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情,水无意,为什么虞山南麓埋葬的历史名人大多绝后了?

这是个山水形势的特殊案例,看多了好的山水形势,我觉得这是个反面教材。

看下面的卫星图,江苏常熟市的虞山,南北宽不到3公里,东西长7公里,四处无山脉来势,像一座孤山。

虞山南面有尚湖,传说是姜尚姜子牙隐居垂钓之处,虞山与尚湖相衬,风景秀丽,胜似小西湖。所以很多历史名人选择此地安葬。

比如吴地始祖仲雍,有的认为他就是虞仲,这就是虞山之名的来历,但有的人说这应该是父子两人,不管怎么说,他有个侄子非常有名,就是周文王姬昌。

因为周文王的父亲是季历,是仲雍和泰伯的弟弟,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有意传位于季历,目的是姬昌继承,所以长子、二儿子主动退让,迁到江苏一带,并纹身以示不合周礼,放弃袭位,所以后来都有人称吴国为蛮夷之地。

在仲雍墓旁边不远,就是孔子在江南唯一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言子墓,都位于东麓,靠近城区,北麓是鼎鼎大名的元代画家,《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墓。

而我重点要讲讲南麓背山面湖的几个历史名人墓,初看是背山面湖,有山有水景色秀丽的风水宝地啊,为什么绝后呢?

第一个是钱谦益,号牧斋,明朝东林党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在南明做过礼部尚书,但这个文人领袖却没一点骨气,最后向清朝投降了。

发生在他身上有两件趣事:一是59岁娶了23岁的名妓柳如是,很受当时文人的鄙夷。二是明朝灭亡后,作为明朝遗臣和文人领袖,应该殉节,很多大臣都如此做了,柳如是也劝他跳河自尽,哪知道这位老先生走到河中准备自尽,说“水太冷了,不能下”。顺便把柳如是也救上岸来,成了后世一个很大的笑话。后来还做了清朝的官,连乾隆都非常瞧不起他。

钱谦益的墓和父母墓葬在一起,父母在中,他位在左昭。钱谦益生有四子,前两子都早夭,第三子也病逝未成年,第四子后来争过家产,当过县令,后面也是绝后了。

钱谦益兄弟也是早逝,后代凋零,钱谦益一脉绝了。顺便说一句,柳如是的墓就在附近几百米的地方。

第二个是清代两朝帝师翁同龢,葬于南麓的翁氏新阡,这相当于是翁氏的家族墓地,中间是祖母张太夫人,左昭是其父母墓,右穆是其兄嫂,他自己墓在右侧,更没有什么脉,都在一起。

其父翁心存也官至大学士、工部尚书,他长兄官至四品,二兄官至正二品,他自己是两朝帝师,官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说明当时翁氏家族权贵显赫。

可惜翁同龢是个“天阉之人”,也就是先天不孕不育,娶再多老婆也没用,后来只好将二兄翁同爵的儿子过继给他,这就是翁曾翰。

翁曾翰40岁就死了,生有两子,奇怪的是,其长子也绝后了,二子早夭,连继过来的儿子也绝后了,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只好把二兄的孙子也过继过来,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翁万戈,翁万戈102岁在美国死后,把少部分历史文物卖给了中国,却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无偿赠送给美国博物馆,在国内得了个“卖国贼”的骂名。

翁同龢墓

翁万戈只有女儿,也没有儿子,也是绝了。翁同龢后嗣福分没有,其两个兄弟也是稀稀落落,权贵一时的家族却落得后代凋零。

第三个在南麓的墓是瞿景淳和瞿式耜爷孙俩,本来两人葬一块,后来瞿式耜迁葬了,不过也在虞山南麓。

瞿景淳官至礼部、史部侍郎,关键他是《永乐大典》的总校官,做出了历史贡献。瞿式耜就更不得了,因为名字难写,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他是抗清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和张居正的孙子张同敞非常有民族气节,一直守到城破之时,被俘后,明朝降将定南王孔有德一直劝降他,都被他大义凛然骂回去,并写下《浩气吟》这等诗集。

传说他砍头后,怒目圆睁,死不瞑目,帮他收葬的家属喊:“你的儿子平安无事,你安心去吧。”还是不闭眼,再喊:“你的家人和抗清义士都安然无恙,你闭眼吧。”这才安然闭上眼。

这种忠臣感动天地,值得大家的尊重,当地老百姓建祠纪念他们,清朝也没有斩杀他的后代,否则也绝后了,到了乾隆还追封他为“文忠公”。

而杀害瞿式耜的明朝降将定南王孔有德,后来被起义军攻破城池,其家人大多被斩杀了,只剩下一个女儿逃出,这就是清朝著名的还珠格格,所以这个绝后报应在孔有德身上。

再回到虞山的地图,你看孤山无脉,山与湖各自为半片,南麓山体又短,山水相对上,又是山无环水无抱,水也是圆湖或直来直去的河汊,山水之间无情意。相对来说,东麓就要好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