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沉船花3亿整体打捞,出水文物18万件估值3000亿

花3亿打捞出800年前的古沉船\"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因事故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第一个发现的古沉船遗址。

它是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十里银滩”上,2007年“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后正式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水晶宫”是一个巨大的玻璃水箱,它的水质和温度与沉船所在的海底完全相同,“南海一号”将在这里等待着考古人员进行发掘和保护。

2014年启动了完善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到2019年船货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并着手沉船的整体保护工作。

发掘工作继续在室内进行,并建成了开放观看式的考古现场和修复现场。据估算,船上文物总价值至少3,000亿人民币。

沉船中共出水18万余件文物精品,展示了宋代繁荣的海外贸易体系,对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与沿线国家商贸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证据。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和保护发掘工作伴随我国水下考古30余年发展历程,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在博物馆现场我们看到,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吊车移动着淤泥筐,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忙碌着。

时隔800年古沉船重新浮出海面

在这次考古中,水池里的海水应该放在铁箱表面以下,之后考古人员将在一个类似陆地的环境中工作。在外部环境可以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考古人员采用野外考古的方式对水下沉船遗址进行了发掘,这种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领域都是史无前例的。2011年对南海一号的试掘探察就这样开始了。

2015年1月28日,经过七年的保护发掘,“南海一号”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和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干净,船舱内超过六万件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

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据考古学家介绍,一个与这些瓷器年代和工艺相当的瓷碗,此前在美国以几十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在这里却是整船整批出现。

在“南海一号”出水前,考古专家估算沉船上装有数万件珍贵文物,足以武装一个省级博物馆,其价值更是无法用金钱来简单衡量。

“南海一号”是怎样被发现的?

八十年代初英国海洋勘探公司的三名成员,在荷兰海事博物馆的一份旧报纸上,发现一艘名为“莱茵堡号”的东印度公司船,在中国阳江南海海域遭遇沉船沉没,船上载有6箱银和385.5吨细锭。为了找到未能返回的货船,英国海洋勘探公司提议与中国合作打捞沉船。

1987年8月中国打捞总公司批准英国海洋勘探公司的申请,决定与广东省打捞局合作打捞沉船“莱茵堡号”。

这次勘探没有发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一艘埋藏23米深的古沉船,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当时,这艘船被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南海一号”是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创办人命名的。

“南海一号”解读南宋瓷器的辉煌

在唐代中国精美的陶瓷制品和丝绸、漆器一起出口到海外市场,到了宋代在政府的鼓励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下,海洋陶瓷蓬勃发展。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即航运局,对其进行管理。南宋时由于契丹、金人占领了陆路贸易通道,朝廷于是关注海上的运输。

当时初步探测船内大约装有 6 万件瓷器,2009 年第一阶段清理中出土南宋陶瓷器共 4700 余件,品种有青白瓷、青瓷、酱黑釉器、绿釉器等。

它们分别来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等地的窑口。这大概是南宋时期最为辉煌的一艘远洋贸易商船,满载着大宋最为顶级的手工艺品,象征着当世最高的制造水平与经济实力,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与荣耀。

作为贸易陶瓷,这批陶瓷器本打算沿着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销往东南亚或中东地区,不幸的是它们没有到达目的地却惨遭海浪的袭击沉入海底。

“ 南海一号” 中的陶瓷器向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贸易陶瓷的主要面目。

(0)

相关推荐