面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防风,白术,茯苓,神曲,麦芽,以上两类药物组成处方,予 14 剂。
四诊(2 月 12 日):手指麻木大为改善,大便基本正常。患者反映原来月经量少而暗红色,服药 后现经量增多而色鲜红,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原方去元胡、防风,加赤芍,鸡内金, 14 剂。
五诊(3 月 18 日):手麻几无。
撇开肠易激综合征不谈,单就手麻木的治疗而言,由于与之相关的临床表现较少,较难辨证 分型论治。患者在这期间,证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转换。
首诊用补阳还五汤,三诊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结果均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要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黄芪桂枝五物汤功用为益气和血、温经通痹,主要治疗血痹。
两者组方立意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毕竟药物组成及其作用机理不同,中医方剂学将前者归于活血化瘀类,将后者归于温经散寒类。
于此可见,就“同病异治”而言,如果是病同而证型不同,另当别论。如果是病同证也同, 尤其是对同一病人的同一疾患进行治疗的方法或方药,常常可因医生不同而不同;甚至对同一病人的同一疾患进行治疗的方法或方药,即便在同一医生也可因诊疗时间不同而不同。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方药迥异,殊途同归。
这固然体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在众多“同病异治”有效方法方药中,必然只有一种是最佳的,或者是最经济的,如果我们已经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点,就必然会去选择它。
所以,有时在“同病异治”的幌子下,其实有可能掩盖着我们的无知。这就需要现代中医人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仅仅在理论上满足于被人津津乐道的中医“同病异治”的优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西医同样也有“同 病异治”的医疗实践。
参考资料
[1]吴银根. 手麻同病异治效[N]. 上海中医药报,2009-10-02(011).
专家介绍:
吴银根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